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售草莓脯的品质差异分析
1
作者 牛丽影 陈建 +6 位作者 王锐 何茸茸 张钟元 刘春菊 肖亚冬 聂梅梅 李大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6,共8页
为了解目前市售草莓脯的品质特点,本文对15个品牌草莓脯产品的色泽、质构及糖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分别采用色差计、质构仪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强度标度法对感官特性进行了评分。结果显示:草莓脯的水分含量为12.49%~23.86%,色度... 为了解目前市售草莓脯的品质特点,本文对15个品牌草莓脯产品的色泽、质构及糖酸含量等理化指标分别采用色差计、质构仪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强度标度法对感官特性进行了评分。结果显示:草莓脯的水分含量为12.49%~23.86%,色度值L^(*)值分布于23.25~34.39,a^(*)值5.17~19.83,b^(*)值5.78~17.04;质构参数中硬度、咀嚼性和粘力差异显著(P<0.05)。草莓脯中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二者分别为总糖的30.17%~52.43%和28.49%~55.15%,蔗糖和麦芽糖含量略低,不同样品间差别较大,分别为总糖的0.00%~33.00%和0.00%~14.08%。有机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分别为7.98~13.05 mg/g和4.48~8.17 mg/g。感官评分结果显示色泽、粘度与整体接受度变幅较大。对草莓脯及品质指标进行双向聚类发现样品聚为2类而品质指标聚为3组。类别I中的草莓脯因具有较高的a^(*)、b^(*)、弹性值与感官色泽、粘度、整体接受度评分而与类别II中的样品区分,说明草莓脯品质差异主要体现为色泽与粘度差异。另外,由指标聚类结果可知,柠檬酸、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咀嚼性相关;麦芽糖、蔗糖、水分含量与粘力相关。研究结果为草莓脯产品的质量评价与品质调控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脯 理化特征 感官评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微波干燥对草莓脯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茸茸 牛丽影 +6 位作者 李大婧 张钟元 唐冬妹 刘春菊 肖亚冬 聂梅梅 肖丽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4-72,共9页
为了研究真空环境下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草莓脯质地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热风干燥为对照,对3种真空微波处理条件(2.5 w/g-1.5 h、3.5 w/g-1 h、4.5 w/g-0.5 h)获得的草莓脯的水分迁移特性、质构特性、微观结构、色泽及花色苷和酚类物... 为了研究真空环境下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草莓脯质地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热风干燥为对照,对3种真空微波处理条件(2.5 w/g-1.5 h、3.5 w/g-1 h、4.5 w/g-0.5 h)获得的草莓脯的水分迁移特性、质构特性、微观结构、色泽及花色苷和酚类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真空微波干燥将草莓脯干燥至含水量20%±2%所需时间显著低于热风,微波功率越大,干燥时间越短。另外,干燥后获得的草莓脯中水分主要呈现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2种状态。真空微波干燥获得草莓脯的弛豫时间T2随微波功率增加而增大,说明水分自由度增加;横截面显微观察发现,真空微波干燥使细胞壁发生破裂,微波功率越大,裂隙形成部位越靠近髓芯,裂隙越大,孔隙率越小,而热风干燥的样品细胞完整性、孔隙率高于微波干燥。另外,真空微波干燥的草莓脯硬度、粘力、a^(*)值均低于热风干燥的样品,但L^(*)值、总糖、花青素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真空微波干燥具有更高的干燥效率,并能更好保留草莓脯中花色苷等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脯 干燥 真空微波 理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超声方式对蓝莓蜡质层和细胞结构及真空冷冻干燥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肖亚冬 杨慧珍 +6 位作者 李大婧 聂梅梅 杨亦雯 王迪 刘春菊 牛丽影 杨润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70,共12页
蓝莓表皮蜡质成分严重阻碍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以新鲜蓝莓为原料,分析3种超声方式对蓝莓蜡质层和内部细胞结构的影响,结合蓝莓脆品质特性和干燥特性,探究适宜蓝莓真空冷冻干燥的超声预处理方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表明... 蓝莓表皮蜡质成分严重阻碍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以新鲜蓝莓为原料,分析3种超声方式对蓝莓蜡质层和内部细胞结构的影响,结合蓝莓脆品质特性和干燥特性,探究适宜蓝莓真空冷冻干燥的超声预处理方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表明:不同超声处理对蓝莓表皮蜡质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同,其中间歇式超声处理后蓝莓表皮蜡质组成和总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总相对含量减少了35%。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探头式和间歇式超声处理后蓝莓表皮的蜡质分布疏松,表皮裸露;连续式超声处理后蓝莓表皮蜡质晶体结构由管状变为片状。探头式和间歇式超声处理对蓝莓内部细胞结构破坏较大,使其形成大尺寸微通道,并且探头式超声处理后,蓝莓细胞膜渗透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式(P<0.05)。不同超声处理后蓝莓的T 2弛豫曲线均整体向左移动,峰面积和信号幅值减小;3种超声处理方式明显改善了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干燥速率,连续式和探头式超声处理显著改善了真空冷冻干燥蓝莓的脆性,分别提高了38.25%、40.09%。连续式超声处理获得的真空冷冻干燥蓝莓维生素C和花青素保留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6.17%±0.18%和71.30%±1.88%。综合比较,连续式超声处理是较优的蓝莓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超声 蜡质 真空冷冻干燥 细胞膜渗透率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改性对蓝莓果胶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相互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罗方鉴 陆风芹 +5 位作者 李大婧 周存山 牛丽影 冯蕾 徐亚元 张钟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9-57,共9页
本文以不同超声处理(688、1376、2063 W/cm^(2),10、20、30 min)对蓝莓中水溶性果胶、螯合性果胶、碳酸钠可溶性果胶进行超声改性,并探讨改性果胶结构与果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改性使果胶与... 本文以不同超声处理(688、1376、2063 W/cm^(2),10、20、30 min)对蓝莓中水溶性果胶、螯合性果胶、碳酸钠可溶性果胶进行超声改性,并探讨改性果胶结构与果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改性使果胶与C3G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超声功率2063 W/cm^(2)处理10 min后,与未经超声改性相比,三种果胶均表现出与C3G的最大结合量(提高到约2~6倍),但长时间超声(20~30 min)不利于改性果胶与C3G的相互作用。经超声改性后,果胶-C3G复合物的粒径变小,Zeta电位增加,物理稳定性提高。在三种不同的果胶样品中,超声处理引起了果胶分子量的降低和甲基酯化,促进了支链结构的降解,提高了游离羧基的数量,并增加了结构网络空隙,超声处理对果胶结构特性的改变促进了果胶与C3G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胶组分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相互作用 超声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桃果实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与质地的关系
5
作者 赵邯 项可心 +5 位作者 刘春菊 李斌 李大婧 李越 牛丽影 于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05-2718,共14页
为探究桃果实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与质地之间的关系,对4种新鲜桃果实的化学组分、细胞壁组分、微观结构、孔隙度、力学特性和硬度进行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蜜桃半纤维素(HC)、纤维素(CEL)含量较高,细胞截面积较大,形态结构不... 为探究桃果实化学组分、微观结构与质地之间的关系,对4种新鲜桃果实的化学组分、细胞壁组分、微观结构、孔隙度、力学特性和硬度进行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蜜桃半纤维素(HC)、纤维素(CEL)含量较高,细胞截面积较大,形态结构不规则;蟠桃水分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低,水溶性果胶(WSP)含量最高,细胞壁较薄,弹性模量与硬度较低;油桃可溶性糖、碱溶性果胶(NSP)含量较高,细胞较大,形态完整,排列规则,孔隙度与硬度较高;黄桃螯合性果胶(CSP)含量高,细胞小且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孔隙度较低,弹性模量较高。经统计分析发现,细胞壁厚度、细胞壁物质(CWM)含量、CSP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力学特性(屈服力、屈服能、最大应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硬度与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SP含量、NSP含量、细胞壁厚度、部分力学特性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硬度与体积密度、水分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体积密度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NSP含量、细胞圆度、硬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孔隙度与微观结构(细胞截面积、细胞周长、当量直径)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综上所述,细胞微观结构影响桃果实的孔隙度和颗粒密度,可溶性糖含量、果胶含量等化学组分对力学特性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组分 微观结构 力学特性 孔隙度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橼精油的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的GC-MS-O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牛丽影 郁萌 +2 位作者 刘夫国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6-191,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橼皮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辨仪联机技术(GC-MS-O)对其成分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香橼精油中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精油的50.53%,其次为对伞花烃(16.40%),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γ-萜品烯(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橼皮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辨仪联机技术(GC-MS-O)对其成分组成及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香橼精油中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精油的50.53%,其次为对伞花烃(16.40%),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γ-萜品烯(8.70%)、罗勒烯(5.03%)、β-蒎烯(3.35%),α-蒎烯(2.66%)和β-月桂烯(2.30%)。另外,检测出11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已鉴定的9种为α-蒎烯、β-蒎烯、对伞花烃、柠檬烯氧化物、里那醇、4-萜品醇、反-对-薄荷-2,8-二烯醇、丙酸松油酯、乙酸橙花酯、巴伦西亚橘烯。嗅闻结果显示,伞花烃和丙酸松油酯可能对香橼的特征香气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橼 精油 化学成分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鲜食玉米氨基酸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牛丽影 刘春菊 +2 位作者 李大婧 宋江峰 刘春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9-214,共6页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 对在乳熟期至蜡熟期3次采收的甜玉米(S1-3)、糯玉米(W1-3)和常规玉米(C1-3)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化学评分值对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玉米在各采收期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其次为丙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9个样品17种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半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之间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量的83. 2%与13. 2%。在主成分得分二维图上,糯玉米在主成分1方向介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之间,在主成分2方向则按采收期顺序排列S3> S2> S1,W3> W2> W1,C3> C2> C1。结合各氨基酸在2个主成分上的载荷分析,主成分1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品种间氨基酸含量S> W> C的差别;主成分2则显示了3种玉米随采收期延迟氨基酸变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半胱氨酸含量的上升与丙氨酸含量的下降。另外,样品间化学评分差值最大的为含硫氨基酸,C3为最高值,S1为最低值。分析结果为鲜食玉米风味和营养评价及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采收期 氨基酸 相关性分析 化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脯贮藏期间非酶褐变的化学途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牛丽影 胡丽丽 +7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菊 张钟元 刘春泉 曹彬彬 顾千辉 谢婷婷 王云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48-254,共7页
为确定贮藏期间草莓脯褐变的化学途径,将草莓脯分别于37、25、4℃条件下贮藏,测定其色泽以及抗坏血酸、总酚、3种游离糖、5种游离氨基酸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 为确定贮藏期间草莓脯褐变的化学途径,将草莓脯分别于37、25、4℃条件下贮藏,测定其色泽以及抗坏血酸、总酚、3种游离糖、5种游离氨基酸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3个温度下草莓脯L^(*)、a^(*)、b^(*)值均呈下降趋势,贮藏90 d色差ΔE为11.42~33.33,说明草莓脯贮藏期间色泽发生明显变化;抗坏血酸、总酚、游离糖和氨基酸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5-HMF含量则呈线性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谷氨酰胺含量外,其他色泽及化学指标与ΔE呈显著、极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P<0.05、P<0.01、P<0.001),说明色泽变化可能是抗坏血酸降解、多酚氧化和美拉德反应等途径的共同作用结果;聚类分析则将样品分为两类,较高温度、较长时间贮藏的样品与其他样品能够得以区分,说明温度与时间对褐变程度的影响不可忽略。总之,在草莓脯贮藏期间的褐变过程中,同时存在抗坏血酸、酚类、糖和氨基酸参与的褐变反应,但各成分含量变化与褐变程度存在不同步性。本实验结果可为草莓脯贮藏期间的褐变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脯 贮藏 非酶褐变 理化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牛丽影 吴晓琴 张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5,共4页
香榧为我国特产的名贵干果,试验对其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采用GC/M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确定香榧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与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分别为39.60%与35.40%,其次为棕榈酸(10.24%)。一种特殊脂肪酸,金松酸(顺5,11,14-二十... 香榧为我国特产的名贵干果,试验对其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采用GC/M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确定香榧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与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分别为39.60%与35.40%,其次为棕榈酸(10.24%)。一种特殊脂肪酸,金松酸(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质量分数达8.65%。另外,香榧籽油的不皂化物组成以β-谷甾醇和β-生育酚为主,含量分别为1.10 mg/g和0.51 mg/g。本研究为香榧籽油作为高档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籽油 脂肪酸 金松酸 不皂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发育过程中游离糖和氨基酸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牛丽影 李大婧 +4 位作者 刘春泉 宋江峰 陈计峦 陈艳萍 袁建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5-172,共8页
以晶甜5号超甜玉米和晶糯8号糯玉米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分析玉米鲜穗由吐丝授粉至乳熟期发育过程中3种游离糖和18种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晶甜5号和晶糯8号2个品种的蔗糖和丙氨酸含量随发育时间... 以晶甜5号超甜玉米和晶糯8号糯玉米2个鲜食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分析玉米鲜穗由吐丝授粉至乳熟期发育过程中3种游离糖和18种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晶甜5号和晶糯8号2个品种的蔗糖和丙氨酸含量随发育时间延长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并分别与3种游离糖和18种氨基酸总量的变化一致。对这2种玉米发育中测定的上述21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PCA法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9%、24.4%和13.3%,其中PC1与PC2主要提取了鲜食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甜味氨基酸及糖含量的变化信息,PC3则主要体现了2个品种中天冬氨酸与谷氨酸2种鲜味氨基酸含量的不同;聚类分析结果则显示玉米样品因发育阶段接近而聚集。综上所述,发育程度是影响鲜食玉米游离糖和氨基酸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品种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从原料角度调控鲜食玉米加工产品品质尤其是玉米汁风味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糖 游离氨基酸 鲜食玉米 发育期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条件对橙汁主要挥发性成分GC-FID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牛丽影 郁萌 +2 位作者 吴继红 刘夫国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24-233,共10页
对橙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方法进行测定。选取14种主要成分,比较固相微萃取过程中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解吸时间对各成分测定峰面积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 对橙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方法进行测定。选取14种主要成分,比较固相微萃取过程中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解吸时间对各成分测定峰面积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14种物质可分为两组,第1组有9种物质,其中包括5种C10H16的同分异构体以及辛醛、辛醇、香芹酮与巴伦西亚橘烯;第2组的5种物质中有3种为C10H18O的同分异构体以及丁酸乙酯和乙酸辛酯。对第1组物质影响最大的为氯化钠质量浓度,其次为解吸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而解吸时间对第2组物质的影响最小。在橙汁体系中,不同结构组分对固相微萃取条件表现出的一致性,将为利用内标法或标准样品加入法同时定量橙汁多种挥发性成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橙汁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 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质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丽影 沈凌雁 +4 位作者 刘春菊 李大婧 刘春泉 陈艳萍 袁建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53,共6页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的质构特点,分3个采收期采集3个玉米品种,分别属于甜玉米(S1~S3)、糯玉米(W1~W3)和常规玉米(G1~G3)。对煮制后玉米的质构特性进行全谱图分析(total profile analysis,TPA)与感官接受度分析。结果显示S1、S2、S3的硬...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的质构特点,分3个采收期采集3个玉米品种,分别属于甜玉米(S1~S3)、糯玉米(W1~W3)和常规玉米(G1~G3)。对煮制后玉米的质构特性进行全谱图分析(total profile analysis,TPA)与感官接受度分析。结果显示S1、S2、S3的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均无显著差异,并为3种玉米的最低值。糯玉米和常规玉米的硬度、黏附性和咀嚼性表现为W1<W2<W3和G1<G2<G3,即随采收期延迟显著上升。感官接受度则表现为W3≈G3≤S3≤S1≈S2≈W1≈G1≤W2≈G2,最晚采收的样品接受度最低。在室温(25℃)封闭环境下6 h后S3、W1~W3、G3的硬度显著增加,但S1、S2、G1、G2无显著变化。比较W2在室温(25℃)开放环境与60℃水浴中的质构变化,发现失水可使W2硬度和弹性降低,短时(<3.5 h)水浴保存可使籽粒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弹性。结果为不同类型的鲜食玉米加工、配送中质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品种 采收期 质构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汁消费者偏爱性及感官品质指标重要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丽影 李丽娟 +2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金邦荃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2年第1期88-92,共5页
为考察消费者对玉米汁感官品质特征的要求,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鲜榨甜玉米及糯玉米汁的偏爱性及玉米汁感官品质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喜爱黄色、香气明显的甜玉米汁的人数多于喜爱白色、风味清淡的糯玉米汁的人数.在对感官指... 为考察消费者对玉米汁感官品质特征的要求,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鲜榨甜玉米及糯玉米汁的偏爱性及玉米汁感官品质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喜爱黄色、香气明显的甜玉米汁的人数多于喜爱白色、风味清淡的糯玉米汁的人数.在对感官指标重要性的认同上,口感为最重要的指标,其次为滋味和香气,然后为色泽和外观.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玉米汁生产中原料选择及产品定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汁 感官品质 偏爱 重要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及其加工品营养特点与食用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牛丽影 宋江峰 +1 位作者 李大婧 刘春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1,共3页
近年来,我国甜玉米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大幅提高;但甜玉米加工技术及产品品质评价工作则相对滞后。该文对国内外甜玉米及其加工产品营养和食用品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我国目前加工产品形式单一、研究基础薄弱等状况提出展望。
关键词 甜玉米 玉米制品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橼果胶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丽影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9-222,共4页
为实现香橼果皮中酸解醇沉法提取果胶工艺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中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液固比、pH、萃取时间及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并建立了果胶得率与各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为实现香橼果皮中酸解醇沉法提取果胶工艺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中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液固比、pH、萃取时间及温度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并建立了果胶得率与各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pH对果胶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萃取温度、液固比和时间。优化的萃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5mL/g,pH2.0,反应温度85.0℃,反应时间1.75h,得率为15.52%。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和预测了果胶萃取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橼 果胶提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丽影 吴继红 +4 位作者 胡小松 廖小军 陈芳 赵广华 汪政富 《饮料工业》 2006年第9期8-11,共4页
对橙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概述。其中主要包括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定性定量以及香气感官阈值分析,以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风味成分进行分析,为橙汁的生产以及品质判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橙汁 挥发性风味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品质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7
作者 刘夫国 牛丽影 +2 位作者 李大婧 金邦荃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75-379,共5页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 近年来,以甜玉米和糯玉米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鲜食玉米加工技术日趋完善,产品形式多样,效益显著。本文对鲜食玉米加工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发展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加工 利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汁感官品质指标重要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镭 牛丽影 +2 位作者 汪厚银 贾恺 吴继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了解消费者对橙汁感官指标的要求。方法:以18~36岁、具有食品专业的人群为评价人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按照成对偏爱比较检验法与排序法对市售橙汁饮料以及100%浓缩还原橙汁的偏爱性与橙汁感官指标的重要性排序进行分... 目的:了解消费者对橙汁感官指标的要求。方法:以18~36岁、具有食品专业的人群为评价人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按照成对偏爱比较检验法与排序法对市售橙汁饮料以及100%浓缩还原橙汁的偏爱性与橙汁感官指标的重要性排序进行分析。结果:与未调配的100%浓缩还原橙汁相比,调查人群更倾向于偏爱市售的橙汁饮料,并认为橙汁的感官品质指标中,外形的重要性低于滋味、香气和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汁 感官指标 重要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调控对气流膨化黄桃片微观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春菊 王海鸥 +4 位作者 牛丽影 张钟元 宋江峰 李大婧 刘春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120,共8页
本实验通过分析质量分数为0、5%、15%、25%、35%的蔗糖溶液浸渍气流膨化黄桃片微观孔隙结构、细胞壁组分和结构、色泽、膨化度、质构特性(硬度、脆度、剪切功、穿刺功、破碎功)、吸湿率的变化,研究蔗糖调控对气流膨化黄桃片微观结构及... 本实验通过分析质量分数为0、5%、15%、25%、35%的蔗糖溶液浸渍气流膨化黄桃片微观孔隙结构、细胞壁组分和结构、色泽、膨化度、质构特性(硬度、脆度、剪切功、穿刺功、破碎功)、吸湿率的变化,研究蔗糖调控对气流膨化黄桃片微观结构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膨化黄桃片的孔隙随着蔗糖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缩小,孔壁增厚,孔隙均匀度增加;低质量分数蔗糖可防止气流膨化黄桃片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的热降解,提高细胞壁的强度,蔗糖质量分数15%和25%时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达到最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蔗糖质量分数15%和25%时出现了芳香环、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特征吸收峰,蔗糖质量分数35%时O—H键伸缩振动和C—O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显著减弱;低质量分数蔗糖可提高气流膨化黄桃片的膨化度及改善其色泽;蔗糖质量分数的增加可增强组织结构、充实细胞,使得气流膨化黄桃片硬度和脆度增加,破碎功、剪切功和穿刺功也相应增加,在蔗糖质量分数25%时达到最大;质量分数5%和15%蔗糖对气流膨化黄桃片吸湿性影响不大,蔗糖质量分数超过25%浸渍可降低气流膨化黄桃片的吸湿率;本研究结果发现蔗糖可以有效提高气流膨化黄桃片的综合品质,气流膨化黄桃片品质变化与微观孔隙结构和细胞壁组分变化有关,为改善黄桃干燥制品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片 气流膨化 蔗糖 微观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严启梅 牛丽影 +4 位作者 袁春新 唐明霞 李大婧 刘春泉 金邦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共4页
研究切片方式、切片厚度、蒸汽烫漂、浸渍等预处理对杏鲍菇真空微波联合负压远红外干燥产品水分含量、硬度、脆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杏鲍菇按照斜切方式、切片厚度7mm、蒸汽烫漂时间90s、麦芽糊精浸渍处理质量分数4%时... 研究切片方式、切片厚度、蒸汽烫漂、浸渍等预处理对杏鲍菇真空微波联合负压远红外干燥产品水分含量、硬度、脆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杏鲍菇按照斜切方式、切片厚度7mm、蒸汽烫漂时间90s、麦芽糊精浸渍处理质量分数4%时,所得杏鲍菇脆片色泽亮白、口感酥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预处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