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芳
殷红
+4 位作者
郭范顺
李建东
燕雪飞
王国娇
韦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3-207,共5页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农田杂草群落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学方法,通过玉米苜蓿间种与玉米清种相对照,探讨了间种抗旱植物苜蓿对玉米田杂草群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种玉米田中稗草和红蓼的重要值较高,为优势种,间种苜蓿田中...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农田杂草群落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学方法,通过玉米苜蓿间种与玉米清种相对照,探讨了间种抗旱植物苜蓿对玉米田杂草群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种玉米田中稗草和红蓼的重要值较高,为优势种,间种苜蓿田中的优势种有红蓼、稗草、苘麻、反枝苋、龙葵、藜;在玉米各生育期,间种苜蓿田中的杂草生物量均低于清种玉米田处理,杂草株高大部分低于清种玉米处理;间种苜蓿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较清种玉米分别增加了6.6%、7.6%、2.2%、12.28%、9.9%、7.8%和4.3%。认为间种苜蓿能够控制杂草数量,抑制杂草生物量增加,苜蓿有抗旱保水的作用,使玉米产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杂草群落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界面理论与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分析
2
作者
高爽
殷红
+5 位作者
郭范顺
李建东
郭瑞
王国骄
孙备
燕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19-3220,3222,共3页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弱带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地里边界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移动窗口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理论
生态脆弱带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芳
殷红
郭范顺
李建东
燕雪飞
王国娇
韦岩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瓦房店市人民政府祝华街道办事处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3-207,共5页
文摘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根据农田杂草群落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学方法,通过玉米苜蓿间种与玉米清种相对照,探讨了间种抗旱植物苜蓿对玉米田杂草群落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种玉米田中稗草和红蓼的重要值较高,为优势种,间种苜蓿田中的优势种有红蓼、稗草、苘麻、反枝苋、龙葵、藜;在玉米各生育期,间种苜蓿田中的杂草生物量均低于清种玉米田处理,杂草株高大部分低于清种玉米处理;间种苜蓿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较清种玉米分别增加了6.6%、7.6%、2.2%、12.28%、9.9%、7.8%和4.3%。认为间种苜蓿能够控制杂草数量,抑制杂草生物量增加,苜蓿有抗旱保水的作用,使玉米产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杂草群落
生长发育
Keywords
cultivation methods
weed grou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分类号
S451.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界面理论与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分析
2
作者
高爽
殷红
郭范顺
李建东
郭瑞
王国骄
孙备
燕雪飞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政府祝华街道办事处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19-3220,3222,共3页
文摘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弱带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地里边界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移动窗口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界面理论
生态脆弱带
生态安全
Keywords
Interface theory
Ecological fragile zone
Ecological safety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芳
殷红
郭范顺
李建东
燕雪飞
王国娇
韦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界面理论与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分析
高爽
殷红
郭范顺
李建东
郭瑞
王国骄
孙备
燕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