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燕景锋 陈金龙 +1 位作者 支兴龙 张鸿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4,共2页
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共8例,7例支架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或瘘消失,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1例支架未能置入。术后6个月造影,除1例颈内动脉闭塞,余病例载瘤(瘘)动脉畅通。认为覆膜支架置入术是... 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共8例,7例支架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或瘘消失,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1例支架未能置入。术后6个月造影,除1例颈内动脉闭塞,余病例载瘤(瘘)动脉畅通。认为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CCF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疗法 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进展
2
作者 燕景锋 张国庆 樊立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国庆 燕景锋 刘世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22-23,共2页
采用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装置致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 I组)、神经干细胞组(N SC组)、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N SC-BDNF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脊髓BDNF、B ax、B cl-2的表达... 采用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装置致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 I组)、神经干细胞组(N SC组)、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N SC-BDNF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脊髓BDNF、B ax、B cl-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脊髓细胞凋亡率。结果N SC-BDNF组BDNF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N SC、SC I组明显增加(P<0.05),表达时间及高峰延长;且B cl-2蛋白表达较其他组在各时点均增高(P均<0.05),而B ax蛋白表达较其他组在各时点均降低(P均<0.01),凋亡率亦降低(P均<0.01)。提示BDNF基因修饰N SC可在损伤脊髓内有效表达,且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B cl-2的高表达,抑制B ax的表达,从而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BAX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国庆 燕景锋 樊立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21-22,共2页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NSC)组(NSC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NSC组(BDNF组)各5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开术;余三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致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dSCI组脊髓内注射...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NSC)组(NSC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NSC组(BDNF组)各5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开术;余三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致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dSCI组脊髓内注射生理盐水溶液5μl;NSC组注射NSC悬液5μl,BDNF组注射NSC-BDNF悬液5μl。术后观察各组行为学(BBB)评分和红核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BDNF组BBB评分显著高于SCI组、NSC组,红核神经元数目均多于SCI组、NSC组(P均<0.01)。提示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红核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