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下调早中期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 被引量:16
1
作者 燕小宁 张娜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肺间质纤维化早中期的干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建立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各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服用生理盐水、泼尼... 目的:探讨丹参对肺间质纤维化早中期的干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建立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各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服用生理盐水、泼尼松、中药丹参煎剂,共15 d。术后第16天采取各组大鼠肺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Van Gieso(VG)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发生纤维化改变,而泼尼松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的肺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VEGF水平降低(P<0.05)。结论:中药丹参水煎剂可减轻肺组织纤维化程度,抑制肺组织VEGF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治疗中肠梗阻的中医证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娜 燕小宁 王钊林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或化疗后容易出现排便不规律,大便干结,甚至肠梗阻,由于患者多处于骨髓抑制期,免疫功能差,外科治疗存在禁忌证,一般都选择保守治疗。肠梗阻在中医学中属于“关格”范畴,通腑泻下为其治疗之大法。我们对2012年1...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或化疗后容易出现排便不规律,大便干结,甚至肠梗阻,由于患者多处于骨髓抑制期,免疫功能差,外科治疗存在禁忌证,一般都选择保守治疗。肠梗阻在中医学中属于“关格”范畴,通腑泻下为其治疗之大法。我们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9例白血病化疗或停疗期间出现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中医证候分型,探讨相应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外科治疗 肠梗阻 中医学 证型分析 中医证候分型 骨髓抑制期 化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分子机制及动物实验验证
3
作者 牛昶淼 梁莉婷 +3 位作者 殷永凯 燕小宁 张凯茜 牛耕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7-34,共8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挖掘参苓白术散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有效成分及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挖掘参苓白术散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有效成分及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药物与疾病的靶点取交集后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获取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幼龄肥胖大鼠模型,予参苓白术散灌胃,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附睾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γ干扰素、Fas mRNA表达。结果参苓白术散改善儿童肥胖微炎症的关键成分为荜茇明宁碱、金合欢素、木犀草素、海风藤酮、亚麻油酸乙酯、高丽槐素等,药物-疾病共同靶点515个,核心靶点为TP53、SRC、PIK3R1、HSP90AA1、PIK3CA。GO富集分析结果涉及炎症反应、MAPK级联正向调控、膜筏、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包含代谢、免疫、内分泌及癌症和相关肝病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模型大鼠炎症指标及代谢指标的作用。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通过多种活性成分调控多个靶点,影响多条信号通路,通过特定的生物学过程及相关通路调节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过程、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等,共同发挥改善儿童肥胖脂肪组织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网络药理学 儿童肥胖 炎症 代谢紊乱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复杂网络分析的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证-药关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武丽萍 马华 +10 位作者 郝骞 王钊林 马天成 田树杰 郝子娟 燕小宁 薛宇婷 吕乐 杨景茜 王雯苗 邓千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894-898,I0004,I0005,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证药关系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关于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文献,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 25.0、IBM S...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证药关系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关于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文献,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软件进行中医证型用药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02篇中医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文献,102个中药复方,包含130味中药,共40个证型,标准化为6类证型。核心证型为血瘀证型、脾肾两虚证型。血瘀证型主要药对为黄芪-当归、黄芪-茯苓、丹参-地龙、黄芪-山茱萸、当归-赤芍,核心药物为大黄、黄芪、丹参。脾肾两虚证型主要药对为黄芪-山茱萸、丹参-淫羊藿、大黄-淫羊藿、丹参-淫羊藿+大黄,核心药物为大黄、黄芪、茯苓、淫羊藿。结论:肾间质纤维化辨证论治以血瘀证型、脾肾两虚证型为主,中医治疗中证候-中药存在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中医证型 中药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拮抗糖尿病胰岛β细胞炎症反应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燕小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7期55-58,62,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拮抗糖尿病胰岛β细胞炎症反应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RINm细胞株,分成对照组、VD组、IL-1β+IFN-γ组、IL-1β+IFN-γ+VD组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6、T...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拮抗糖尿病胰岛β细胞炎症反应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RINm细胞株,分成对照组、VD组、IL-1β+IFN-γ组、IL-1β+IFN-γ+VD组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6、TNF-α、IFN-γ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清液NO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胰岛素水平。结果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VD组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而IL-1β+IFN-γ组和IL-1β+IFN-γ+VD组RINm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影响(P<0.05);同时,IL-1β+IFN-γ组和IL-1β+IFN-γ+VD组抑制率与VD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IL-1β+IFN-γ组抑制率较IL-1β+IFN-γ+VD组显著增高(P<0.05);VD组RINm细胞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L-1β+IFN-γ组及IL-1β+IFN-γ+VD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IL-1β+IFN-γ+VD组IL-6、TNF-α及IFN-γ水平较IL-1β+IFN-γ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RINm细胞NO及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L-1β+IFN-γ组及IL-1β+IFN-γ+VD组NO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显著降低(P<0.05);IL-1β+IFN-γ+VD组NO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IL-1β+IFN-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胰岛β细胞炎症反应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正常分泌功能,为活性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