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种衣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熊远福 文祝友 +2 位作者 江巨鳌 熊海蓉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种衣剂的研制、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情况,分析了种衣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种子 种衣剂 制备 生物学效应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硒(Ⅳ)、硒(Ⅵ)和有机硒 被引量:32
2
作者 熊远福 刘军鸽 +3 位作者 文祝友 李辉勇 葛旦之 杨志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本文提出了水样中硒(Ⅳ)、硒(Ⅵ)和有机硒的荧光测定方法。基于酸性介质中2,3-二氨基萘与硒(Ⅳ)的选择性反应,直接测定硒(Ⅳ);利用盐酸还原硒(Ⅵ)和HNO3-HClO4消化有机硒后,用差减法分别测出硒(Ⅵ)和有机... 本文提出了水样中硒(Ⅳ)、硒(Ⅵ)和有机硒的荧光测定方法。基于酸性介质中2,3-二氨基萘与硒(Ⅳ)的选择性反应,直接测定硒(Ⅳ);利用盐酸还原硒(Ⅵ)和HNO3-HClO4消化有机硒后,用差减法分别测出硒(Ⅵ)和有机硒。检出限0.07μg/L,线性范围0~10μg/L。硒(Ⅳ)、硒(Ⅵ)和有机硒的相对标准偏差与回收率分别为2.4%和98.5%~101.5%、3.1%和94.8%~103%、4.0%和94.5%~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有机硒 荧光法 水样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在晚稻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熊远福 邹应斌 +1 位作者 唐启源 黄见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为了探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苗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用种衣剂宏力 2号包衣杂交 (常规 )晚稻种子 ,进行了湿润育秧及大田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秧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和提高成秧率、有效穗数及产量等... 为了探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苗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用种衣剂宏力 2号包衣杂交 (常规 )晚稻种子 ,进行了湿润育秧及大田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秧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和提高成秧率、有效穗数及产量等作用 .新香优 80 ,湘晚籼 10号包衣处理的成秧率较对照分别提高 8.6 %和 13.9% ,增产5 .3%和 8.3% ;对苗期恶苗病、稻蓟马和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 94.7%~ 98.5 % ,83.0 %~ 94.9%和 74.2 %~90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水稻 湿润育秧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精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熊远福 刘灿明 王日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2-84,共3页
报道从银杏叶中提取精制有效药用成份总黄酮的一种新方法─—醇浸提/硅藻土吸附/树脂法.探讨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收率(以银杏叶计)≥2.25%,其总黄酮含量≥28.8%,二萜内酯≥6%,质量符合出口标准.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缝式石墨管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锑(Ⅲ)和锑(Ⅴ) 被引量:2
5
作者 熊远福 文祝友 +3 位作者 熊海蓉 石国荣 徐子刚 许鼎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研究了锑 ( )和锑 ( )在 DDTC-MIBK体系中的萃取和反萃取行为 ,用缝式石墨管原子捕集技术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样中的痕量锑 ( )和锑 ( ) ,线性范围为 2 .0~ 60μg/ L,检出限为 0 .4μg/ L,特征浓度为 1 .5μg/ L / 1 %吸收 ,相... 研究了锑 ( )和锑 ( )在 DDTC-MIBK体系中的萃取和反萃取行为 ,用缝式石墨管原子捕集技术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样中的痕量锑 ( )和锑 ( ) ,线性范围为 2 .0~ 60μg/ L,检出限为 0 .4μg/ L,特征浓度为 1 .5μg/ L / 1 %吸收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6% ,锑回收率为 93 .0 %~ 1 0 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缝式石墨管 原子捕集技术 火焰原子吸收法 测定 痕量分析 价态分折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红色素的脱辣精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熊远福 曾盔 文祝友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30-433,共4页
对一步法[4]浸提红辣椒粉所得辣红素粗品进行了脱辣精制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按照本工艺所获得的辣红素精品脱辣彻底,表征其色素含量的色价值为国家标准界限值的6.8倍,为国际标准限值的1.8倍,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 对一步法[4]浸提红辣椒粉所得辣红素粗品进行了脱辣精制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按照本工艺所获得的辣红素精品脱辣彻底,表征其色素含量的色价值为国家标准界限值的6.8倍,为国际标准限值的1.8倍,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精制过程中色素回收率为80.4%,同时还回收了粗品中有经济价值的辣味素,提高了精制过程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萜类比合物 工艺 精制/辣红素 辣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7
作者 陈熠 熊远福 +3 位作者 文祝友 蒋利华 祝红 王冬妮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4,共5页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由α-1,4糖苷键联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中性糖聚合而成,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目前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近2万t,据有关专家预计果胶的需求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每年l5%的速度增长...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由α-1,4糖苷键联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中性糖聚合而成,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目前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近2万t,据有关专家预计果胶的需求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每年l5%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消耗约1500 t以上果胶,80%依靠进口,需求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呈高速增长趋势。大力开展果胶的研究与开发,探索提高果胶产量和质量的新方法和新资源,不仅能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广泛地应用优质果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将推动国产果胶生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果胶的化学结构及提取用原料,以及果胶的应用范围,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果胶的提取、脱色、沉淀和干燥的方法。果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微生物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法及超声波提取法,脱色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脱色法、双氧水脱色法、大孔树脂脱色法,沉淀的方法主要有醇析法、盐析法,干燥的方法主要有常温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提取 脱色 干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8
作者 邹应斌 贺帆 +1 位作者 黄见良 熊远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 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生理和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包膜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前期分蘗发生快,无效分蘗增多。包膜肥各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PAD测定值在后期显著高于对照。与等量或减量20%-25%的未包膜复合肥处理比较,早稻产量增加5.0%-12.8%,晚稻实际产量提高7.5%-13.6%,均达5%显著水平。因此,施用包膜复合肥前期养分释放平稳,水稻生长健壮;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延长水稻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理 产量 包膜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衣稻种物理特性的测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43
9
作者 张桂花 汤楚宙 +1 位作者 熊远福 张文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研制适应包衣水稻种育秧精量播种要求的播种机,对包衣水稻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进行包衣处理后种子的粒径、球度增大;滑动摩擦系数减小,流动性变好;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抗剪强度受剪切平面内的正应力的影响减弱.通对... 为研制适应包衣水稻种育秧精量播种要求的播种机,对包衣水稻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稻进行包衣处理后种子的粒径、球度增大;滑动摩擦系数减小,流动性变好;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抗剪强度受剪切平面内的正应力的影响减弱.通对包衣水稻的物理特性的研究,认为采用机械式型孔排种器是实现包衣水稻单粒精量播种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包衣处理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防治油菜根肿病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坤荣 熊远福 +4 位作者 任莉 刘凡 徐理 孙超超 方小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用包衣比1∶200、1∶100、1∶50和1∶25包衣的种子,盆栽试验中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43.7%、46.4%、83.5%和92.5%;田间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22.2%、53.6%、44.5%和54.5%。初步结果说明,可用15%氟啶胺的包衣悬浮剂按包衣比1∶100-1∶50处理种子防治油菜根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悬浮剂 种子包衣 油菜根肿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石蒜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霞 熊海蓉 +2 位作者 蒋利华 文祝友 熊远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2-1364,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石蒜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含量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以乙腈(A)-0.1%TF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9nm。结果表明,加兰他敏和石蒜碱均在0.5~10mg/L(r=0.99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石蒜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含量的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以乙腈(A)-0.1%TFA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9nm。结果表明,加兰他敏和石蒜碱均在0.5~10mg/L(r=0.99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S/N=3)分别为0.09和0.15mg/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3%和96.8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合于石蒜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石蒜 加兰他敏 石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的荧光法测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辉勇 金密 +3 位作者 刘灿明 李志光 熊远福 葛旦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2,共3页
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硒,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提取、荧光法测定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淹水土壤有效态硒的最佳提取剂是KH2PO4,土壤样品的最佳消化液是HNO3-HClO4,建立了土壤不同形态硒的荧光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法测定淹水土... 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硒,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提取、荧光法测定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淹水土壤有效态硒的最佳提取剂是KH2PO4,土壤样品的最佳消化液是HNO3-HClO4,建立了土壤不同形态硒的荧光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法测定淹水土壤不同形态硒,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荧光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火棘果中红色素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利华 熊远福 +4 位作者 李霞 文祝友 刘薇 马力 刘浩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酸性乙醇为提取剂直接从野生火棘果中提取天然红色素。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火棘果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 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酸性乙醇为提取剂直接从野生火棘果中提取天然红色素。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火棘果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提取时间40min,提取次数4次,提取温度40℃;提取率为93·5%,产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 火棘果 红色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野生火棘果中果胶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熠 黄忠良 +3 位作者 蒋利华 熊远福 文祝友 祝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首次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已得到的提取色素的方法将干果中的红色素及黄色素提尽,然后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果渣中的果胶。以提取剂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总时间、工作/间歇比、提取次数为因素做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 首次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已得到的提取色素的方法将干果中的红色素及黄色素提尽,然后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果渣中的果胶。以提取剂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总时间、工作/间歇比、提取次数为因素做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野生火棘果果胶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00W,超声波工作/间歇时间6:4,提取温度70℃,提取总时间40min,提取剂pH值2,料液比1:10,提取2次,产率为8.56%,提取率为87.3%。与传统的酸水解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用时少、提取温度低,产率高等优点;而且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火棘果果胶颜色浅,不需要脱色。超声波辅助法优于常规酸水解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 果胶 提取 超声波法 酸水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直播稻秧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锦江 熊远福 +3 位作者 熊海蓉 邹应斌 文祝友 刘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了给水稻种衣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用自行研制的丸化型种衣剂(WHW-23)包衣水稻种子,通过田间直播试验,研究了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与秧苗生长,增强... 为了给水稻种衣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用自行研制的丸化型种衣剂(WHW-23)包衣水稻种子,通过田间直播试验,研究了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与秧苗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和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成秧率等作用.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成秧率、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8.8%~24.9%,16.3%~25.5%和28.1%~60.0%;苗体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30.3%~33.9%,13.2%~23.1%和8.3%~23.2%.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丸化剂 水直播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石蒜中石蒜碱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霞 熊远福 +2 位作者 文祝友 蒋利华 祝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比较了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石蒜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确定了HPD300为优选吸附树脂,研究了该树脂纯化石蒜碱的条件及参数。室温下,9 BV 1.22 g/L的石蒜碱上样液以2 BV/h过柱,4 BV水以2 BV/h洗涤后用8 BV 70%乙醇以2 BV/h洗脱,石蒜碱的纯度由... 比较了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石蒜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确定了HPD300为优选吸附树脂,研究了该树脂纯化石蒜碱的条件及参数。室温下,9 BV 1.22 g/L的石蒜碱上样液以2 BV/h过柱,4 BV水以2 BV/h洗涤后用8 BV 70%乙醇以2 BV/h洗脱,石蒜碱的纯度由9.93%提高至2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 石蒜碱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野生甜茶常量成分及色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日为 李辉勇 +1 位作者 张丽霞 熊远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56-460,共5页
测定了3~5月份采收的湖南野生甜茶及初制品的水浸出物等常量成分,研究了甜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湖南甜茶的甜味是由黄酮甙类物质所致;甜茶色素对光、热。
关键词 栎属 化学成分 色素 稳定性 多穗柯 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野生火棘果中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海蓉 文祝友 +3 位作者 蒋利华 熊远福 李霞 黄忠良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火棘是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之一,其果实富含天然色素和果胶。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工作/间歇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 火棘是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之一,其果实富含天然色素和果胶。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工作/间歇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火棘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工作/间歇比6∶4,提取温度40℃,提取总时间50min,提取3次;火棘红色素的提取率为96.3%,产率为22.7%,色价为9.27。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次数少等优点,总体效果优于常规溶剂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 火棘果 红色素 提取 超声波法 常规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火棘果中黄色素的提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利华 黄忠良 +3 位作者 熊远福 文祝友 何冰崎 李霞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野生火棘资源丰富,其果实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和果胶资源,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笔者通过研究首次发现红色火棘果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红色素外,还含有较多的黄色素。本文以... 野生火棘资源丰富,其果实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和果胶资源,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笔者通过研究首次发现红色火棘果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红色素外,还含有较多的黄色素。本文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已获到的提取红色素的方法将火棘果中的红色素提尽,然后用乙醇作提取剂从火棘果渣中提取天然黄色素。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火棘果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火棘果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提取时间75min,提取次数5次,提取温度60℃;黄色素的提取率为92.5%,产率为2.1%,色价为22.2。火棘果黄色素为脂溶性色素,其乙醇溶液在可见光区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棘 火棘果 黄色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溶液中Se(Ⅵ)的价态转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辉勇 熊远福 +2 位作者 杨志辉 刘军鸽 葛旦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为了有效利用土壤硒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为试验材料 ,在 pH分别为 7.5和 6 .5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土壤在淹水还原培养和氧化培养过程中Se(Ⅵ )价态转化的条件 .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溶液Eh值的变化 ,Se(Ⅵ )逐渐向有机硒、Se(Ⅳ )转化 ;Se(Ⅵ ... 为了有效利用土壤硒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为试验材料 ,在 pH分别为 7.5和 6 .5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土壤在淹水还原培养和氧化培养过程中Se(Ⅵ )价态转化的条件 .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溶液Eh值的变化 ,Se(Ⅵ )逐渐向有机硒、Se(Ⅳ )转化 ;Se(Ⅵ )与Se(Ⅳ )相互转化体系的临界电位范围为 2 16 .6~ 74.1mV ,同时土壤溶液 pH值从 6 .5上升到 7.5 ,临界电位下降 5 0 .1mV ;Se(Ⅵ )与Se(Ⅳ )相互转化的氧化还原体系在土壤重要的氧化还原体系序位中处于NO3 N体系、锰体系之后 ,大致与铁体系平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 Se(Ⅵ) 价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