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积砂地区树根桩单桩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熊自英 庞烈鑫 《路基工程》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研究了不同成桩材料及成桩过程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先填石子后压力注浆所成的树根桩单桩承载力最高;风积砂地区,当桩长超过4.5 m后,再增加桩长,并不能提高单桩承载力,而增大桩径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树根桩 单桩承载力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锚固预应力传递规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熊自英 白志勇 赵晓彦 《路基工程》 2009年第4期177-178,共2页
以国道G323改造工程K617段花岗岩残积土边坡为原型,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得出预应力在坡体内不同位置引起的土压力变化和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
关键词 锚固预应力 传递规律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锚类土质边坡锚固预应力传递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晓彦 蒋楚生 熊自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9-564,共6页
在前人理论上推导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类土质边坡单锚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范围,计算了坡体内不同位置处的预应力传递系数,分析得出单锚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传递的扩散角为39°左右、合理锚间距为3.2m左右。以G323改造工程... 在前人理论上推导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类土质边坡单锚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范围,计算了坡体内不同位置处的预应力传递系数,分析得出单锚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传递的扩散角为39°左右、合理锚间距为3.2m左右。以G323改造工程K617段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类土质边坡为原型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在坡体模型内不同位置埋设土压力盒,通过测读土压力盒的读数,得出预应力在坡体内不同位置处引起的土压力变化,间接得出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离心模型试验得出的预应力传递规律与理论推导得出规律基本吻合,并得出了预应力传递系数与初始锚固预应力有关的结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边坡岩土体产生塑性形变的结果。理论分析和离心模型试验均得出,锚固措施对近坡面处的浅层土体并无明显的加固作用,锚固边坡也必须进行坡面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锚类土质边坡 预应力 传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锚固类土质边坡预应力传递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晓彦 熊自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46-2152,共7页
将框架梁视为刚性梁,从而将锚索集中力转化为加在坡面上的矩形分布力,根据类土质边坡的工程特性,将边坡土体视为弹性体,推导了框架预应力锚索作用下坡体内任一点的预应力传递系数计算方法,得出了锚固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并... 将框架梁视为刚性梁,从而将锚索集中力转化为加在坡面上的矩形分布力,根据类土质边坡的工程特性,将边坡土体视为弹性体,推导了框架预应力锚索作用下坡体内任一点的预应力传递系数计算方法,得出了锚固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并以G323改造工程某实际边坡为原型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得出了预应力在坡体内不同位置处引起的土压力变化,间接得出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离心模型试验得出的预应力传递规律与理论推导得出规律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分布力作用下,类土质边坡岩土体的塑性形变相对于集中力作用时减小很多,坡体更多表现为弹性体,预应力分布系数受预应力大小的影响减小。相对于无框架单锚,框架预应力锚索措施中,锚索引起的高压应力得以很好的分散,压力分布系数由0.90左右降到了0.40左右,压应力集中程度减小约56%,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边坡浅层土体的压缩变形,减少了预应力损失,有效地提高了锚固效果,锚间距可由单锚的3.2 m增大为4.2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锚固 类土质边坡 预应力:传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几个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晓彦 张书琴 熊自英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0,共2页
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中路基工程尚存的几个问题认为,与普通路基不同,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试验研究的重点,应该从控制基础应力转向控制路基沉降及变形。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补强措施 控制应力 转向 控制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