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巨菌草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梁景华
李法义
+4 位作者
敖子强
熊珍贵
王京京
龙明忠
郭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236,共8页
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植被破坏形成了大量的废弃地,土法炼锌停止后当地部门对废弃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修复。通过野外样地试验对比研究引种植物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以及当地先锋植物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艾蒿(Artemisia ...
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植被破坏形成了大量的废弃地,土法炼锌停止后当地部门对废弃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修复。通过野外样地试验对比研究引种植物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以及当地先锋植物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艾蒿(Artemisia argyi)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在研究区污染土壤和废渣两种基质中生长的巨菌草株高、根长、盖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当地先锋植物醉鱼草和艾蒿,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巨菌草要比废渣中的好,其株高较废渣增加23.2%,根长增加36.6%,盖度增加16.7%,地下部生物量增加35.2%,地上部生物量增加33.6%。巨菌草根际土壤重金属(Pb、As、Cd)含量显著高于醉鱼草和艾蒿,能将重金属稳定在根部,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废弃地中巨菌草对Pb、As、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85~0.95、3.98~4.50、1.39~1.59,转运系数分别为0.39~0.56、0.17~0.48、1.12~1.30。巨菌草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转运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原位修复植物,随着种植年限和收割次数的增加,基质中的重金属逐渐被带走。此外,巨菌草生物量大、热值高,利用巨菌草修复受污土壤的同时能够产生生物质能,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法炼锌
巨菌草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华蓝藻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响应低磷胁迫的生态学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2
作者
熊珍贵
刘正晗
+2 位作者
宋春雷
敖子强
曹秀云
《水生生物学报》
2025年第10期220-229,共10页
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磷是限制蓝藻生长繁殖的关键元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被认为是引发蓝藻大量增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极低的磷环境下,蓝藻仍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蓝藻能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减少藻细胞...
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磷是限制蓝藻生长繁殖的关键元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被认为是引发蓝藻大量增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极低的磷环境下,蓝藻仍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蓝藻能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减少藻细胞这一重要磷的组分,降低藻细胞对磷的需求,进而克服低磷胁迫,取得竞争优势甚至形成水华。文章综述了典型水华蓝藻在磷胁迫条件下如何调控脂质代谢,利用硫脂(如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和糖脂(如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替代磷脂[如磷脂酰甘油(PG)等]响应低磷胁迫的策略,着重探讨了这一机制的生态学意义。文章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华蓝藻的低磷响应策略,探讨了驱动蓝藻水华发生的机制,从而为其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现有蓝藻水华防控方法主要基于控制高营养盐理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非磷脂
磷脂替代机制
生态适应
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菌草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梁景华
李法义
敖子强
熊珍贵
王京京
龙明忠
郭云
机构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9-236,共8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黔科合支撑[2020]4Y017)
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GZMUZK[2022]YB14)。
文摘
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植被破坏形成了大量的废弃地,土法炼锌停止后当地部门对废弃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修复。通过野外样地试验对比研究引种植物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以及当地先锋植物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艾蒿(Artemisia argyi)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在研究区污染土壤和废渣两种基质中生长的巨菌草株高、根长、盖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当地先锋植物醉鱼草和艾蒿,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巨菌草要比废渣中的好,其株高较废渣增加23.2%,根长增加36.6%,盖度增加16.7%,地下部生物量增加35.2%,地上部生物量增加33.6%。巨菌草根际土壤重金属(Pb、As、Cd)含量显著高于醉鱼草和艾蒿,能将重金属稳定在根部,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废弃地中巨菌草对Pb、As、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85~0.95、3.98~4.50、1.39~1.59,转运系数分别为0.39~0.56、0.17~0.48、1.12~1.30。巨菌草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转运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原位修复植物,随着种植年限和收割次数的增加,基质中的重金属逐渐被带走。此外,巨菌草生物量大、热值高,利用巨菌草修复受污土壤的同时能够产生生物质能,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关键词
土法炼锌
巨菌草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生态修复
Keywords
indigenous zinc smelting
Pennisetum giganteum
heavy me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hytoremedia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华蓝藻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响应低磷胁迫的生态学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2
作者
熊珍贵
刘正晗
宋春雷
敖子强
曹秀云
机构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2025年第10期220-22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7246和91951119)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CA066)资助。
文摘
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磷是限制蓝藻生长繁殖的关键元素之一,水体富营养化被认为是引发蓝藻大量增殖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极低的磷环境下,蓝藻仍可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其可能的内在机制为,蓝藻能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减少藻细胞这一重要磷的组分,降低藻细胞对磷的需求,进而克服低磷胁迫,取得竞争优势甚至形成水华。文章综述了典型水华蓝藻在磷胁迫条件下如何调控脂质代谢,利用硫脂(如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和糖脂(如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替代磷脂[如磷脂酰甘油(PG)等]响应低磷胁迫的策略,着重探讨了这一机制的生态学意义。文章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华蓝藻的低磷响应策略,探讨了驱动蓝藻水华发生的机制,从而为其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现有蓝藻水华防控方法主要基于控制高营养盐理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磷胁迫
非磷脂
磷脂替代机制
生态适应
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
Keywords
Phosphorus stress
Non-phospholipids
Phospholipid substitution mechanism
Ecological adaptation
Eutrophication
Cyanobacteria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巨菌草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研究
梁景华
李法义
敖子强
熊珍贵
王京京
龙明忠
郭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华蓝藻以非磷脂替代磷脂响应低磷胁迫的生态学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熊珍贵
刘正晗
宋春雷
敖子强
曹秀云
《水生生物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