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失误例证
1
作者 熊清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失误严重,本文分四类举例加以辨正:引据失当例;一人之事迹,系年错乱颠倒例;未明作品内容,误为系年例;不考史实,误系作品作年例。
关键词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失误 例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干附曹在建安十一年
2
作者 熊清元 《学术研究》 1988年第4期24-24,共1页
徐干何时依附曹魏,研究界的说法颇不一致。有说在建安初(见《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建安七子论》),有说在建安九年(见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有说在建安十年左右(见《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建安文学编年史·前言》),有说... 徐干何时依附曹魏,研究界的说法颇不一致。有说在建安初(见《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建安七子论》),有说在建安九年(见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有说在建安十年左右(见《重庆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建安文学编年史·前言》),有说在建安十一、二年左右(见《文艺研究》1983年第6期《建安诗风的衍变》),还有说在建安十二年(见《曹植集校注》附《曹植年表》)。徐干附曹在建安十三年以前,因有其文赋为据,已无问题。但究在何年,说者都没有提出可靠的根据,读者自然无从判断。因此有进一步考究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七子 徐干 建安文学 文学评论 中古文学 陆侃如 文艺研究 曹植集 编年史 系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丕这一次不在邺城
3
作者 熊清元 《学术研究》 1987年第6期121-121,共1页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次印刷)在评述曹丕“邺城时期”中说,建安20年,曹军西征张鲁,曹丕在邺城留守。此说实误,请看下面的材料: 《文选·魏文帝【与钟大理书】李善注引《魏略》云。“太祖征汉中,太子...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次印刷)在评述曹丕“邺城时期”中说,建安20年,曹军西征张鲁,曹丕在邺城留守。此说实误,请看下面的材料: 《文选·魏文帝【与钟大理书】李善注引《魏略》云。“太祖征汉中,太子在孟津……。”又《文选·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李善注引《典略》云:“(吴)质为朝歌长,大军西征,太子南在孟津小城,与质书。”书中有云:“五月十八日,丕白。”又《文选·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李善注引《文帝集序》曰:“上平定汉中,族父都护还书与余,盛称彼方土地形势……。”书中有云:“十一月五日,洪白。前初破贼,情侈意奢,说事颇过其实,得九月二十日书……。”考曹操生平,西征之事只有三次:一是建安16年7月西征马超,一是建安28年7月至建安24年西征刘备,一是建安20年西征张鲁。建安18年西征马超时,曹丕留守邺城。其《感离赋序》:“建安十六年,上西征,余居守,老母诸弟皆从。”又《魏志·甄后传》裴注引《魏书》:“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西征 李善注 邺城 曹丕 中国历代 文选 张鲁 文学家 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植集校注》志疑一则
4
作者 熊清元 《学术研究》 1986年第5期34-34,共1页
《校注》于《愁霖赋》后按云:“《艺文》卷二载曹丕、应玚《愁霖赋》。丕赋句云:‘脂余车而秣马,将言旋乎邺都’。丕不称邺为魏都或魏京而称邺都,似在曹操尚未为魏公时。魏公以后,便称邺为魏都或魏京了。观《朔风诗》、《王仲宣诔》可... 《校注》于《愁霖赋》后按云:“《艺文》卷二载曹丕、应玚《愁霖赋》。丕赋句云:‘脂余车而秣马,将言旋乎邺都’。丕不称邺为魏都或魏京而称邺都,似在曹操尚未为魏公时。魏公以后,便称邺为魏都或魏京了。观《朔风诗》、《王仲宣诔》可证。则此赋之创作时期,必在建安十九年之前可以推知。”元按,此说不确。曹操建安十八年五月为魏公,但邺下文人包括曹丕,在建安十九年以后的作品中,依然有称邺为邺都或邺城的,并非如《校注》所云“魏公以后,便称邺为魏都或魏京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注 魏都 曹操 建安 创作时期 邺城 曹丕 曹植集 作品 中古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