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双层管井下水力举升的双喷嘴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1
作者 唐洋 徐嘉庆 +2 位作者 张吴镝 熊浩宇 王国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探究颗粒直径、质量流量、动力液流量等参数对泵芯冲蚀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射流泵泵芯的易冲蚀区域为喉管入口内壁面、喉管出口内壁面、扩散管入口附近内壁面等3个位置,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控制单因素变量条件下,粒径从0.05 mm增大到1.1 mm时,喉管入口锥面冲蚀位置由闭合圆环状变为三角状,扩散管入口处冲蚀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质量流量从0.005 kg/s增至0.01 kg/s时,易冲蚀区域最大冲蚀率和冲蚀面积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93倍。动力液流量从11 L/s增至15 L/s时,易冲蚀区域的最大冲蚀率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4.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3倍。结论对最大冲蚀率的数值和增长倍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动力液流量是冲蚀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能够为双喷嘴射流泵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举升 双喷嘴 射流泵 固液两相流 冲蚀磨损 冲蚀率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单组分地聚物组成设计及纤维影响效应研究
2
作者 高英力 熊浩宇 +2 位作者 冯心崚 朱俊材 赵福意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7-1366,共10页
针对单组分地聚物韧性不足的问题,选取聚乙烯醇纤维(PVA)、仿钢纤维(ISF)、碳酸钙晶须(CCW)三种纤维,进行了单掺和混掺设计试验。通过分析三种纤维对地聚物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针对单组分地聚物韧性不足的问题,选取聚乙烯醇纤维(PVA)、仿钢纤维(ISF)、碳酸钙晶须(CCW)三种纤维,进行了单掺和混掺设计试验。通过分析三种纤维对地聚物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微观测试手段,探讨了单掺和混掺纤维对地聚物性能的影响机制及规律。结果表明,三种纤维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地聚物流动性,PVA、ISF、CCW体积掺量为0.6%、1.5%、1.5%时,对应单纤维地聚物流动度相较基准组分别降低了54.0%、33.4%、19.8%。PVA和ISF对地聚物抗压强度有负面影响,而CCW则表现出增强效果。当PVA、ISF、CCW体积掺量分别为0.4%、1.2%、1.2%时,混杂纤维地聚物抗折强度提高了89.1%。微观试验表明,PVA通过桥接效应增强地聚物韧性,ISF通过滑移效应增韧,CCW则通过填充作用提高抗折强度。优化纤维配比后,混杂纤维地聚物展现出优良的流动性和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地聚物 混杂纤维 组成设计 影响效应 抗折强度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和可靠对称交叉熵的测试时适应算法
3
作者 熊浩宇 向宇 张亚萍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6-1761,共6页
测试时间适应(test-time adaptation,TTA)的目标是利用未标记的测试数据使已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时适应测试数据分布。现有的TTA方法主要考虑在单个或多个静态环境中进行适应。然而,在非平稳环境中,测试数据分布会随着时间的... 测试时间适应(test-time adaptation,TTA)的目标是利用未标记的测试数据使已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时适应测试数据分布。现有的TTA方法主要考虑在单个或多个静态环境中进行适应。然而,在非平稳环境中,测试数据分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变化,这导致以往的TTA方法不稳定。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和可靠对称交叉熵的测试时适应(robust and reliable symmetric cross entropy test-time adaptation,RRSTA)算法。首先,为提高对噪声分布变化的鲁棒性和缓解灾难性遗忘,提出了基于均值教师模型的对称交叉熵,既鼓励模型正确预测又惩罚错误的预测。其次,为了提高对不同噪声样本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双流扰动技术,通过教师模型强视图,指导学生模型的由弱到强的扰动视图。最后,提出了可靠熵最小化策略,防止参数的剧烈变化,以稳定适应。广泛的实验和消融研究在CIFAR10C和CIFAR100C上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未经适应的模型,错误率降低了26.13%和14.69%,并且显著优于次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时适应 领域自适应 连续适应 分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杨 江平 +2 位作者 陈奕云 熊浩宇 张照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4-889,共6页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热岛空间分布,解释了武汉市热岛等级空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植被覆盖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辐射温度明显比其他土地类型敏感;城市中工业区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热岛强度高;水体和绿地对于分割城市热岛和缓解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规划、用地合理布局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地表辐射温度 热岛空间分布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杨 严金明 熊浩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了定量测度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武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基于"两型社会"理念,应用改进型熵值法对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逐年提高,... 为了定量测度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状态,为武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基于"两型社会"理念,应用改进型熵值法对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逐年提高,其中咸宁、仙桃和潜江市在研究时段内出现波动;2007年在确立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都有了明显提高,武汉市在城市圈内首位度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远高于其他城市;城市圈内部各个城市正经历着由高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到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改进型熵值法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注意义务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文华 熊浩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8,共6页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区分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责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等来看,对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民事责任等有所规定,但如...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区分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责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等来看,对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民事责任等有所规定,但如何规制其刑事责任的确定尚处于空白状态。确定自动驾驶车辆事故的法律责任,不可能无视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如何认定事故中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是影响车辆事故之法律责任的重要因素,在过失犯罪认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在注意义务的根据、特征、内容以及主体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与辅助驾驶等传统车辆驾驶相比,自动驾驶车辆的注意义务更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同时还会面临来自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驾驶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 注意义务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高温喷淋井筒温度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洋 谢娜 +2 位作者 熊浩宇 何胤 黄顺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3,共11页
煤炭地下气化是对传统物理采煤技术补充的新一代化学采煤技术。气化过程中井筒受到高温和内压载荷的共同作用。针对煤炭地下气化生产井井身结构特点,基于传热理论建立了环空喷淋注水降温条件下的井筒瞬态温度计算模型,结合井筒压力模型... 煤炭地下气化是对传统物理采煤技术补充的新一代化学采煤技术。气化过程中井筒受到高温和内压载荷的共同作用。针对煤炭地下气化生产井井身结构特点,基于传热理论建立了环空喷淋注水降温条件下的井筒瞬态温度计算模型,结合井筒压力模型基础上,根据弹性力学及壁圆筒理论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围岩组合体温度应力场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高温时,井筒各部分因热膨胀或热收缩受限制而使井筒应力增加。在自然降温条件下套管、水泥环的理论计算最大应力分别为2640.6、151.3 MPa,均超过本身材料许用压应力,在不考虑温度时,套管、水泥环轴向应力分别只有28.4、15.0 MPa,远小于考虑温度时的结果;在环空注水降温方式下,通过控制喷淋腔温度能够有效降低井筒应力;随着套管内压增大,井筒应力也随之增大,且套管内压变化会造成套管和水泥环应力方向发生改变,在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时需要分情况讨论;在水泥环两侧交面处的应力落差一般较大,水泥环性能参数也与井筒应力密切相关,随着水泥环弹性模量降低或泊松比增加套管-水泥环的应力随之降低,即胶结性能好,高韧性、高泊松比性能的水泥环材料能够降低套管-水泥环应力。上述研究认识可以为煤炭地下气化生产井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温度场 温度应力场 井筒完整性 井筒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新型双球面连接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洋 刘祥 +2 位作者 吴杰 王远 熊浩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5-841,共7页
本文所设计双重球面抱合的球铰式可过线万向连接器,用于机器人各单元间的连接与通讯。并且介绍了该连接器的创新性与特点,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其轴向载荷对转动角速度及转动力矩的影响;进行转弯实验,对比理论与实际转向角度,测试转... 本文所设计双重球面抱合的球铰式可过线万向连接器,用于机器人各单元间的连接与通讯。并且介绍了该连接器的创新性与特点,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其轴向载荷对转动角速度及转动力矩的影响;进行转弯实验,对比理论与实际转向角度,测试转动的力矩大小。结果表明:连接器的理论和实际的转向角度相差仅为5°,转向过程中,球头杆先转动到极限位置后接触到球壳体,然后球头杆和球壳体共同转动到达极限位置;转动实验所测的转动力矩与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双重球面 万向连接器 可过线 长输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低蛋白水平添加氨基酸复合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浩宇 董洪俊 +6 位作者 吴德 方正锋 车炼强 徐盛玉 冯斌 李健 林燕 《猪业科学》 2019年第5期58-6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水平下饲粮中添加氨基酸复合物对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妊娠90d的大白×长白经产母猪,共8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高蛋白处理组(T1)、低蛋白处理组(T2);低蛋白组添加500mg/kg氨基酸复合物(T3... 试验旨在研究在低蛋白水平下饲粮中添加氨基酸复合物对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妊娠90d的大白×长白经产母猪,共8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高蛋白处理组(T1)、低蛋白处理组(T2);低蛋白组添加500mg/kg氨基酸复合物(T3)、低蛋白饲粮组添加1000mg/kg氨基酸复合物(T4),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各处理饲粮从妊娠90d开始饲喂直到泌乳结束。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低蛋白水平饲粮中添加氨基酸复合物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没有影响(P>0.05);T4母猪泌乳期间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T3和T2(P<0.05),并且与T1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组对仔猪初生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泌乳仔猪的日增重和断奶重,其中T4显著高于T2和T1(P<0.05)。对乳成分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饲粮对初乳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常乳乳成分,其中T4常乳的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都显著高于T2(P<0.05)。由此可见,在低蛋白水平饲粮中添加氨基酸复合物可通过提高母猪采食量与常乳品质,进而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断奶重,其效果可达到或优于饲喂高蛋白饲粮母猪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饲粮 氨基酸复合物 母猪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液相合成α-PbO与β-PbO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浩宇 黄魁 +2 位作者 卢远桓 刘玉玲 董海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442,共8页
铅酸蓄电池在我国有着广泛应用,其传统回收工艺存在环境污染、能耗高、回收流程长等问题。因此,湿法回收液相合成PbO工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乙酸铅溶液与NaOH反应液相合成PbO工艺,通过改变NaOH投加方式,合成α-PbO与β-PbO两种... 铅酸蓄电池在我国有着广泛应用,其传统回收工艺存在环境污染、能耗高、回收流程长等问题。因此,湿法回收液相合成PbO工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乙酸铅溶液与NaOH反应液相合成PbO工艺,通过改变NaOH投加方式,合成α-PbO与β-PbO两种晶型的PbO,并对合成条件及反应中间过程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以模拟脱硫铅膏制备的乙酸铅溶液为原料,探究了NaOH投加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NaOH与Pb摩尔比对PbO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铅溶液与NaOH反应液相合成PbO时,先生成中间产物Pb_(3)O_(2)(OH)2,Pb_(3)O_(2)(OH)2又快速分解为PbO,NaOH溶解放热过程参与反应会促进Pb_(3)O_(2)(OH)2向常温下更稳定的α-PbO分解转化。因此,通过改变NaOH的投加方式,可以得到α-PbO与β-PbO两种晶型的PbO。α-PbO合成条件为温度95℃,NaOH颗粒与等质量去离子水快速混合后投加,NaOH与Pb摩尔比n_(NaOH)/n_(Pb)=2.50,恒温搅拌20min;β-PbO的合成条件为温度95℃,投加提前一天配制的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NaOH与Pb摩尔比n_(NaOH)/n_(Pb)=2.50,恒温搅拌20min。该研究可为废铅酸蓄电池湿法回收液相合成α-PbO与β-PbO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铅酸蓄电池 废物处理 回收 合成 α-PbO β-Pb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道气相色谱法监测大气中CH_(4)、CO、CO_(2)、N_(2)O和SF_(6) 被引量:9
11
作者 洪海祥 臧昆鹏 +7 位作者 陈圆圆 林溢 李嘉鑫 卿雪梅 邱珊珊 熊浩宇 蒋凯 方双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3-771,共9页
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准确认识我国温室气体浓度时空格局以及变化对于评估“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成效非常重要。当前我国近地面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主要依赖进口的光学监测主机,单台仪器成本高且监测要素有限。... 我国正处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准确认识我国温室气体浓度时空格局以及变化对于评估“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成效非常重要。当前我国近地面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主要依赖进口的光学监测主机,单台仪器成本高且监测要素有限。为此,该研究基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自主设计了一套三通道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在单台仪器上实现了5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CH_(4)、CO、CO_(2)、N_(2)O和SF_(6))的高精度监测。对该系统的精密度、线性响应情况和准确度进行的针对性测试实验表明系统检测性能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控标准。针对环境浓度的CH_(4)、CO、CO_(2)、N_(2)O和SF_(6)的连续分析精密度分别达0.08%、1.90%、0.05%、0.08%、0.66%。准确度测试中,5种气体(CH_(4)、CO、CO_(2)、N_(2)O和SF_(6))使用回归方程计算所得值与标称摩尔分数间的偏差分别达0.15×10-9、0.20×10-9、0.37×10-6、0.35×10-9、0.02×10-12(摩尔分数),CH_(4)、CO、CO_(2)、N_(2)O和SF_(6)仪器响应值与标称摩尔分数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均为0.9999,线性拟合残差和准确度基本达到WMO/GAW拓展质控目标。该系统对杭州城区大气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5~7月期间大气CH_(4)、CO、CO_(2)和N_(2)O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综合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研发系统具备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和稳定性,与目前国内广泛进口的仪器相比,具有技术自主可控、运行成本更低、自动化水平更高等优势,能满足多种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温室气体 在线监测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大气二氧化碳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嘉鑫 臧昆鹏 +7 位作者 林溢 陈圆圆 邱珊珊 熊浩宇 卿雪梅 蒋凯 洪海祥 方双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35-3344,共10页
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是掌握海洋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及特征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准确掌握海表大气温室气体时空变率,必须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3年春季在我国近海开展的海洋大气CO_(2)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数据,充分结合现场操作... 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是掌握海洋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及特征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准确掌握海表大气温室气体时空变率,必须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3年春季在我国近海开展的海洋大气CO_(2)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数据,充分结合现场操作记录、气象要素、航速航向、拉依达准则和气团后向轨迹模拟结果等数据及技术手段,开展CO_(2)观测数据的筛分处理方法研究.本研究优化建立的方法可标记仪器故障、人为操作和船体排放等因素导致的异常观测值.对走航期间近海CO_(2)混合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近海大气CO_(2)的纬向分布与北半球MBL的CO_(2)模拟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受来自欧亚大陆气团的影响,导致我国近海与MBL的CO_(2)混合比之差随纬度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大气 二氧化碳 船基走航 数据质控 数据筛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性能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卿雪梅 臧昆鹏 +7 位作者 林溢 陈圆圆 邱珊珊 熊浩宇 李嘉鑫 蒋凯 洪海祥 方双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87-4096,共10页
在国家碳中和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将大范围开展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而目前国内温室气体高精度分析仪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本研究针对国产GGA-311型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开展综合性能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分析仪对CO_(2)和CH_(4)的分析精密... 在国家碳中和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将大范围开展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而目前国内温室气体高精度分析仪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本研究针对国产GGA-311型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开展综合性能评估研究.结果显示,该分析仪对CO_(2)和CH_(4)的分析精密度分别达0.15×10^(−6)(物质的量比)和1.2×10^(−9),达到WMO/GAW实验室间比对分析质控标准的扩展目标(CO_(2):±0.2×10^(−6);CH_(4):±4.0×10^(−9));其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93和0.99996.实验室和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比对测试结果显示,该分析仪与进口Picarro G-2401型分析仪均能较好地捕捉本底CO_(2)和CH_(4)变化特征,但受水汽等因素影响,两套系统CO_(2)和CH_(4)偏差分别处于±0.2×10^(−6)和±4.0×10^(−9)范围内的数据占总数据的51.79%和79.76%,因此国产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在应用过程中,必须针对样气进行严格干燥,方能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 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味组学和机器学习模型的中匈特色蒸馏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研究
14
作者 熊浩宇 索化夷 +2 位作者 易志强 杜木英 夏杨毅 《中国酿造》 2025年第8期135-144,共10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香型白酒和不同风味匈牙利帕林卡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系统解析两种蒸馏酒的特征风味成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香型白酒和不同风味匈牙利帕林卡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多变量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系统解析两种蒸馏酒的特征风味成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模型,利用方差分析与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筛选差异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两种蒸馏酒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2种、醚类7种、酸类3种、萜烯类11种、酮类10种、酯类17种和其他类30种。通过方差分析结合VIP值,筛选出25种差异风味物质(VIP值>1,P<0.05),其中帕林卡酒以萜烯类和醚类为主要差异成分,而白酒则以酯类和醇类为主要差异成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类模型显示,原甲酸三乙酯和(+)-柠檬烯等物质是区分两类蒸馏酒的关键成分。该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发酵原料和工艺对蒸馏酒风味形成的影响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帕林卡酒 挥发性风味成分 差异分析 风味组学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