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离子络合对抗生素去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翔峰 熊永娇 +2 位作者 彭开铭 陆丽君 刘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水体中抗生素与金属离子共存时,在某些条件下易产生络合形成抗生素-金属离子络合物,会对抗生素的去除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抗生素的官能团组成与数量、金属离子的电负性和环境的p H是影响两者络合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与抗生素之... 水体中抗生素与金属离子共存时,在某些条件下易产生络合形成抗生素-金属离子络合物,会对抗生素的去除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抗生素的官能团组成与数量、金属离子的电负性和环境的p H是影响两者络合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与抗生素之间的络合行为及络合对抗生素去除特性的影响,重点论述了金属离子络合强化抗生素去除效果及其影响机制.金属离子会通过阳离子架桥作用促进抗生素的吸附去除,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是架桥作用发挥的关键.金属离子与抗生素生成络合物,使得电子在络合物分子内传递,金属离子作为电子传递体氧化剂显著促进了抗生素的氧化降解.此外,金属离子还会通过捕获电子、空洞以及分离电子空洞、增加吸附量等方式促进抗生素的光降解.最后对金属离子在抗生素污水治理工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金属离子 络合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在乳状液制备及破乳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翔峰 刘婉琪 +3 位作者 熊永娇 彭开铭 刘佳 陆丽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64,共16页
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乳状液制备与破乳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合成结构与特征性质,阐述了其在乳状液制备及破乳中的应用过程,重点分析了磁性纳米粒子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乳状液制备与破乳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合成结构与特征性质,阐述了其在乳状液制备及破乳中的应用过程,重点分析了磁性纳米粒子在溶液中良好分散、稳定吸附于油水界面排布为膜结构的作用行为,尤其是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响应特征对乳状液中界面性质、液滴形貌及运动状态的影响,并进一步总结出其表面性质及作用行为对稳定乳状液或使乳状液破乳的规律。针对磁性纳米粒子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规律的探究可为其在应用领域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本文就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乳化液 破乳 油水界面 行为特征 磁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地区机械电子加工废乳化液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宝强 黄翔峰 +4 位作者 熊永娇 张佳路 谢丽 陆斌 彭开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机械电子加工企业密集的江苏某地区,开展了废乳化液来源、水量、水质的调研分析。研究发现,废乳化液来源多样,命名繁杂,尚未统一。水量上,该地区小型机械电子加工企业数量较多,污染源分散,大型企业产废量占主导,呈现两极分化特征。水... 在机械电子加工企业密集的江苏某地区,开展了废乳化液来源、水量、水质的调研分析。研究发现,废乳化液来源多样,命名繁杂,尚未统一。水量上,该地区小型机械电子加工企业数量较多,污染源分散,大型企业产废量占主导,呈现两极分化特征。水质上,废乳化液污染物浓度高且差异大,乳化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废乳化液 废切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在乳化液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格 黄翔峰 +2 位作者 刘婉琪 熊永娇 彭开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57-6572,共16页
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基于润湿性和毛细作用可有效吸附回收水中浮油,近年来在乳化液的油水分离中也得到应用。本文重点从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对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效果、油滴在材料中的分离机制3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 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基于润湿性和毛细作用可有效吸附回收水中浮油,近年来在乳化液的油水分离中也得到应用。本文重点从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对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效果、油滴在材料中的分离机制3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材料设计制备方面,以海绵为主的多孔材料主要通过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和构建粗糙结构获得超亲油疏水性,疏水改性后的材料具备较高的油吸附容量(31~131g/g)。乳化液油水分离评价方面,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处理的对象多为O/W模型乳化液,油浓度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液滴粒径为微米级,少见对实际乳化液的处理;应用方式包括基于吸附作用的浸泡处理和吸附协同拦截作用的过滤处理两类;分析发现影响油水分离效果的关键是材料的孔径、表面疏水性和带电性。作用机制方面,疏水多孔材料吸附乳化油的作用过程仍停留在理论推测层面,主要观点为材料通过笼状孔道结构和疏水表面高效捕集和吸附油滴,油滴聚并破乳形成油层而被分离。虽然超疏水三维多孔材料在乳化液油水分离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探究其对实际废乳化液的适用性,设计开发连续分离设备以实现工程应用;结合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力学解析等方法解析油滴在多孔材料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关键环节,以揭示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 超疏水 多孔材料 吸附 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