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1 位作者 郑国荣 许桦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89-90,共2页
目的 :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 3年来诊治的 1 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例病人中 ,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 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 ,提示为PMC ,其... 目的 :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我院近 3年来诊治的 1 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例病人中 ,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 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 ,提示为PMC ,其中 4例患者粪便中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论 :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 ,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重症病患者 ,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 ,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 结肠镜检查 PMC 梭状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巨大有蒂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2 位作者 郑国荣 高娟 陈建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共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时根据息肉形态及特点分别在切除前或切除后联合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结果在87枚... 目的评价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共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时根据息肉形态及特点分别在切除前或切除后联合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结果在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中,59枚息肉电切后以钛夹钳闭残端;28枚息肉在根部行尼龙绳结扎,23枚息肉结扎后行全瘤高频电切除治疗,5枚息肉结扎后行息肉部分切除送检。全部病变在术中无出血发生,4例(4.6%)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急诊肠镜下3例经钛夹止血成功;1例(1.1%)经肠镜止血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为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切时出血,可根据息肉的形态、根蒂的长短及粗细,采用尼龙圈套或金属肽夹进行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高频电切术 钛夹 尼龙圈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2 位作者 郑国荣 徐维田 许桦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该院2000年以来经结肠镜确诊的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38/4388.1%),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和便...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该院2000年以来经结肠镜确诊的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38/4388.1%),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和便秘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部痛、便血、腹泻三联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侧结肠,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增生性改变且与正常肠黏膜界限分明。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及血便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早行结肠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特点 内镜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1 位作者 郑国荣 许桦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胃镜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胃镜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4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PGML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5例,肿块型7例,弥漫浸...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胃镜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胃镜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4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PGML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5例,肿块型7例,弥漫浸润型2例,病变累及胃体14例,胃窦10例,多部位者8例。术前胃镜活检确诊者19例(79%)。结论PGML胃镜下具有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形态多样的特点。胃镜活检是确诊PGML的主要手段,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掌握胃镜下活检技巧,可提高胃镜对PGML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胃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皮肤持续受压致隐匿性压疮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艳 陈慧敏 +3 位作者 刁波 郑国荣 熊毅敏 高金华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皮肤受压致隐匿性压疮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老年压疮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2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对照组不受压、模型组承受22.47kPa压力2h后两组大鼠一起实施安乐死。实验终点,肉...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皮肤受压致隐匿性压疮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老年压疮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2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对照组不受压、模型组承受22.47kPa压力2h后两组大鼠一起实施安乐死。实验终点,肉眼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光镜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肌组织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皮肤和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对照组肉眼观及镜下观均皮肤完整,颜色、结构正常;模型组肉眼观皮肤完整,受压局部出现持续非苍白性发红现象;光镜下复层鳞状上皮变薄,结构层次欠清晰,表皮与真皮部分分离,肌纤维有断裂迹象,轻度水肿,间隙增宽。真皮和肌肉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两组SOD、CPK、MPO、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大鼠皮肤持续受压2h以上可导致肌组织无菌炎性反应,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使老年大鼠在皮肤完整情况下发生组织和细胞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压疮 老年大鼠 压力性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内镜下局部喷洒与注射联合治疗重症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一鸣 许桦林 +2 位作者 郑国荣 熊毅敏 杨然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老年大鼠受压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 张穗 +2 位作者 陈慧敏 刁波 熊毅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老年压疮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老年压疮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SPF级雄性老年SD大鼠(喂养16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均行10%水合氟醛麻醉;模型组承受46kPa压力12h...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老年压疮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老年压疮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SPF级雄性老年SD大鼠(喂养16个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均行10%水合氟醛麻醉;模型组承受46kPa压力12h诱导Ⅲ期压疮形成;对照组不受压。两组均实施安乐死后取标本。观察受压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肌组织中SDF-1、白细胞介素-6(IL-6)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电镜下模型组疮缘皮下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蜡样变性、自溶。模型组SDF-1、IL-6及MP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老年大鼠受压皮肤肌肉组织中SDF-1含量明显增高,其可介导炎症反应,对压疮的发生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大鼠 压疮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炎症反应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早期胃癌内镜诊断回顾分析
8
作者 许桦林 李道芬 +1 位作者 王一鸣 熊毅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63-64,共2页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近年来,在胃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等研究领域中进展是令人鼓舞的。随着综合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近年来,在胃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等研究领域中进展是令人鼓舞的。随着综合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在某些有消化内科重点专业的医院可高达18.0%。我院1990~1994年间共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4831例,检出各期胃癌367例,其中早期胃癌35例,早期胃癌检出率9.54%(35/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 诊断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