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比较优势与江南文化中心转移 被引量:4
1
作者 熊月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江南地区历史上先后存在过四个文化中心,即南京、杭州、苏州与上海。南京与杭州都因政治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而苏州与上海则主要因经济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合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为一体,是古代首都功能的常态,这是由其时中国城... 江南地区历史上先后存在过四个文化中心,即南京、杭州、苏州与上海。南京与杭州都因政治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而苏州与上海则主要因经济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合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为一体,是古代首都功能的常态,这是由其时中国城市特性所决定。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交通发达,联系便捷,经济一体化加速,苏州在交通、贸易、人才诸方面优势明显,遂成著名经济中心,连带而成文化中心。近代上海在交通便捷、贸易发达、社会安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成为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上海与苏州在自然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尽管有不小差异,但在合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为一体方面,两者形成机理与社会背景却高度一致。在闭关自守时代,苏州优势大于上海,海禁大开以后,上海优势大于苏州。于是,明清江南文化中心在苏州,近代开放以后,便移到了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比较优势 上海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乡联系史看中国城镇化愿景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月之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5期70-75,共6页
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到明清,城乡联系一直相当密切。乡民和市民相互服务,城乡关系自然而和谐。国家实行城乡合治体制,城镇只是各级行政区域体系中的网点,不是单独的行政单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上海等通商口岸的辟设,近代工业、商业的兴起... 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到明清,城乡联系一直相当密切。乡民和市民相互服务,城乡关系自然而和谐。国家实行城乡合治体制,城镇只是各级行政区域体系中的网点,不是单独的行政单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上海等通商口岸的辟设,近代工业、商业的兴起,近代中国城市才开始出现,中国先前的城乡文化一致性、城乡行政一体性的特点这才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城乡对立与城乡分治。但是,城乡联系依然十分广泛而密切,人口对流渠道通畅。1958年以后出现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是特定时代特定政策的产物,既不是近代以前的中国传统,也不是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自然延伸。现在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构想,人们有理由期待,城乡社会二元结构问题由此可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联系史 新型城镇化 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历史文脉与海派文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月之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1期16-1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我们强调"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建设全球卓越城市,新的海派风格也得到了彰显。李强书记强调"三个文化",即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强调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 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我们强调"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建设全球卓越城市,新的海派风格也得到了彰显。李强书记强调"三个文化",即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强调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无论是红色资源、海派文化还是江南文化,都跟上海这块土地一路走来的传统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外国人 历史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吸收学界成果,持续提高《辞海》中国近代史学科条目质量
4
作者 熊月之 《辞书研究》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当今时代,人类知识生产、传播与创新,鲜明地呈现以下四个特性:知识更新快速性、知识总量无限性、信息发布随意性、知识真伪难辨性。知识分科越来越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知识分为三大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 当今时代,人类知识生产、传播与创新,鲜明地呈现以下四个特性:知识更新快速性、知识总量无限性、信息发布随意性、知识真伪难辨性。知识分科越来越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知识分为三大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数理化天地生医农,文史哲经法社教,每一门学科下面不知分出了多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以历史学而言,大而言之,可分中国史、世界史,再细分,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还有城市、乡村、社会、区域,古代还可以按时段,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细分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学科 三级学科 更新周期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学 知识更新 知识总量 人文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