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年期家庭负性经历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独立作用及累加效应
1
作者 王晖 冯映雪 +1 位作者 熊昱可 刘霞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童年期家庭负性经历是指个体在童年期所遭受的来自家庭环境的负性经历,是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同时纳入早期家庭环境中涉及忽视、虐待和功能不良三方面共10种负性经历,本研究全面系统地考察了童年期家庭负性经历对青少年... 童年期家庭负性经历是指个体在童年期所遭受的来自家庭环境的负性经历,是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同时纳入早期家庭环境中涉及忽视、虐待和功能不良三方面共10种负性经历,本研究全面系统地考察了童年期家庭负性经历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独立作用、累加作用及性别差异。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492名青少年,结果发现:(1)家庭忽视(情绪忽视和躯体忽视)、家庭虐待(情绪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以及家庭功能不良(家庭成员物质滥用和目睹家庭暴力)对自伤具有显著单独预测作用。不过,在控制其他负性经历的影响后,仅情绪虐待、性虐待和目睹家庭暴力具有独立预测作用;(2)童年期的家庭负性经历对自伤具有累加效应;(3)父母离婚/分居对自伤作用的性别差异显著,表现为仅能显著预测女生的自伤风险;童年期家庭负性经历累加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负性经历 自伤行为 独立作用 累加效应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 被引量:24
2
作者 熊昱可 许祎玮 +3 位作者 王泉泉 任萍 刘霞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既关注素养的发展结果,同时也强调素养的形成环境或条件。在研究思路上,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由结果观取向转向系统观取向,把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实证调查、成果整合和效度验证等环节,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关联。未来研究应该站在系统观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同时需要更多纵向追踪研究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框架提供证据支持,并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贯穿各个研究环节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系统观 整合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 被引量:16
3
作者 熊昱可 骆方 +3 位作者 白丁元 郭筱琳 梁丽婵 任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心理健康监测是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周期性的科学评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是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保障。我国虽然制定了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监测是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周期性的科学评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是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保障。我国虽然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规划与政策,但却尚未建立系统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对此,本研究在梳理过往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国际先进心理健康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监测框架的构建应站位于医学和教育相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形成了包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两大部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对未来我国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监测 指标框架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愤怒反刍和悲伤反刍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沐华 熊昱可 +3 位作者 杨柳 陈嘉慧 王泉泉 任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806,共8页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并基于反刍的两个独立结构探究了愤怒反刍、悲伤反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2427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时间6个月的两次测查,结果显示:(1)T1受欺负正向预测青少年T2主动...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并基于反刍的两个独立结构探究了愤怒反刍、悲伤反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2427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时间6个月的两次测查,结果显示:(1)T1受欺负正向预测青少年T2主动性攻击和T2反应性攻击;(2)T2愤怒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主动性攻击、T2反应性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T2悲伤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反应性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未发现T2悲伤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主动性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受欺负青少年的不同反刍类型,重视受欺负青少年反刍认知方面的教育指引,从而阻断受欺负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愤怒反刍 悲伤反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