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熊文翠 杜伟 +1 位作者 李正亮 杨培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目前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对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目的目前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对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方法构建兔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将6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AE组只行TAE术,联合治疗组在TAE术前3d连续经耳缘静脉注射匹立尼酸,随后行TAE术。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动物TAE术前术后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α、NF⁃κB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癌旁肝组织中TNF⁃α、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肝癌组织中VEGF水平。RT⁃PCR检测癌旁肝组织中PPARα、NF⁃κB、TNF⁃α、ICAM⁃1、VCAM⁃1及肝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TAE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PARα在联合治疗组中阳性率(65%)高于对照组、TAE组(3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NF⁃κB、TNF⁃α、ICAM⁃1、VCAM⁃1、VEGF的mRNA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PPARα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AE组(P<0􀆰05)。结论匹立尼酸可能通过激活PPARα的表达,降低NF⁃κB、TNF⁃α、ICAM⁃1、VCAM⁃1及VEGF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一定程度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 匹立尼酸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