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时代的“里拉琴”-手风琴怎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物态象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汪义晓 熊承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5,共11页
由于西洋乐器手风琴携带方便、节奏鲜明、音色多样、和声丰富、伴奏灵活,成为中国革命时代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的有力工具。它从东北和上海两个源头进入中国,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边倒"时期,伴随苏俄文化大举侵淫大陆各地... 由于西洋乐器手风琴携带方便、节奏鲜明、音色多样、和声丰富、伴奏灵活,成为中国革命时代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的有力工具。它从东北和上海两个源头进入中国,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边倒"时期,伴随苏俄文化大举侵淫大陆各地。在从抗日战争起到文化大革命的各个阶段,都留下其不倦的声音,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革命时代的音乐器物象征。然而,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只有当手风琴回归到与其他乐器同等的地位,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手风琴演奏的独立的音乐表演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器物 物态象征 乐器 革命 延安 苏俄 宣传 工具 文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风琴作品《西兰卡普幻想曲》民族化的探索
2
作者 熊承敏 《北方音乐》 2013年第5期41-43,共3页
手风琴独奏《西兰卡普幻想曲》曾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周上,获得手风琴原创优秀作品一等奖。其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乐曲的旋律、和声、以及织体结构与手风琴演奏技术融合的新探索,获得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本文提出了十点关于手... 手风琴独奏《西兰卡普幻想曲》曾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周上,获得手风琴原创优秀作品一等奖。其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乐曲的旋律、和声、以及织体结构与手风琴演奏技术融合的新探索,获得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本文提出了十点关于手风琴民族化的分析和诠释,尤其是西洋乐器与湖北鄂西地方民间音乐的结合颇值得探讨研究,对今后的手风琴民族化的创作可提供多一种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风琴 西兰卡普 民族化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音乐艺术的“空白”
3
作者 熊承敏 《北方音乐》 2013年第6期76-77,共2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音乐艺术中空白的问题,人们对当今“全白”的现象发生了疑惑,“全白”的现象算不算音乐艺术,是行为艺术?还是其他什么艺术?这在音乐界引起了一连串的问题:音乐艺术究竞是什么?标准何在?音乐艺术的功能、价... 本文研究的主要课题是音乐艺术中空白的问题,人们对当今“全白”的现象发生了疑惑,“全白”的现象算不算音乐艺术,是行为艺术?还是其他什么艺术?这在音乐界引起了一连串的问题:音乐艺术究竞是什么?标准何在?音乐艺术的功能、价值、意义何在以及对音乐艺术空白的理解等等都在文中有所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 东方思想 约翰·凯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