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武术与军事武艺异质不同源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郝勤
程大力
熊志冲
-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
-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10,93,共5页
-
文摘
本文由武术与军事武艺价值——功能取向的迥异;价值——功能的单元与多元;以及被赋予的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内涵的完全不同上,论证了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异质及不同源。
-
关键词
军事武艺
中国武术
不同源
战争
功能取向
传统文化
异质
中国古代
价值追求
戚继光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民族体育的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
被引量:56
- 2
-
-
作者
熊志冲
-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7,共5页
-
文摘
民族体育的性质是一种初级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活动形式简单、粗糙;内涵鲜明、生动;地域特色浓郁。其基本功能是娱乐;教育;整合。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化同步的发展;使民族体育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沟通;文化交流使民族体育之间进行着有意识地融合;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对异族体育文化的接受。
-
关键词
民族体育
文化
特征
功能
传播
-
Keywords
national sport,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spread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45
- 3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9年第5期4-9,共6页
-
文摘
什么是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日盛一日的今天,传统体育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本文从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在对传统体育进行多角透視的基础上认为,传统体育固然有着种种弊病,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获得存在的价值,有待我们去振兴。其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当今体育事业的进步,不仅依赖经济的发展,还有待于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反思,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改革。因而,对传统体育的研究,应当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紧迫课题。
-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
民俗
气功
世代
体育活动
武术
体育事业
现代体育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戏曲武打的发展演变及其在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熊志冲
-
机构
成都体院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18-23,共6页
-
文摘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各门艺术之精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戏曲发展的百花园中,武术,恰似一枝奇葩,开放得尤为鲜艳,尤为光彩夺目。“唱、念、做、打”作为传统戏曲表演的四大方面,是我国任何一个较大的传统剧种都必须具备的。而“武戏”(又称武打戏或武功戏)。
-
关键词
戏曲武打
表现形式
武打戏
戏剧表演
表演艺术
武戏
戏曲发展
戏曲表演
文化艺术
戏剧艺人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射柳活动综考
被引量:7
- 5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35-38,42,共5页
-
文摘
射柳,古称“躤柳”或“斮柳”等等,是我国古代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射柳发源于古代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古老的祭祀活动成为古代北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在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射柳活动传入中原,在宋、元、明以至清中叶时期,它一直十分盛行。
-
关键词
射柳活动
北方民族
祭祀活动
我国古代
民族大融合
古代北方
清中叶
鲜卑族
匈奴
习俗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中国体育史的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5
- 6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8年第5期22-27,共6页
-
文摘
我国体育史的研究在短短七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不能不看到,在当前体育史研究的繁荣景象背后,也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种危机。这种危机恰恰来自于我们研究者内部,即观念的陈旧和研究方式的僵化。因而,反思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全过程,思索、更新体育史研究的观念和方式,确立本学科在新时代的存在价值,是今日每个体育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通过对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历史回顾,展示了这门学科从无到有的每一足迹和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在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口方面,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一,寻求体育史学功能的转变。其二,寻求研究层次的多样化。其三,寻求研究视野的扩大。
-
关键词
中国体育史
体育史研究
体育史学
研究方式
研究者
危机
突破口
历史研究
景象
史料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陈抟与养生
被引量:4
- 7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1年第2期50-54,36,共6页
-
文摘
中国古代养生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这就是陈抟。本文拟对陈抟的生命、养生思想、养生方法以及在养生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作一探讨。 陈抟的生平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生于公元871年,卒于公元989年。
-
关键词
养生方法
养生思想
陈抟
关键人物
公元
炼气化神
内丹思想
炼精化气
道教
《无极图》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礼仪的规范 理想的色彩——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8年第3期17-22,共6页
-
文摘
中国古代的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来就不是一种游离于文化之外的独立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任何传统的文化现象,无不被赋予礼的特征。正如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指出的:“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法的精神》)体育也不例外,正是这一礼的特征,使古代体育在其本质特征中(感性活动),又渗入了浓厚的理性因素。有人说,中国古诗中少了点“酒神精神”,其实。
-
关键词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传统文化
“酒神精神”
本质特征
中国古诗
礼仪
理性因素
文化现象
感性活动
文化特征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宋明女子蹴鞠热及其演变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1年第5期36-39,共4页
-
文摘
古代蹴鞠活动发展到宋明时代,已经彻底从军事技艺中摆脱出来,成为一种兼具竞技性、娱乐性与表演性的体育文化活动。随着宋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形成。
-
关键词
女子
体育文化
宋明
城市经济
竞技性
娱乐性
市民阶层
军事
古代蹴鞠
表演性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南宋杭州市民体育简论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5,共4页
-
文摘
南宋杭州的繁盛,素为研究者注目。从体育的角度来看,其市民体育的发达也堪称中国古代城市之冠。本文从南宋杭州商品经济与体育热的关系入手,展示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市民体育形式,并对南宋杭州市民开放的体育观念予以高度的评价。
-
关键词
杭州市民
体育
古代城市
商品经济
体育观念
体育活动
中国封建社会
城市经济
研究者
艺人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运动服文化”散论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熊志冲
-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研究室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17,共6页
-
文摘
本文把运动服置于广泛的社会背景中探讨,着重阐述了运动服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
关键词
运动服
文化特征
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
社会背景
人体美
服装
运动员
健美
泳装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元代市民体育初探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91-95,63,共6页
-
文摘
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道路,大致有二条:一是在上层社会开展,即我们常说的“宫廷体育”、“贵族体育”一类;另一是在广大民间,即我们常说的“民间体育”,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和农村平民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其中城市平民的体育活动,就是我们要谈的“市民体育”。元史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这同时也影响到体育史学界对元代体育的研究,大凡有关元代体育的文章。
-
关键词
蒙古民族
历史研究
马可波罗
平民
宫廷
贵族
体育表演
体育活动
中国封建社会
元史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城市体育文化之研究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15-17,共3页
-
文摘
城市是社会风貌的窗口,也是社会生活的热点。马克思说过:“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城市体育是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城市体育文化是城市经济、政治、心理、习惯等诸种因素的综合表现形式。在文化史上,城市的文化娱乐,无不与体育有关。古希腊的城邦,是奥运会诞生的地方;在中国先秦时代的一些工商业城市里、“其民无不吹竽……斗鸡、走狗、六博、蹴鞠。”
-
关键词
生产工具
文化史
工商业
城市体育文化
中世纪城市
希腊城邦
文艺复兴
政治
文化生活
各民族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射礼成因初探
- 14
-
-
作者
熊志冲
-
机构
成都体院体育史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10-14,共5页
-
文摘
射箭活动在西周社会的盛况是罕见的,且与西周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礼”相结合,形成对社会各阶层均有一定影响的射礼活动。作为当时特有的社会现象,“射”与“礼”结合形成射礼必有深刻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各位老师和同行。中国古称礼仪之邦,最重视礼。礼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愈加体现出对阶级统治的重要性。以周公旦为代表的周代统治者制礼作乐的结果。
-
关键词
射礼
统治者
射箭
西周社会
阶级社会
周代社会
奴隶社会
社会各阶层
相结合
礼记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摔跤源于“性选择”
- 15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3年第3期23-24,共2页
-
文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没有哪种体育项目象摔跤活动那样,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集团的人们所共同拥有。可以说,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便有摔跤活动。 摔跤在人类体育文化演进中的现象是耐人寻味的。显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少研究者习惯于从原始初民的生产、狩猎、祭祀、娱乐等活动中去探寻摔跤的源头。
-
关键词
性选择
摔跤活动
体育项目
原始初民
文化集团
研究者
文化演进
人类生存
娱乐
新娘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古代奥运会与艺术
- 16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9年第1期72-76,共5页
-
文摘
古奥运会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一个艺术盛会。奥运会召开的本身就有着艺术的倾向或可称为目的。这种目的的产生是由于古希腊人的艺术天赋和人生观相结合。本文从文学艺术、雕塑艺术和美学三方面入手,分别指出了古奥运会对这三种艺术类型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论证了古奥运会与艺术二者之间的血肉关系。虽然古奥运会的衰落有若诸方面的因素,但对艺术的拋弃,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艺术对奥运会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雕塑艺术
艺术类型
艺术家
古希腊奥运会
古希腊艺术
艺术倾向
艺术化
美学思想
造型艺术
古代奥运会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清代蹴鞠运动史料补证
- 17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2期62-65,共4页
-
文摘
对于古代蹴鞠运动的研究,人们多把笔力触及在清代以前。由于传统蹴鞠运动在清代开始衰落,又缺乏史料的详细记载,迄今为止,人们难以见到有关论及清代蹴鞠运动的文章。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事物皆是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而存在,且由于历史的惯性和文化的继承关系,所以它的衰落也必然有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笔者通过研究认为。
-
关键词
史料
继承关系
古代蹴鞠
竹枝词
传统文化
惯性
踢毽子
历史过程
儿童
京师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从《竹枝词》看清末民初成都的体育活动
- 18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6期58-61,共4页
-
文摘
“竹枝”原是古代流传于四川东部的一种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乐府诗集》:“竹枝本出巴渝。”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序文》中谈到:“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瞧舞。”
-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竹枝词》
《乐府诗集》
体育活动
唐代诗人
刘禹锡
四川东部
巴渝
成都
民歌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宋元市民体育研究
- 19
-
-
作者
熊志冲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7年第5期33-40,53,共9页
-
文摘
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到宋元时代,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市民体育蓬勃发展起来。市民体育,指的是宫廷贵族、官僚及军队以外的城市中下层人民的体育活动。
-
关键词
宋元时代
体育研究
市民
体育活动
军队
宫廷
贵族
蓬勃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
《东京梦华录》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