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创新助推川渝地区天然气开发业务快速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建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组改制成立10年来,天然气开发呈现跨越式发展,产量增长近一倍,2004年产量过100×108m3,2006年油气当量突破一千万吨,四川油气田成为国内首个以天然气生产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与始终坚...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组改制成立10年来,天然气开发呈现跨越式发展,产量增长近一倍,2004年产量过100×108m3,2006年油气当量突破一千万吨,四川油气田成为国内首个以天然气生产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与始终坚持"三个创新"是分不开的。①思想创新,不断拓展开发新领域:创新开发思路,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渗透气藏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创新开发建设模式,高含硫气田安全清洁开发有序推进;立体开发与滚动勘探开发相结合,老气田开发新领域见到实效。②科技创新,集成发展了五大技术系列:提高气田采收率配套技术、低渗透气藏规模效益开发配套技术、高含硫气田安全清洁开发配套技术、钻井提速工程配套技术、地面建设工程配套技术。③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精细管理挖潜,老气田实现持续稳产;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生产系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化作业机制改革,提高气田开发效益;产运销一体化管理保障供气,切实履行了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天然气 开发 思想创新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尾气达标排放对策 被引量:18
2
作者 熊建嘉 胡勇 +2 位作者 常宏岗 李金金 周代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1,共8页
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严格的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排放控制指标,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排放达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为此,对比了加拿大和美国天然气净化厂尾气SO_2排放标准,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净化厂尾气SO_2排放执行... 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严格的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排放控制指标,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装置尾气排放达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为此,对比了加拿大和美国天然气净化厂尾气SO_2排放标准,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净化厂尾气SO_2排放执行标准的制订现状,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为例,对其现有的天然气净化厂尾气处理装置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并基于对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综合考虑推荐了改造工艺。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率指标,我国明显高于欧美国家;②针对西南油气田各天然气净化厂特点,提出了升级溶剂并优化运行参数、有机胺法SO_2吸收技术改造、络合铁液相氧化还原技术改造和关停等4种改造方案,预计改造投资为5.59亿元;③对于硫磺回收规模较大(超过200 t/d)的天然气净化厂,建议选用还原吸收类工艺;④对于硫磺回收规模中等(5~200 t/d)的天然气净化厂,建议选用有机胺法和SO_2吸收工艺;⑤对于原料气中低潜硫量(不足10 t/d)的天然气处理装置,建议采用液相氧化还原工艺。结论认为,按推荐工艺改造完成后,西南油气田所有的硫磺回收装置尾气SO_2排放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天然气净化厂 硫磺回收装置 回收率 尾气 SO2排放 国家标准 改造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磁式智能检测技术在管道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勇 付建华 +1 位作者 熊建嘉 陈开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 ,存在介质对管道的内部腐蚀 ,此外 ,施工质量 ,绝缘层的缺陷 ,土壤 ,阴极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还会引起外腐蚀 ,且内、外腐蚀会随着管道运行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 ,事故隐患逐渐增大。因此 ,如何对管道内...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 ,存在介质对管道的内部腐蚀 ,此外 ,施工质量 ,绝缘层的缺陷 ,土壤 ,阴极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还会引起外腐蚀 ,且内、外腐蚀会随着管道运行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 ,事故隐患逐渐增大。因此 ,如何对管道内、外腐蚀进行检测、评价 ,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便成为了管道输送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漏磁式智能检测技术 ,对所属的部分管道进行了智能检测。文章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原理、检测参数、准确性、置信度、经济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论述了管道内、外腐蚀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式智能检测技术 天然气 输气管道 管道腐蚀 腐蚀检测 腐蚀试验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磁式智能检测在管道中的运用及管道腐蚀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勇 陈开明 +1 位作者 熊建嘉 付建华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2年第4期41-44,40,共5页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生产运行中 ,在内部不可避免的受到输送介质的腐蚀 ,在外部由于施工建设质量、绝缘层的缺陷、阴极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样存在腐蚀 ,并且随生产年限延长而逐年加重 ,安全隐患增大。因此 ,对管道内外腐蚀检测是...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生产运行中 ,在内部不可避免的受到输送介质的腐蚀 ,在外部由于施工建设质量、绝缘层的缺陷、阴极保护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样存在腐蚀 ,并且随生产年限延长而逐年加重 ,安全隐患增大。因此 ,对管道内外腐蚀检测是监测、评价管道的重要项目之一。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国内首次引进国外漏磁式智能检测技术。文章分析了该项技术的检测参数、置信度、经济效果评价和存在的缺陷 ,论述了管道内、外腐蚀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式智能检测 管道腐蚀 防腐 天然气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剑阁须家河组酸液体系优化及射孔酸压联作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效全 熊建嘉 伍贤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9,117,共4页
"三个创新"是川渝油气田坚定不移推进建设300×108m3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行动纲领。以剑门102井为例,阐明四川盆地剑阁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酸液体系优化技术的设计思路及其射孔酸压联作技术现场施工效果的成果... "三个创新"是川渝油气田坚定不移推进建设300×108m3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行动纲领。以剑门102井为例,阐明四川盆地剑阁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酸液体系优化技术的设计思路及其射孔酸压联作技术现场施工效果的成果取得与坚持"三个创新"密不可分,现场酸压施工效果显著,获天然气101.49×104m3/d高产工业气流,无阻流量达569×104m3/d。文章依据剑门102井须三层位的地层岩性与储层压力温度、须三层位储层钻井录井显示、须三层位电测解释等基本数据资料,对现有酸压施工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剑门102井须三层位酸液体系优化设计思路-酸化设计原理、剑门102井须三层位岩石室内渗透流动或溶蚀实验、酸液体系的滤失行为分析与选择、酸液体系的优化设计与选择、剑门102井须三层位射孔酸压联作技术现场酸化施工的配套应用技术体系进行了科学分析与总结,该技术体系已在剑门1井、龙岗61井、剑门101井、剑门102井、剑门103井、剑门104井、剑们105井、剑门107井等获得成功应用,取得良好的酸化施工效果,证明了设计的四川盆地剑阁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酸液体系优化技术及其射孔酸压联作的配套工艺技术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对该地区构造深化勘探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阁构造 剑门102井 评价井 酸液体系优化 射孔酸压联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井掺纤维携砂压裂工艺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月先 张仕强 +2 位作者 熊建嘉 张佩波 钟水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4,9,共5页
加砂压裂是油气藏重要的增产措施,中国油气井掺纤维携砂压裂工艺技术是加砂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中的新兴技术系列。近年来,油气井掺纤维携砂压裂工艺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展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途径选... 加砂压裂是油气藏重要的增产措施,中国油气井掺纤维携砂压裂工艺技术是加砂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中的新兴技术系列。近年来,油气井掺纤维携砂压裂工艺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展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途径选择。通过分析,提出将掺纤维携砂泵注作业划分为裸眼充填泵注、尾锥泵注、深部泵注和全程式泵注4种类型,应用范例分析说明了其技术特色,其作用原理适应油气藏高效开发的特殊地质需求。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有利于全面加快技术再创新,为该技术的继续完善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井 携砂压裂 新兴技术 单纤维 支撑剂 类型划分 作用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适用于天然气站场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鲍明昱 王磊 +4 位作者 齐昌超 吴冠霖 张健 廖柯熹 熊建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随着我国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天然气站场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站内管道面临的服役环境也日益严峻。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站场和含硫站场站内管道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和失效,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带... 随着我国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天然气站场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站内管道面临的服役环境也日益严峻。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站场和含硫站场站内管道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和失效,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此,就近年来适用于天然气站场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天然气站场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及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现状,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性及技术组合,最后指出了天然气站场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及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站场 管道 无损检测 完整性管理 腐蚀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共存条件下P 110钢的电化学行为
8
作者 鲍明昱 熊建嘉 +5 位作者 刘畅 张健 齐昌超 廖柯熹 郭小阳 刘丽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5期88-95,共8页
油井管在服役过程中会同时受到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和介质因素的影响。以P 110钢为例,为探究多因素共存条件对P 110钢CO 2腐蚀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同时结合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在饱和CO 2环境中基于“压应力—温度—NaCl”共存条件... 油井管在服役过程中会同时受到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和介质因素的影响。以P 110钢为例,为探究多因素共存条件对P 110钢CO 2腐蚀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同时结合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在饱和CO 2环境中基于“压应力—温度—NaCl”共存条件下P 110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压应力—温度—NaCl”共存条件下,温度对P 11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P 110钢CO 2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不断增大;NaCl和压应力对P 110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远不及温度对其的影响,但二者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随着NaCl含量的增加,P 110钢CO 2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拐点处的临界NaCl含量为3.5%。随着压应力的增加P 110钢CO 2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拐点处的临界压应力为90%σs。因此,应多关注服役于“压应力—温度—NaCl”共存条件下的P 110钢在高温下CO 2腐蚀带来的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110钢 CO 2腐蚀 正交试验 压应力 共存条件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站场脱水装置重沸器烟火管开裂原因分析
9
作者 鲍明昱 高健 +1 位作者 张晓琳 熊建嘉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2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某站场脱水装置重沸器烟火管发生开裂失效问题,采用宏观形貌分析、拉伸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管道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因烟火管的结构特点产生的局部高温和富三甘醇杂质的沉... 针对某站场脱水装置重沸器烟火管发生开裂失效问题,采用宏观形貌分析、拉伸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管道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因烟火管的结构特点产生的局部高温和富三甘醇杂质的沉积,使局部高温处形成盐垢;盐垢下的钢管与水蒸汽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腐蚀,使管体壁厚减薄。局部高温和化学反应热的共同作用,使钢管发生局部的膨胀变形,形成内凹形变。在腐蚀、热应力、管体塑性形变等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裂纹萌生和扩展,最终穿透整个管壁。通过提高副烟火管与主烟火管结构部位处溶液的流动性,减少因杂质的沉积产生的局部高温区域的面积是预防此类失效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沸器 塑性变形 开裂 腐蚀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