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涪陵焦石坝区块页岩动静态弹性模量转换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熊力坤 王升 +2 位作者 徐烽淋 朱洪林 陈乔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共5页
油气开采过程中,常通过测井资料和室内试验2种方式获得岩石的力学参数,通过测井资料获得的动态力学参数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静态力学参数相比,在资料的数量、实时性以及获取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而现有力学本构关系是基于静态力... 油气开采过程中,常通过测井资料和室内试验2种方式获得岩石的力学参数,通过测井资料获得的动态力学参数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静态力学参数相比,在资料的数量、实时性以及获取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而现有力学本构关系是基于静态力学参数建立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动静态力学参数的转换关系。鉴于此,选取层理发育完好的涪陵地区焦石坝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逐一分析不同层理角度、孔隙度和声波频率对页岩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理角度对页岩弹性模量影响规律最强。根据试验结果,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建立了层理角度与动静态弹性模量的转换关系模型,并对相同区块的页岩进行了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预测值的平均误差小于6%,具有误差小且计算简单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层理性页岩的动静态弹性模量转换关系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页岩 泊松比 弹性模量 转换关系 焦石坝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气藏出砂量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力坤 陈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68-71,共4页
油气井的出砂问题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工程师们通过各种研究对油层出砂机理有了一定了解。特别是随着稠油冷采和出砂管理新技术理论的提出,油气井开采中出砂量的预测更是成为出砂管理的关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出砂... 油气井的出砂问题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工程师们通过各种研究对油层出砂机理有了一定了解。特别是随着稠油冷采和出砂管理新技术理论的提出,油气井开采中出砂量的预测更是成为出砂管理的关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出砂量的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曲折发展过程。对疏松砂岩地层出砂机理和出砂量预测模型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论述。其中预测油气井出砂的理论模型包括:应力应变模型、流固耦合模型、蚯蚓洞模型、油气井初始出砂冲蚀模型及其他预测出砂量模型。通过对比各个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和相互间的联系,并指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以及可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预测模型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奎东 纪国法 +3 位作者 刘炜 肖佳林 李少明 熊力坤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3期110-118,共9页
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产能递减快、稳产期短,需要进行重复压裂以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和最终可采资源量,而重复压裂的成功与否决定于选井选层工作和压裂优化设计,尤其是弄清重复压裂前现地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满足老缝张开与新缝... 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产能递减快、稳产期短,需要进行重复压裂以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和最终可采资源量,而重复压裂的成功与否决定于选井选层工作和压裂优化设计,尤其是弄清重复压裂前现地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满足老缝张开与新缝起裂条件。为此,充分考虑构造运动、储层天然裂缝分布情况及层理关系,基于测井数据和施工压力数据,构建了原地应场计算模型;并依据等效主裂缝理论,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缝内净压力,在生产衰竭诱导基础上,通过线性叠加原理建立了页岩多段簇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页岩水平井原地应力计算方法中,原地应力场水平应力构造系数由压裂施工数据反演得到,可真实反演原地应力场大小;②根据不同裂缝段簇和孔隙压力降低产生的诱导应力变化特征建立的诱导应力场计算方法,对实例井的计算结果和压后产量变化都显示长水平段多段簇压后裂缝诱导应力已使地应力场发生转向。结论认为: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能够为现场重复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平井 重复压裂 现地应力场 应力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页岩储层地应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乔 徐烽淋 +6 位作者 赵彬凌 王丹 熊力坤 熊德明 梁永昌 朱洪林 陈吉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0-1659,共10页
地应力是钻井和压裂改造的重要参数,而渝东南地区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不适用于页岩地层,需要重新建立适合该类地层的地应力计算方法。为此,在页岩岩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推导页岩横向各向同性的本构关系,并建立基... 地应力是钻井和压裂改造的重要参数,而渝东南地区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不适用于页岩地层,需要重新建立适合该类地层的地应力计算方法。为此,在页岩岩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推导页岩横向各向同性的本构关系,并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获取页岩横向各向同性力学参数的关系式,然后结合邻井水力压裂资料反演出该地区的构造应变系数,联合建立了页岩的横向各向同性地应力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渝东南地区某页岩气井一段深度的地应力,将计算结果绘制出连续变化的地应力剖面图,最后通过该井3个深度点的声发射实验反演出对应深度的地应力值,并将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页岩横向各向同性特征明显,水平弹性模量普遍大于垂直弹性模量,水平和垂直泊松比差异小,无明显规律;②基于横向各向同性模型计算的最小水平地应力值高于各向同性模型计算的地应力值,其中基于横向各向同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岩石声发射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7%,平均为5.07%;③黄氏模型和组合弹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岩石声发射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大于15%。本文模型从页岩的构造特征出发,更符合地层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页岩 渝东南 横观各向同性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与钻井液相互作用测试技术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洪 熊力坤 +2 位作者 王森 陈乔 王莉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7期5-7,共3页
泥页岩与钻井液,尤其是水基钻井液接触后,会发生显著的物理化学作用。如何有效评价这种作用可以为钻井液的定性和定量优选提供依据。常规的实验方法如滚动回收率实验、膨胀实验和CST实验方法仍然被广泛采用。浸泡实验和吸水扩散实验也... 泥页岩与钻井液,尤其是水基钻井液接触后,会发生显著的物理化学作用。如何有效评价这种作用可以为钻井液的定性和定量优选提供依据。常规的实验方法如滚动回收率实验、膨胀实验和CST实验方法仍然被广泛采用。浸泡实验和吸水扩散实验也常用来评价钻井液对泥页岩的影响程度。泥页岩与钻井液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评价是开展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的基础。常采用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来获取泥页岩与钻井液接触前后的力学参数;采用孔隙压力传递实验方法来获取钻井液侵入对泥页岩地层孔隙压力的影响。页岩性硬脆,且不含强膨胀性粘土矿物,采用常规的定性方法很难有效评估钻井液对其影响程度。通过观察页岩与钻井液接触后的裂隙扩展,可以定性评估钻井液对页岩的影响。页岩层理、裂缝比较发育,在开展岩石力学实验或孔隙压力传递实验时,必须考虑层理方向的影响。此外,页岩层理面的强度特性也会受钻井液滤液侵入的影响,如何有效评价层理面与钻井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钻井液 相互作用 岩石力学 压力传递 裂隙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