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54-856,共3页
关键词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早期宫颈癌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保留生育功能 妇科恶性肿瘤 年轻化趋势 放射治疗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和阴道联合途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1例报告
2
作者 熊光武 韩劲松 +1 位作者 杨艳 张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712-713,共2页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手术疗法之一,可以保留年轻妇女的生育功能。经腹腔镜和阴道联合途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laparoscop ic rad ical vaginal trachelectomy,LRVT)已经成为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新选择。2005年7月我们为1例25...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手术疗法之一,可以保留年轻妇女的生育功能。经腹腔镜和阴道联合途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laparoscop ic rad ical vaginal trachelectomy,LRVT)已经成为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新选择。2005年7月我们为1例25岁、I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施行LRVT。先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组18枚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未见转移,然后经阴道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手术时间295 m in,术中出血量300 m 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9个月,月经正常,盆腔检查、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腹腔镜 阴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萌 侯征 +10 位作者 王颖 熊光武 乔杰 郭红燕 韩劲松 张璐芳 朱馥丽 梁华茂 李华 吴郁 张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69-972,98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3月广泛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3月广泛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分析,2组各21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3.3±202.1) ml vs.(983.3±462.2)ml,t=-6.814,P=0.000],术后排气早[(41.0±13.9)h vs.(55.4±15.0)h,t=-3.219,P=0.003],但清扫盆腹腔淋巴结数量较少[(19.7±8.2)枚vs.(27.5±7.7)枚,t=-3.170,P=0.003],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31.8±23.4) d vs.(14.5±4.7)d,t=3.177,P=0.005]。失访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2例,其余17例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53~107个月),肿瘤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0(0/8) vs.11.1%(1/9),P=1.000]。结论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替代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还具有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经过中期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早期 广泛子宫切除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巧玉 梁志清 +2 位作者 秦荣 熊光武 常青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K刀、单极电刀和双极电凝钳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单极电刀、双极电凝钳相比 ,PK刀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目的 探讨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K刀、单极电刀和双极电凝钳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单极电刀、双极电凝钳相比 ,PK刀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PK刀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改变了传统高频电刀的某些不足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子宫次全切除术 高频电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郝婷 李萌 +6 位作者 熊光武 宋晓晨 郭红燕 张璐芳 韩劲松 朱馥丽 郭文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44例,其中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数量及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44例,其中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数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显著减少[(161.1±97.7)mlvs(398.0±278.6)ml,t=-3.945,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1.7±0.8)dvs(2.7±1.0)d,t=-3.389,P=0.002)。2组手术时间[(283.0±74.7)minvs(266.6±65.5)min]、术后住院时间[(13.4±4.9)dvs(13.2±6.6)d]、盆腔淋巴结切除率[84.2%(16/19)vs96.0%(24/25)]和数量(20.8±6.5vs20.7±1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2/19)vs20.0%(5/2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提示,早期卵巢癌腹腔镜分期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早期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新选择。但远期效果仍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卵巢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晓晨 李萌 +5 位作者 熊光武 郭红燕 张璐芳 韩劲松 朱馥丽 郭文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10年10月7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分别施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n=56)和开腹手术(开腹组,n=23)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10年10月7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分别施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n=56)和开腹手术(开腹组,n=23)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和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57.1±111.2)ml明显少于开腹组(221.7±169.8)ml(t=1.349,P=0.049)。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4.055,P=0.000;t=2.310,P=0.028)。2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至2011年2月,腹腔镜组50例随访4~82个月,平均28.7月,1例24个月复发,1例31个月穿刺部位转移,无死亡病例;开腹组20例随访17~64个月,平均39.0月,1例27个月复发,1例59个月死亡,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精确概率法,P=0.493)。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手术的又一选择,远期疗效仍有待探索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缝合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鑫 张璐芳 +5 位作者 侯征 熊光武 郭红燕 韩劲松 马彩虹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3年1月~ 2013年1月80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研究组),132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3年1月~ 2013年1月80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研究组),132例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妊娠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15.7 ±43.7) min,与对照组(121.2±42.0)min无统计学差异,(t=-0.910,P=0.364);研究组出血量中位数112.1 ml(5~550 ml),与对照组中位数124.4 ml(5 ~500 ml)无统计学差异(Z=-1.414,P=0.149);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1.9±9.5)g/L,与对照组(14.0±8.7)g/L无统计学差异(t=-1.645,P=0.101);研究组术后病率5.0% (4/80),与对照组12.1%(16/132)无统计学差异(Х^2=2.956,P=0.086);研究组拔引流管时间(1.8±1.0)d,与对照组(1.9±1.1)d无统计学差异(t=-0.664,P=0.508);研究组分娩率73.7%(14/19)与对照组58.8%(20/34)无统计学差异(Х^2 =1.170,P=0.279);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4.1±0.9)d,显著短于对照组(4.6±1.7)d,(t=-2.431,P=0.016).2组无一例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创面采用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安全、有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子宫创面缝合方法 连续垂直褥式填塞缝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附37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梁志清 徐惠成 +4 位作者 熊光武 陈勇 李玉艳 王琳 史常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z1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治疗子宫颈癌的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治疗 37例子宫颈癌。其中有2 5例选择性腹主动脉周围内淋巴结切除。 结果 腹腔镜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治疗子宫颈癌的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治疗 37例子宫颈癌。其中有2 5例选择性腹主动脉周围内淋巴结切除。 结果 腹腔镜下手术时间平均 182min ,术中出血平均16 8ml,切除淋巴结数平均 16个 ,术后住院平均 10 2天。术中发生膀胱损伤 1例、静脉损伤 2例 ,均于镜下修补成功 ;1例损伤大肠中转开腹 ;2例出现尿潴留。 结论 腹腔镜下施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安全可行 ,且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广泛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绒毛膜双胎一胎无心畸胎的胎儿镜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魏瑗 龚丽君 +3 位作者 叶蓉华 赵扬玉 乔杰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镜在无心畸胎减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5月和6月,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一胎无心畸胎分别于孕20周和22+4周行胎儿镜下脐带结扎剪断术、脐带双极电凝阻断术。第1例为单羊膜腔内双胎发生脐带缠绕,行脐带结扎剪断术;第2... 目的探讨胎儿镜在无心畸胎减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5月和6月,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一胎无心畸胎分别于孕20周和22+4周行胎儿镜下脐带结扎剪断术、脐带双极电凝阻断术。第1例为单羊膜腔内双胎发生脐带缠绕,行脐带结扎剪断术;第2例由于孕期出现羊水过多,宫颈进行性缩短有流产风险,行脐带双极电凝阻断+切断术。结果2例行胎儿镜术后继续妊娠,第1例孕38周自然临产顺利分娩,第2例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孕29+5周出现频繁的宫缩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和血白细胞进行性增加,不除外感染因素,于孕30周自然分娩一男婴。2例新生儿随访均未发现异常。结论胎儿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无心畸胎,改善正常胎儿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畸胎 双胎妊娠 胎儿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华茂 侯征 +5 位作者 李萌 朱馥丽 吴郁 张坤 郭红燕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的病例特点,探讨再分期手术的价值。方法我科1994年1月~2013年7月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中,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6例。初次手术后诊断为Ⅰa期3例,Ⅰc期3例。6例均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 目的: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的病例特点,探讨再分期手术的价值。方法我科1994年1月~2013年7月手术的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中,行腹腔镜再分期手术6例。初次手术后诊断为Ⅰa期3例,Ⅰc期3例。6例均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再分期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2例已生育者),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3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3例未生育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结果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病理阴性4例,阳性2例(1例为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后双侧卵巢病灶残留,1例为初次手术后保留侧卵巢存在交界性病变)。6例淋巴结、大网膜或阑尾均为阴性。经腹腔镜再分期手术后分期及诊断未变5例,1例手术分期由Ⅰa期上升到Ⅰb期。无严重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0~32个月,(23.2±9.2)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卵巢交界性肿瘤再分期手术相对安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初次手术肿瘤外观局限于卵巢的患者,再分期手术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以及大网膜切除甚至阑尾切除的意义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性肿瘤 再分期手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局部物理治疗和切除性治疗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力 黄鑫 +7 位作者 郭艳利 赵一鸣 游珂 乔杰 韩劲松 郭红燕 张璐芳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局部微波治疗、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CIN)Ⅱ、Ⅲ级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89例2000年3月~2006年2月在我院门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级者... 目的探讨宫颈局部微波治疗、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CIN)Ⅱ、Ⅲ级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89例2000年3月~2006年2月在我院门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级者,按照我国中华医学会和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制定的CIN的处理指南分别进行治疗和随访。结果233例完成随访(80.6%,233/289),随访时间3~56个月,平均11.8月。77.7%(181/233)的CINⅡ、Ⅲ级进行了治疗,其余22.3%(52/233)未治疗。治疗后CINⅡ、Ⅲ级病变消失率为88.4%(160/181),未治疗者病变消失率63.5%(33/52),差异有显著性(χ2=17.664,P=0.000)。CINⅡ级的微波治疗、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冷刀锥切术与病变转归无关(χ2=0.008,P=0.996),CINⅢ级采用冷刀锥切术与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与病变消失无关(χ2=0.017,P=0.897)。结论CIN病变的治疗能提高CINⅡ、Ⅲ级的病变消失率,但3种治疗方法对CIN病变的转归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转归 微波治疗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冷刀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萌 熊光武 +7 位作者 Farr R.Nezhat Shaghayegh M.DeNoble Connie S.Liu Jennifer E.Cho Douglas N.Brown Linus Chuang Herbert Gretz Prakash Saharia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总结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初次或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FIGOⅡc期以上)、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名患者接受腹腔镜评估手... 目的总结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初次或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FIGOⅡc期以上)、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2名患者接受腹腔镜评估手术。17例接受全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88.2%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11例腹腔镜评估后转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72.7%为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仅进行活检和(或)姑息手术。腹腔镜组平均随访时间19.7月9,例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2,例因肿瘤死亡。开腹组平均随访时间25.8月,3例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3例因肿瘤死亡。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08和P=0.03),但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中位复发时间,腹腔镜组为31.7月,开腹组为21.5个月(P=0.3)。结论对于经过精心挑选的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病例,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分期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彩霞 郭红燕 +6 位作者 孔东丽 贺豪杰 张坤 韩劲松 熊光武 闫霞 孔为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年龄33~58岁,中位数43岁。主要症状为阴道排液(4例)或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2期1例,ⅠB1期5例,ⅡA2期1例,ⅡB期2例。1例ⅠA2期患者锥切后观察;5例ⅠB1期患者均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例术后辅助放化疗;1例ⅡA2期行宫颈癌根治术;2例ⅡB期中1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另1例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化疗。结果 7例行淋巴结清扫者中ⅡB期1例盆腔淋巴结浸润。8例卵巢切除中1例ⅡB期术中卵巢表面未见异常,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中分化腺癌。随访3~75个月,中位数27个月,无术后复发及死亡。结论与常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相比,VGA发病相对年轻,肿瘤多外生型生长,淋巴结及卵巢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由于病例数相对少,且为回顾性分析,难以得出十分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靓 郭红燕 +3 位作者 贺豪杰 韩劲松 熊光武 张璐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7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患者年龄(60.2±10.8)岁,随访时间(53.6±40.8)月.组... 目的 探讨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7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患者年龄(60.2±10.8)岁,随访时间(53.6±40.8)月.组织学分级G3 23例(30.3%),深肌层浸润53例(69.7%),宫颈间质累及14例(18.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8例(10.5%).结果 复发12例(15.8%),死亡3例(3.9%).术后无治疗17例中复发5例(29.4%),单纯放疗41例中复发5例(12.2%),联合放化疗18例中复发2例(11.1%).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79.7%,5年总生存率93.5%.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疾病无进展生存率:RR=5.573,95% CI 1.419-21.892,P=0.014;总生存率:RR=29.435,95% CI 2.453-353 143,P=0.008).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差.LVSI是影响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早期 预后 高危因素 多因素分析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早期宫颈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差异的思考 被引量:21
15
作者 熊光武 张国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0,共4页
迄今为止,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有近70年的历程。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革新,腹腔镜手术等微创甚至无创治疗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自1992年3月Nezhat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早期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以来,许多单中心、队列研... 迄今为止,妇科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有近70年的历程。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革新,腹腔镜手术等微创甚至无创治疗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自1992年3月Nezhat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早期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以来,许多单中心、队列研究以及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的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感染风险低,术后恢复快,而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复发率相当[2~5],因而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医患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 早期宫颈癌 开腹手术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疗效差异 广泛子宫切除术 系统性回顾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法选择 被引量:10
16
作者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69-775,共7页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囊种植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并发育,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近年来,CS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CS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所致剖宫产...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妊娠囊种植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并发育,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近年来,CS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CS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所致剖宫产瘢痕愈合缺陷关系密切。CSP的主要风险是大量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和子宫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切口愈合不良 远期并发症 子宫破裂 pregnancy 妊娠囊 剖宫产术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0-685,共6页
近年来,虽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并明显呈年轻化趋势,但随着筛查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比例大幅提高并得以及时手术治疗。但对于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在肿瘤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丧失了生育能力... 近年来,虽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并明显呈年轻化趋势,但随着筛查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比例大幅提高并得以及时手术治疗。但对于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在肿瘤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保证肿瘤治疗效果并保留其生育功能,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近年来逐渐受到妇科肿瘤学界的重视,如何在不降低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肿瘤复发率的情况下保留生育能力引起的讨论和争议日益增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熊光武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国际最新动态,也是国内最早的对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SS)的专家之一,因此本刊邀请他就此手术的五个方面问题进行阐述,包括术前评估、术式选择和新辅助化疗(NACT)、淋巴结病理学评估、与妊娠相关问题的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我刊在2021年4~8月连续刊登,并于2021年8月刊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和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对此系列文章的专家点评,欢迎各位同道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肿瘤医院 早期子宫颈癌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中国医师协会 妇科肿瘤学 肿瘤治疗效果 肿瘤复发率 专家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近年来,虽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并明显呈年轻化趋势,但随着筛查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比例大幅提高并得以及时手术治疗。但对于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在肿瘤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丧失了生育能力... 近年来,虽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并明显呈年轻化趋势,但随着筛查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比例大幅提高并得以及时手术治疗。但对于年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在肿瘤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保证肿瘤治疗效果并保留其生育功能,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社会意义。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近年来逐渐受到妇科肿瘤学界的重视,如何在不降低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肿瘤复发率的情况下保留生育能力引起的讨论和争议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颈癌 早期宫颈癌 肿瘤治疗效果 妇科肿瘤学 肿瘤复发率 术前评估 诊断技术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外阴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19
作者 王静 刘蕾 +5 位作者 董喆 李锐锐 夏伟 韩肖彤 杨文兰 熊光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外阴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发生于外阴软组织,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的肿瘤,较为罕见。2020年3月我院诊治1例女性外阴GCT,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45岁,以“发现外阴肿物5年,胀痛3个月”于2020年3月就诊我院。
关键词 女性外阴 颗粒细胞瘤 神经鞘 雪旺氏细胞 外阴肿物 临床资料 GCT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1
2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熊光武 张师前 李文 郭红燕 李蓉 刘开江 刘青 马晓欣 王刚 王颖梅 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3-679,共7页
自1987年Dargent创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以来[1,2],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以Dargent术式——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广泛子宫颈切除术(laparoscop... 自1987年Dargent创立广泛子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以来[1,2],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以Dargent术式——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广泛子宫颈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LAVRT/VRT)为经典,开腹广泛子宫颈切除术(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ART)、腹腔镜广泛子宫颈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trachelectomy,LRT)、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广泛子宫颈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radical trachelectomy,RRT)等多种手术路径的RT并存,以子宫颈锥切术和单纯子宫颈切除术(simple trachelectomy,ST)等非根治性FSS为补充的新格局,使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在治愈肿瘤的基础上达成生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颈癌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子宫颈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年轻患者 腹腔镜辅助 手术路径 子宫颈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