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克地平与心痛定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熊世熙 曹萍 +1 位作者 李军 周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治疗 艾克地平 心痛定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4a调控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芳 汪瀚 +5 位作者 陈明 周斌 卫银芝 干学东 熊世熙 王扬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mmol/L),抑制剂组(miR-34a抑制剂浓度50nmol/L+葡萄糖33mmol/L)。采用定量...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mmol/L),抑制剂组(miR-34a抑制剂浓度50nmol/L+葡萄糖33mmol/L)。采用定量PCR检测miR-34a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心肌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H9c2细胞miR-34a表达显著上调(P<0.05),H9c2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高糖组比较,抑制剂组H9c2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0.05),H9c2细胞Bcl-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34a能调控高糖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糖尿病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凋亡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与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建雷 熊世熙 +1 位作者 宋陈芳 曹新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2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卡托普利与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脏指数、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aspase-3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的影响,探讨二者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 目的通过观察卡托普利与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脏指数、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aspase-3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的影响,探讨二者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然后将糖尿病组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组(A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9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肌AngⅡ含量、Caspase-3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大,AngⅡ含量、AI、Caspase-3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均明显增高(P均<0.05);A、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A组较B组心脏指数、Ⅰ、Ⅲ型胶原含量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中心肌间质有重构现象发生,卡托普利与贝那普利均可以通过降低AngⅡ、Caspase-3阳性蛋白指数来改善心脏的功能,而且两组相比稍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间质重构 卡托普利 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口服液联合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鲁杰 熊世熙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9期1717-1718,共2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兴奋激越 利培酮口服液 氯硝西泮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问、释问法在心脏听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江华 宋长杰 +2 位作者 曹茂银 熊世熙 曹萍 《西北医学教育》 199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心脏检体诊断是心血管临床工作的基本功。与其它系统相比,心脏检体诊断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听诊部分内容多而复杂,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的授课方式是按照教科书上的顺序,分门别类地进行讲授。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是层次清楚,... 心脏检体诊断是心血管临床工作的基本功。与其它系统相比,心脏检体诊断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听诊部分内容多而复杂,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的授课方式是按照教科书上的顺序,分门别类地进行讲授。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是层次清楚,不易造温。但在这种照本宣科、求全求细的教学模式下,作为接受知识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所学内容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解,结果不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易出现概念不清、混淆,甚至错误,不能融会贯通,更难以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加以运用。根据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上通过的爱丁堡直言“为保证终生学习的连续性,重点要从目前曾邀采用的波动的学习方法转变成更加主动的学习方法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听诊 诊断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非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2
6
作者 宋陈芳 熊世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312-314,共3页
1965年,发育生物学家Lockshin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PCD(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词,用于描述蛾的发育过程。至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从形态学角度描述细胞的生理死亡,并认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 1965年,发育生物学家Lockshin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PCD(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词,用于描述蛾的发育过程。至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从形态学角度描述细胞的生理死亡,并认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基本生物现象,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随着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并不断向各学科渗透,人类心血管领域也被证实存在凋亡现象,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在多种刺激因子的诱导下,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细胞凋亡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非缺血性心脏病 WILLIAMS 心血管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发育过程 生物学意义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