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辐射防护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熊万春 王希涛 +2 位作者 陈宝维 杨亚鹏 郑建国 《辐射防护通讯》 2007年第2期13-17,共5页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环境,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进行人员培训、各种虚拟的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实时计算与显示等。国外一些机构已将虚拟现实技术成功应用到辐射防护领域,如进行工作人员培训、ALARA设计分析、辐射场/剂量的...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环境,使用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进行人员培训、各种虚拟的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实时计算与显示等。国外一些机构已将虚拟现实技术成功应用到辐射防护领域,如进行工作人员培训、ALARA设计分析、辐射场/剂量的分布计算与显示等。实践表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剂量,同时也控制了运行成本。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辐射防护领域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些特定技术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身计数器测量比对--2014年-2019年总体介绍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运实 刘立业 +9 位作者 熊万春 李晓敦 郁恩剑 李阳 徐明华 王悦 唐玉琴 赵鸿翮 肖佐诗 王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4-1669,共6页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核电厂内照射活体监测能力,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自2014开始组织实施了3次全国范围内的全身计数器测量比对活动。各参与方通过测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男性参考人物理模型,给出物理模型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的种...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核电厂内照射活体监测能力,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自2014开始组织实施了3次全国范围内的全身计数器测量比对活动。各参与方通过测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男性参考人物理模型,给出物理模型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根据ISO 28218《辐射防护———放射生物测量性能准则》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各参与机构的设备性能和总体监测能力评价。对3次比对测量结果分析表明:2014年—2019年各监测机构通过加强全身计数器设备校准、人员培训等质量保证环节,提高了全身计数器监测程序的标准化和监测结果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对 内照射 活体测量 全身计数器 人体模型 核素 活度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的辐射源项及其测量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勤剑 郑建国 +4 位作者 刘立业 熊万春 肖运实 赵原 卫晓峰 《辐射防护通讯》 2015年第4期38-41,共4页
控制集体剂量是核电厂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的目标,辐射源项是核电厂集体剂量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压水堆核电厂沉积的辐射源项的种类及产生机理,国内外核电厂沉积辐射源项测量现状,讨论核电站检修期间沉积辐射源项测量工作对剂量降低及辐... 控制集体剂量是核电厂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的目标,辐射源项是核电厂集体剂量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压水堆核电厂沉积的辐射源项的种类及产生机理,国内外核电厂沉积辐射源项测量现状,讨论核电站检修期间沉积辐射源项测量工作对剂量降低及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厂 辐射源项 活化腐蚀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及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宝维 徐园 熊万春 《辐射防护通讯》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简要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和数学实现,介绍了遗传算法在中子解谱、辐射屏蔽设计、放射治疗、强辐射场下人员工作安排等辐射防护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遗传算法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强辐射场人员工作分配方案优化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宝维 周秀玲 熊万春 《辐射防护通讯》 2011年第5期18-23,共6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遗传算法的强辐射场人员工作分配方案优化的软件系统,包括问题的提出及模型的建立、主适应度与副适应度函数的给出、程序操作与运行界面。在相同的参数下,对本系统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软件... 介绍了一套基于遗传算法的强辐射场人员工作分配方案优化的软件系统,包括问题的提出及模型的建立、主适应度与副适应度函数的给出、程序操作与运行界面。在相同的参数下,对本系统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软件系统的计算结果略优于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强辐射场 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座90m高的双曲线冷却塔爆破拆除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钱斌 熊万春 《工程爆破》 2018年第3期44-49,共6页
介绍了2座高90.0m、底部直径73.6m、顶部直径43.0m的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的定向控制爆破拆除。针对冷却塔高度大、自下而上筒壁由厚变薄,整体性强,冷却循环水淋水装置支柱基础呈分离布置的特点,对设计的减荷槽进行结构校核确保稳定后,采用... 介绍了2座高90.0m、底部直径73.6m、顶部直径43.0m的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的定向控制爆破拆除。针对冷却塔高度大、自下而上筒壁由厚变薄,整体性强,冷却循环水淋水装置支柱基础呈分离布置的特点,对设计的减荷槽进行结构校核确保稳定后,采用开凿减荷槽的方法,将倾倒方向上炸高以上的筒壁由连续薄壁结构转变成独立薄壁结构,对淋水装置支柱基础进行预拆除;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人字柱的受力分析,选择合理的开口角度和合适的钻孔布置。对人字柱钻孔装药位置使用炮被和竹跳板进行爆破飞石近体防护,收集淋水平台预拆除时的淋水格栅,并利用其多层多孔的特点,用作爆破防护和隔音吸能,使用多段毫秒延时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逐渐对称地形成爆破切口,确保冷却塔在下坐前和下坐的过程中按预定的倾倒方向倒塌并解体,由此实现了2座冷却塔的定向爆破拆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倾倒 控制爆破 双曲线冷却塔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