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造山带洋陆转换过程与岩浆作用:以东昆仑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
10
1
作者
熊万宇康
赵梦琪
+3 位作者
于淼
刘潇扬
龚磊
曾庆鸿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39,共27页
洋陆转换过程中俯冲−碰撞(增生)−后碰撞各阶段具有不同岩浆作用,其中板片俯冲和岩石圈拆沉−减薄机制尤其受到关注。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秦祁昆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原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笔者通过对...
洋陆转换过程中俯冲−碰撞(增生)−后碰撞各阶段具有不同岩浆作用,其中板片俯冲和岩石圈拆沉−减薄机制尤其受到关注。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秦祁昆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原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笔者通过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认为浪木日中志留世(429±4 Ma)花岗岩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具有埃达克质岛弧岩浆属性,与热俯冲机制下的洋壳部分熔融有关;希望沟与哈日扎早泥盆世(416~403 Ma)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分别显示I型和A型花岗岩特征,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综合区域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东昆仑东西段岩浆岩差异可能是洋脊俯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洋脊俯冲
埃达克岩
锆石U−Pb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山带洋陆转换过程与岩浆作用:以东昆仑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
10
1
作者
熊万宇康
赵梦琪
于淼
刘潇扬
龚磊
曾庆鸿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39,共2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080、42030809、41873043、41302056、41702073)
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项目(2019CX03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684、1212011085528)联合资助。
文摘
洋陆转换过程中俯冲−碰撞(增生)−后碰撞各阶段具有不同岩浆作用,其中板片俯冲和岩石圈拆沉−减薄机制尤其受到关注。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秦祁昆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原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笔者通过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认为浪木日中志留世(429±4 Ma)花岗岩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具有埃达克质岛弧岩浆属性,与热俯冲机制下的洋壳部分熔融有关;希望沟与哈日扎早泥盆世(416~403 Ma)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分别显示I型和A型花岗岩特征,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和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综合区域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东昆仑东西段岩浆岩差异可能是洋脊俯冲所致。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洋脊俯冲
埃达克岩
锆石U−Pb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东昆仑
Keywords
geochemistry
ridge subduction
adakite
zircon U−Pb chronology
Sr−Nd−Hf isotope
East Kunlun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造山带洋陆转换过程与岩浆作用:以东昆仑都兰地区古生代花岗岩为例
熊万宇康
赵梦琪
于淼
刘潇扬
龚磊
曾庆鸿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