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青 黄小平 +3 位作者 林恩 焦蛟 梁高峰 陈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半导体激光器在生物技术、信息存储、光子医学诊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光子学的发展,紧凑微型化激光器应用前景引人关注。当激光器谐振腔尺寸减小到发射波长时,电磁谐振腔中将产生更为有趣的物理效应。因此,在发... 半导体激光器在生物技术、信息存储、光子医学诊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光子学的发展,紧凑微型化激光器应用前景引人关注。当激光器谐振腔尺寸减小到发射波长时,电磁谐振腔中将产生更为有趣的物理效应。因此,在发展低维、低泵浦阈值的超快相干光源,以及纳米光电集成和等离激元光路时,减小半导体激光器的三维尺寸至关重要。在本综述中,首先介绍了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中的谐振腔模式增益和限制因子的总体理论,并综述了金属-绝缘材料-半导体纳米(MIS)结构或其它相关金属覆盖半导体结构的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各方面的总体研究进展。特别地,对基于MIS结构的等离子体谐振腔实现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三维衍射极限的突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也介绍并展望了纳米等离子体激光器的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为纳米激光器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激光器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微纳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纳量级的推进概念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博 焦蛟 +1 位作者 康小录 赵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34-1440,共7页
皮纳卫星主要用于星群侦查任务,针对该量级卫星的推进系统,研究一种新型微纳量级的推进技术(光波纳米推进技术),该推进技术结合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技术和聚焦光场中的"光镊"技术来产生推力。为验证工作原理的可行性,采用数值分... 皮纳卫星主要用于星群侦查任务,针对该量级卫星的推进系统,研究一种新型微纳量级的推进技术(光波纳米推进技术),该推进技术结合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技术和聚焦光场中的"光镊"技术来产生推力。为验证工作原理的可行性,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结构和材料的天线、不同级联通道形状以及不同推进工质下的推进效果进行仿真预估,对天线间隙的激元电磁场、其所产生的光梯度力以及级联后可实现的推力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工作原理可行。结果表明,光波纳米推进技术可以实现微牛量级的推力,可基本满足皮纳卫星的推进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推进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光镊 光梯度力 光波纳米推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下超振荡望远成像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健文 姚纳 +4 位作者 赵汗青 张云凡 焦蛟 孙旭 伍波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了实现大气湍流动态干扰下望远镜对远距离目标的超衍射极限成像,采用光学超振荡原理局部衍射压缩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并对提高成像分辨率效果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湍流强度校正后,波前残差均方根约为波长的1/15(波长λ=632.8... 为了实现大气湍流动态干扰下望远镜对远距离目标的超衍射极限成像,采用光学超振荡原理局部衍射压缩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并对提高成像分辨率效果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湍流强度校正后,波前残差均方根约为波长的1/15(波长λ=632.8 nm)时的干扰下,超振荡光场调制能够实现望远系统点扩散函数的衍射压缩,衍射压缩倍率为0.75;对不同中心间距双孔的成像研究验证了超振荡望远系统约0.80倍瑞利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效果;波前残差的均方根大小可能会导致望远系统点扩散函数的衍射压缩倍率和成像分辨率存在差异。此研究结果可应用于高精度星点定位、超分辨望远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光学 望远镜 超振荡 大气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振荡望远成像系统中球差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柳少扬 杜文娟 +4 位作者 焦蛟 姚纳 孙旭 倪磊 李文凯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20,共12页
在超振荡望远系统中,球差是影响其分辨本领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球差导致强度点扩散函数视场内产生高旁瓣,降低该系统的分辨力。本文分析了超振荡望远系统中球差对成像的影响,并确定了该系统对初级球差的容许范围。基于光学超振荡原理... 在超振荡望远系统中,球差是影响其分辨本领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球差导致强度点扩散函数视场内产生高旁瓣,降低该系统的分辨力。本文分析了超振荡望远系统中球差对成像的影响,并确定了该系统对初级球差的容许范围。基于光学超振荡原理,利用线性规划的优化方法,设计超振荡望远系统,在532 nm工作波长下能够实现0.68倍瑞利判据的分辨力。构建针对超振荡望远系统球差的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该系统在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不超过0.041倍波长的初级球差干扰下,能分辨三缝目标物,同时分析了窄带工作波长对于该球差系统带来的成像影响。本文在光学测量、环境监视、超分辨望远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振荡 望远系统 球差 瑞利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波纳米推力器的颗粒供应技术和光聚积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博 刘鹏 +2 位作者 焦蛟 康小录 赵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为提高光波纳米推力器在轨应用的可行性,针对与其匹配的颗粒供应技术和光聚积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整个推进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建立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颗粒供应技术和光聚积技术的各项核心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颗... 为提高光波纳米推力器在轨应用的可行性,针对与其匹配的颗粒供应技术和光聚积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整个推进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建立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颗粒供应技术和光聚积技术的各项核心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颗粒供应装置的正负电极内径之比(W/D)会影响正负电荷产生的总量之比,在W/D=300/322附近时,正负电荷比例接近1:1。静电诱导电压为9 V,当中和通道长度大于37.5mm时,正负颗粒可以视为完全中和。光聚积设计思路可令聚积球对光能的利用率在32.8%左右。两种相关技术的装置与推力器在结构上能够对接、在性能上可以匹配,从理论上表明了两种支撑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纳卫星 光波纳米推力器 颗粒供应技术 光聚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纳米颗粒场致发射推力器的自中和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博 黄浩 +2 位作者 焦蛟 康小录 赵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83-2393,共11页
纳米颗粒场致发射推力器(NFET)是一种用于微小卫星的固体工质静电推力器,为促进NFET的工程研制,提出一种新的自中和技术--反向充电中和策略。为研究这种自中和技术的设计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以模拟该中和技术下羽流输运过程,并且,... 纳米颗粒场致发射推力器(NFET)是一种用于微小卫星的固体工质静电推力器,为促进NFET的工程研制,提出一种新的自中和技术--反向充电中和策略。为研究这种自中和技术的设计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以模拟该中和技术下羽流输运过程,并且,在真空舱中开展NFET的羽流测量试验来验证中和模型的正确性。以比色温度计和"打靶法"装置来分别测量羽流温度分布和推力,通过试验与仿真结果的对比,羽流温度变化的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在定性规律上一致,推力的计算误差在9%~10%。在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利用该数值模型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引出极与发射极的内径比变化会导致外加电场对剩余电荷颗粒作负功,引起推力下降,该物理参数在0.94附近时,推力达到极大值;而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羽流中和区域整体向下游推移,推力升高。本文结论可为NFET的反向充电中和策略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反向充电策略 自中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Ag film used in plasmonic lithography
7
作者 Gao-Feng Liang Jiao Jiao +1 位作者 Xian-Gang Luo Qing Zhao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63-368,共6页
The silver(Ag)/photoresist(PR)/Ag structure, widely used in plasmonic photolithography, is fabricated on silicon substrate.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top Ag film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part... The silver(Ag)/photoresist(PR)/Ag structure, widely used in plasmonic photolithography, is fabricated on silicon substrate.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top Ag film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particular, combined with template stripping technology, the lower side of the top Ag film is imaged by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The topographies show that the lower side surface is rougher than the initial surface of the subjacent PR film, which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particle collision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Ag film. Additionally, furthe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Ag film deposited on the PR exhibits a flatter upper side morphology than that directly deposited on the silicon substrate. This is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t growth modes of Ag films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This work will be beneficial to morphology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the films in optical and plasm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LITHOGRAPHY silver film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