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对青冈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勇 陆尤尤 +5 位作者 王志高 吴初平 姚良锦 焦洁洁 李兰英 王增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为探究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对青冈Quercus glauca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本文以2020年在浙江省9个设区市设置的138个青冈林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物种多样性、胸径、树高三个因子作为潜变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物种多样性、胸径... 为探究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对青冈Quercus glauca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本文以2020年在浙江省9个设区市设置的138个青冈林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物种多样性、胸径、树高三个因子作为潜变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物种多样性、胸径结构和树高结构对青冈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胸径、树高和物种多样性对青冈林乔木层生物量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分别为0.17、0.35和−0.42,而通过其他因子产生的间接效应使得总效应分别提高了64.71%、20.00%和40.50%;物种多样性的负效应与青冈林中青冈的主导优势地位有关;异龄复层林经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林内营养空间,促进青冈林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胸径 树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楠在浙江省的分布区预测及主要环境变量分析
2
作者 李领寰 陈雨清 +5 位作者 吴初平 姚良锦 王志高 李婷婷 任晴 焦洁洁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属国家珍稀濒危树种,了解红楠的适宜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红楠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实地调查数据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http://www.cvh.ac.cn/)、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属国家珍稀濒危树种,了解红楠的适宜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红楠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实地调查数据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http://www.cvh.ac.cn/)、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http://www.nsii.org.cn/)、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https://www.gbif.org/)标本库数据,获得浙江省内红楠现有分布点177个和22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红楠适生区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分析决定红楠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适合红楠的潜在适生区预测;浙江省内适生区(适宜度S>0.2)总面积为9.22×104km2,大部分地区的适宜度均在中上水平;高适生区分布比较集中,呈现连续分布状态,主要集中于浙南丽水至舟山一带;坡向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是影响红楠在浙江分布的决定性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对林分生长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焦洁洁 盛卫星 +7 位作者 苏光浪 徐永宏 吴初平 王志高 姚良锦 朱锦茹 江波 李领寰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2016年3月,在建德市林业总场21~23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补植不同珍贵树种,2021年10月,选取5种不同配置模式的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样地进行相关生长指标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在各... 2016年3月,在建德市林业总场21~23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补植不同珍贵树种,2021年10月,选取5种不同配置模式的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样地进行相关生长指标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在各改造样地中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均高于纯林样地的;不同配置模式之间珍贵树种的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杉木+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杉木+楠木Phoebe zhennan混交模式中各珍贵树种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生长量均表现最大,两种混交模式中珍贵树种的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为4.57 cm、3.79 cm,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为5.69m、3.82 m,平均冠幅生长量分别为2.14 m、2.08 m;南方红豆杉、天竺桂的干形质量最优,干形通直完满的林木株数占比为90%~100%;不同配置模式林下物种多样性综合表现依次为(杉木-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天竺葵)>(杉木-樟Cinnamomum camphora-浙江楠-紫楠Phoebe sheareri)>(杉木-红豆树Ormosia hosiei)>(杉木-浙江楠)>(杉木-楠木)>杉木纯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树种和配置模式均可促进杉木生长,但其培育效果不一样。如注重快速提高林分生产力可选择樟、天竺桂、楠木等生长较快的珍贵树种,如注重林下植被和地力恢复可选择浙江楠等多树种配置模式。另外,可通过定期间伐、抚育、整枝等调控措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经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珍贵树种 配置模式 物种多样性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骏 徐升华 +8 位作者 吴初平 焦洁洁 黄玉洁 高洪娣 沈爱华 袁位高 朱锦茹 高智慧 江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为分析实施封山育林后公益林群落结构、林分质量,探明次生演替趋势,研究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根据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类型等基本特征;运用森林生态野外观测、试验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固定监测样地88... 为分析实施封山育林后公益林群落结构、林分质量,探明次生演替趋势,研究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根据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类型等基本特征;运用森林生态野外观测、试验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固定监测样地88个,并对固定样地进行跟踪调查,定期研究森林群落相关因子,并运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富阳区公益林林分质量显著提高,2009—2014年5年间阔叶林的幼龄林密度极显著地增加了325.00株/hm^2(27.4%,P<0.01),平均胸径显著增长了0.65cm(8.2%,P<0.05),群落生物量增加了4.53t/hm^2(5.7%);中龄林平均胸径增长了0.23cm(2.1%),群落生物量极显著地增加了18.55t/hm^2(15.9%,P<0.01)。5年间针阔混交林3个龄组的密度略有增加,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增加最多,增加了1.07cm(12.8%);幼龄林的群落生物量增加最多,极显著地增加了20.59t/hm^2(20.7%,P<0.01),中龄林的群落生物量极显著地增加了12.14t/hm^2(11.5%,P<0.01)。对比富阳区公益林2009年和2014年林龄结构,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减少,近熟林和成熟林面积增加;阔叶林的幼龄林基本不变,中龄林比例下降,向近熟林变化;针阔混交林的幼龄林比例下降,中龄林和近熟林比例提高,说明5年内针阔混交林的幼龄林逐渐进入中龄阶段,同时中龄林也进入中近熟林阶段。富阳区公益林经过5年的封育,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阔叶树种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针叶林中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和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相对优势度增加最多;在阔叶林中木荷(Schima crenata)、朴树(Celtis sinensis)、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的相对优势度增加最多,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相对优势度减少最多;在针阔混交林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檫木(Sassafras tzumu)、木荷的相对优势度增加最多,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柏木、野鸦椿的相对优势度减少最多。林内更新层阔叶树种资源丰富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应采用封育管护,以实现由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方向、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林方向发展。对一些郁闭度较高或林内目的树种匮乏的林分应进行适当抚育,通过人工栽培、种植阔叶树等措施,以提高公益林内物种多样性,迅速增加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型 林龄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相对重要值 次生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PLEX模型的浙江省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骏 葛滢 +5 位作者 高智慧 吴初平 黄玉洁 焦洁洁 江波 常杰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TRIPLEX模型是一种新兴混合模型,提供了一种整合目前模型并能有效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观念和方法。本文以浙江省21个县4种主要林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林龄5~50 a的147个样地森林生长和产量调查实测作为模型模... TRIPLEX模型是一种新兴混合模型,提供了一种整合目前模型并能有效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观念和方法。本文以浙江省21个县4种主要林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林龄5~50 a的147个样地森林生长和产量调查实测作为模型模拟和检验的数据,用TRIPLEX模型模拟和检验了样地的林分密度、树高、胸径、凋落物库、地上和总生物量,结果表明:4种主要林型的林地生长和产量模拟值和野外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极高(p〈0.001),两者之间的偏差也较小;各个林型的地上及总生物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关性均极高(p〈0.001),决定系数r2均以马尾松林的最高(分别为0.95和0.94),以杉木林的最低;除杉木林外,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地上及总生物量对于温度增长均是负相关,4种主要林型的地上及总生物量对于相对湿度增长均是正相关,对于降水量变化不相关。TRIPLEX模型最小化了输入参数,对于参数要求低,但未降低预测能力,而且能够在浙江省复杂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预测地上和总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X 生物量 生产力 模型检验 马尾松林 杉木林 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沿海防护林泥质基干林带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骏 沈国存 +7 位作者 陈崇 焦洁洁 高洪娣 甘辉 吴初平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6,共6页
利用沿海防护林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林带调查对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8-2012年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总计171.23亿元,其中保护基础设施效益88.80亿元、防灾减灾66.76亿元、涵养水源5.12... 利用沿海防护林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林带调查对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8-2012年浙江省泥质基干林带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总计171.23亿元,其中保护基础设施效益88.80亿元、防灾减灾66.76亿元、涵养水源5.12亿元、固碳释氧4.80亿元、净化大气3.20亿元、红树林生态价值1.75亿元、保育土壤价值0.80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泥质海岸 海防林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玉洁 吴初平 +4 位作者 吴翠蓉 焦洁洁 袁位高 虞敏之 朱锦茹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5-41,共7页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林带的防护作用,于2016年6月,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的衢州市龙游县模环乡、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2个路段分别各设置3个采样断面,研究土壤重金属Pb,Cd,Ni,As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林带的防护作用,于2016年6月,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的衢州市龙游县模环乡、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2个路段分别各设置3个采样断面,研究土壤重金属Pb,Cd,Ni,As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路段土壤重金属Cr含量最高,其次为Pb或Ni,最低为Cd。大部分采样点Pb,Cd,Ni,Cr含量明显高于金衢盆地土壤背景值。在0~160m范围内,随距路基变远,土壤中Pb,Ni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Cd,Cr呈逐渐降低趋势。6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2个处于中度污染,1个处于警戒级别。从不同林带宽度来看,40 m林带对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防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分布 污染评价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浙江安息香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霖东 李婷婷 +9 位作者 傅国林 吴初平 余裕龙 王志高 盛卫星 朱锦茹 江波 焦洁洁 文香英 袁位高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9-474,共16页
通过对分布于浙江省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桃花坞的浙江省特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浙江安息香(Styrax zhejiangensis)所在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Levins、Shannon、Pianka公式对浙江安息香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ssocia... 通过对分布于浙江省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桃花坞的浙江省特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浙江安息香(Styrax zhejiangensis)所在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Levins、Shannon、Pianka公式对浙江安息香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ssociation coefficient, AC)、共同出现百分率(percentage of co-occurrence, PC)进行种间联结性分析,为浙江安息香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浙江安息香的重要值为10.74%,位居灌木层物种第3位,是所在群落灌木层的优势种群之一。2)浙江安息香的Levins和Shannon 2种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分别为6.557和1.977。3)与浙江安息香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是柃木(Eurya japonica),说明浙江安息香与柃木具有相似的环境要求,但其之间有负联结倾向,说明二者在利用环境营养空间上会产生竞争并争夺资源。本研究认为,浙江安息香在其生长的阴湿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反映出该种群对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浙江安息香与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柃木、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和冬青(Ilex chinensis)等产生资源竞争,是造成浙江安息香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浙江安息香的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安息香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松阳县生态公益林群落分类排序及优势种种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叶森土 金超 +6 位作者 吴初平 杨堂亮 江波 袁位高 黄玉洁 焦洁洁 孙杰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3-701,共9页
【目的】对浙江松阳县生态公益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探讨多样性变化规律及种间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和多样性在复杂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规律。【方法】以松阳县重点公益林128个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 【目的】对浙江松阳县生态公益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探讨多样性变化规律及种间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和多样性在复杂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规律。【方法】以松阳县重点公益林128个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典范对应分析(CCA)、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间联结分析等对该县公益林群落特征展开研究。【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松阳公益林群落可分为6种群丛类型。CCA结果显示:松阳县公益林群落分布和类型在环境梯度上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其主要受到海拔、土壤类型和坡向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主导的群丛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群丛,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主导的群丛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丛。种间联结分析显示:样地内大多数乔木树种呈现不显著联结,正负关联比为1.9,说明群落整体稳定。【结论】松阳县公益林应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推广针叶林混交化和阔叶化。可考虑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的公益林进行不同的补植措施,对毛竹林进行边缘控制,对一些能适应各类环境的群落组合进行适当推广。图4表3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公益林 典范对应分析 物种多样性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皮青冈、闽楠、木荷造林对比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苏奎 焦洁洁 +4 位作者 袁位高 吴初平 江波 朱锦茹 黄玉洁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5,共3页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4-2015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对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闽楠(Phoebe bournei)、木荷(Schima superba)3种树种进行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上、中、下3种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并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地径及树高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后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坡位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树种之间,木荷在各坡位造林的成活率均高于赤皮青冈、闽楠,闽楠则在地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上优势最明显。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下坡造林有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闽楠 木荷 容器苗 裸根苗 坡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建德楠木天然林群落种间联结动态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丹婷 吴初平 +4 位作者 盛卫星 焦洁洁 江波 朱锦茹 袁位高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1-681,共11页
【目的】以浙江省建德市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内楠木优势程度不同的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种间关系的分析,揭示楠木在天然林群落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种间关联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在2015和2019年,对2个楠木优势程度不同的天然林样... 【目的】以浙江省建德市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内楠木优势程度不同的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种间关系的分析,揭示楠木在天然林群落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种间关联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在2015和2019年,对2个楠木优势程度不同的天然林样地进行调查,基于2×2联列表,通过χ^(2)检验、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研究调查样地内楠木在不同林分条件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种间联结性。【结果】2015和2019年,天然楠木优势林样地乔木层总体种间关联性均呈显著正联结,灌木层和草本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趋向于负联结;天然楠木伴生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种间总体关联性趋向于负联结。在这2种天然林中,楠木在乔木层与其他树种之间的联结相对独立,在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种间竞争较为激烈,且均有楠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林分断层现象。【结论】在天然林中,将楠木作为目标树种进行管理与保护时,可采用间伐、择伐等抚育方法,保留与楠木有显著正关联的树种,伐除负关联的树种,缓和种间矛盾;疏伐上层高大乔木,增加林窗,以满足林分更新层对光照的需求,保护其更新层,以形成完整的垂直结构。图7表4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楠木 种间联结 天然林 浙江建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超 李领寰 +5 位作者 吴初平 姚良锦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焦洁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3-1090,共8页
【目的】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法】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 【目的】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法】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厚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对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谱系多样性较物种丰富度能更好地区分森林类型,其中阔叶林和混交林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针叶林则拥有高生物量。仅考虑单独因子的作用,谱系多样性(P=0.041)和物种丰富度(P<0.001)在阔叶林中对生物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考虑环境因子的效应时,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土壤速效氮、土壤厚度和土壤吸湿水对阔叶林中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厚度和土壤酸碱度对针叶林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谱系多样性在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生物量有消极影响。【结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浙江公益林的生物量。在未来公益林的经营中,应对不同森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阔叶林的物种结构,以期更好地维持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图2表2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谱系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生物量 环境因子 森林类型 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胁迫及排涝对榉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樊菲菲 袁位高 +3 位作者 李婷婷 吴初平 张觉 焦洁洁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以2年生榉树Zelkova serrata实生容器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模拟根淹(RF)、半淹(SF)和近全淹(AF)处理及正常水分管理下(CK)榉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水淹胁迫后的排涝恢复实验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榉树幼苗的耐水淹能力。结... 以2年生榉树Zelkova serrata实生容器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模拟根淹(RF)、半淹(SF)和近全淹(AF)处理及正常水分管理下(CK)榉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变化,以及水淹胁迫后的排涝恢复实验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榉树幼苗的耐水淹能力。结果表明,水淹35 d后,不同处理下的榉树幼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落叶情况,但全部存活;水淹处理下榉树的苗高和地径相对增长量均小于CK;不同程度的水淹处理均使榉树叶绿素含量降低,但对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作用以及渗透调节能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各水淹处理下SOD和POD活性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趋势,MDA含量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排涝14 d后,AF中榉树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但植株仍具有生命力和萌芽力,表现出较强的耐淹性与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榉树 水淹胁迫 生理响应 排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柳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麻秀新 吴初平 +5 位作者 田苏奎 焦洁洁 沈爱华 袁位高 朱锦茹 江波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2015年对浙江省缙云县柳杉(Crypotomeria fortunei)人工纯林样地调查不同间伐措施对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及胸径生长的影响。对照样地为1983年造林,至今未间伐;1977年造林1988年间伐1次作为1次间伐样地,1988年和1998年各间伐1... 2015年对浙江省缙云县柳杉(Crypotomeria fortunei)人工纯林样地调查不同间伐措施对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及胸径生长的影响。对照样地为1983年造林,至今未间伐;1977年造林1988年间伐1次作为1次间伐样地,1988年和1998年各间伐1次作为2次间伐样地。结果表明:间伐对柳杉林分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的增长有极显著的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单株材积均是间伐2次样地>间伐1次样地>对照样地;间伐对径级分布和树高分布影响明显,密度越大,径级株数高峰期越早,且树高分布越均匀;间伐样地的胸径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样地,间伐1次样地的生长量在后期开始减弱,而间伐2次样地的胸径生长速率始终高于间伐1次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人工林 间伐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昌乌溪江流域山蜡梅生境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川英 李婷婷 +5 位作者 龚笑飞 潘江炎 龚征宇 潘军 焦洁洁 吴初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858,共11页
【目的】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是中国特有的茶药两用野生珍稀植物。随着对山蜡梅药用功能的开发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山蜡梅种群生境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探讨山蜡梅的适生环境,可为山蜡梅种群的保... 【目的】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是中国特有的茶药两用野生珍稀植物。随着对山蜡梅药用功能的开发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山蜡梅种群生境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探讨山蜡梅的适生环境,可为山蜡梅种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于遂昌乌溪江流域选取山蜡梅典型群落,设置5块400 m^(2)样地,调查分析该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山蜡梅生境群落区系组成物种以泛热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为主,热带与温带分布属比例分别为50.70%和40.85%,具有典型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特点。(2)2000 m^(2)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7科80属105种,科属种类丰富、组成分散,优势科为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壳斗科Fagaceae、豆科Fab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3)山蜡梅种群和生境群落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为增长型结构,乔木层重要值前5位的树种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11.67%)、山蜡梅(11.63%)、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9.05%)、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7.28%)和石栎Lithocarpus glaber(7.08%)。群落垂直结构层次丰富。运用K-means聚类,乔木层胸径≥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可分为5个林层,山蜡梅主要位于乔木Ⅰ层[1.0,4.5)m和乔木Ⅱ层[4.5,7.0)m。(4)不同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98~3.84、1.56~2.37、0.72~0.87、0.69~0.86、1.98~3.85。【结论】遂昌乌溪江流域山蜡梅生境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小、中径级林木占绝大多数,为增长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建议在保护现有群落生境前提下,在乌溪江流域开展山蜡梅仿野生栽培试验,合理开发利用山蜡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 植物区系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遂昌 乌溪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立体绿化基质中5种藤灌园林植物扦插苗生长及干旱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觉 吴初平 +3 位作者 江波 沈柏春 焦洁洁 魏建芬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53-161,共9页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干旱适应性差异。【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干旱胁迫(0、10、20 d及复水后10 d)下2种藤本和3种灌木植物1 a生扦插苗在3种基质中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特点,探讨5种植物在3种基质中的干旱适应能力。【结...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干旱适应性差异。【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干旱胁迫(0、10、20 d及复水后10 d)下2种藤本和3种灌木植物1 a生扦插苗在3种基质中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特点,探讨5种植物在3种基质中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传统栽培基质的保水性最好,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植物在传统基质中的干旱胁迫响应时间最长,"炭棉"其次,"保浮科乐"最短;复水后,植物在传统基质中的恢复情况优于固化无土基质,"常春藤"和"金边黄杨"2种固化基质中恢复情况较好;5种植物在3种基质中的MDA、可溶性蛋白量都表现出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复水后,除保浮科乐中金森女贞MDA量仍显著高于控水前,其余基本恢复至或低于控水前水平。大部分植物在保浮科乐中SOD、POD活性的变化幅度较大,对水分的亏缺更为敏感。【结论】植物在传统栽培基质中的总体干旱适应能力最强,炭棉其次,保浮科乐最差,这与3种基质的保水性一致,完全正相关,说明基质的保水性是植物在夏季干旱环境中能否安全度过的关键因素。但常春藤、黄金络石、金森女贞和金边黄杨在固态无土基质中也都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绿化 固态无土基质 生理特性 干旱适应能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方式对次生杉阔混交林林下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笑飞 焦洁洁 +2 位作者 李大标 吴初平 袁位高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平均年龄20 a的杉阔混交林为对象,2010年采用15%间伐兼全割灌除草、15%间伐和全割灌除草抚育3种不同抚育方式,2014年对抚育样地和对照调查林下植被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抚育方式均有利于林... 以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平均年龄20 a的杉阔混交林为对象,2010年采用15%间伐兼全割灌除草、15%间伐和全割灌除草抚育3种不同抚育方式,2014年对抚育样地和对照调查林下植被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抚育方式均有利于林下植被更新和物种多样性;林下乔木更新树种幼苗的种密度和个体密度明显增加,其中以间伐兼全割灌除草抚育尤为显著(P<0.05);与间伐抚育相比,全割灌除草对小乔木的个体密度影响更大(P<0.05);间伐抚育草本层Shanno-Win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割灌除草(P<0.05);林下木本和草本丰富度和盖度表现为间伐兼全割灌除草>间伐抚育>全割灌除草>对照样地;间伐兼全割灌除草和间伐抚育对乔木树种的更新和林下灌草的生长效果尤为明显,而全割灌除草对林下小乔木的萌生有较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混交林 间伐抚育 割灌除草 更新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栽培基质下常春藤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觉 吴初平 +3 位作者 沈柏春 焦洁洁 魏建芬 江波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69-76,共8页
夏季水分流失过快是导致垂直绿化植物萎蔫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干旱环境下不同垂直绿化基质对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传统栽培基质、进口无土固态基质保浮科乐(Pafcal),国产无土固态基质炭棉(Tan Mian)的保水性,并以1年生常春藤Hede... 夏季水分流失过快是导致垂直绿化植物萎蔫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干旱环境下不同垂直绿化基质对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传统栽培基质、进口无土固态基质保浮科乐(Pafcal),国产无土固态基质炭棉(Tan Mian)的保水性,并以1年生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幼苗为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水,测定其在胁迫0 d,10 d,20 d及复水后10 d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变化,探讨常春藤在3种基质中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显示:(1)传统栽培基质的保水性最好,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2)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3种基质中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浮科乐中大部分参数值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传统栽培基质和炭棉;(3)常春藤在传统栽培基质中的总体干旱适应性最强,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这与3种基质的保水性呈完全正相关;(4)在重度胁迫下,保浮科乐中常春藤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常春藤在保浮科乐基质中不能忍受长期的干旱胁迫;(5)复水后,常春藤在传统栽培基质和炭棉中恢复较好,在保浮科乐基质中恢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 垂直绿化 固化无土基质 干旱胁迫 光合特征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磐安县重点公益林森林资源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定文 焦洁洁 +3 位作者 张骏 黄玉洁 高洪娣 范伟香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56,共4页
利用磐安县2001年区划界定的28 190 hm2重点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1年和2012年不同林地类型生产力指标与森林生态状况指标的对比,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全县重点公益林评价指标值,评价与分析了全县重点公益林森林资源质量变化情况;活... 利用磐安县2001年区划界定的28 190 hm2重点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1年和2012年不同林地类型生产力指标与森林生态状况指标的对比,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全县重点公益林评价指标值,评价与分析了全县重点公益林森林资源质量变化情况;活立木总蓄积由2001年81.5×104m3增加到2012年158.5×104m3;单位面积蓄积量由2001年30.53 m3/hm2增加到2012年59.88 m3/hm2;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面积由2001年4 876 hm2增加到2012年13 547 hm2。群落结构复杂、乔灌草层次完整的公益林面积大幅增长,说明磐安县公益林林种树种结构趋于优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全县公益林中针叶林所占比重过大,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占比仍过少,中幼林面积过多,成过熟林面积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磐安 重点公益林 资源质量 评价分析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技术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蕾 徐端妙 +5 位作者 吴初平 焦洁洁 刘日林 朱锦茹 孙杰杰 袁位高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对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主要分布区51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优势木高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并利用126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之间关系,得出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的最... 对浙江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主要分布区51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优势木高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并利用126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之间关系,得出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361 8X+4.497 9,模型的拟合度R^2=0.796 5(X表示胸径,Y表示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137 9X+0.858 9,模型的拟合度R^2=0.881 6(X表示胸径,Y表示冠幅)。通过对3株50年生杉木人工林大径级林分优势木的树干解析,研究大径级杉木人工林优势木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生长率都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树高较为明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时分别为5.278 7%,15.069%,25.895%;而50年生时仅为0.273 3%,0.186 9%,0.921 7%。研究提出杉木人工林目标树经营的发育阶段划分、合理密度、目标树数量等关键经营技术参数,为杉木人工林的目标树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目标树 发育阶段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