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焦根龙 李志忠 +4 位作者 潘永勤 孙国栋 周霖 周志刚 林永新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和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通过开窗减压或半椎板减压,在伤椎和正常椎体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术后定期记录椎体高度、神经功能和后突角变化情况。结... 目的探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和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通过开窗减压或半椎板减压,在伤椎和正常椎体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术后定期记录椎体高度、神经功能和后突角变化情况。结果 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5年,伤椎骨愈合时间为2~4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bb’s角较术前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有好转。结论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减压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在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焦根龙 李志忠 《现代医院》 2014年第11期135-136,139,共3页
骨科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其它医学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骨科临床医学生,需要探索出更符合目前教育体系的教学模式。本文利用了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依据,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骨科实践教学方法,观察该方法在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骨科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性关节炎合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误诊治疗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根龙 李志忠 +3 位作者 赵明杰 潘永勤 林永新 周志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53-55,共3页
血友病性关节炎(HA)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VIII或IX缺陷导致关节出血,引起滑膜炎、骨质破坏、关节运动障碍的出血性关节病。国内对HA的报道较少,合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 血友病性关节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成骨成脂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国栋 李志忠 +5 位作者 王晶 林永新 洪亮 吴波文 焦根龙 邵建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获取及培养增殖的方法并鉴定;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UCMSCs,通过传代培养、扩增,倒置光学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 目的探讨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获取及培养增殖的方法并鉴定;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UCMSCs,通过传代培养、扩增,倒置光学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体外向成骨、脂肪方向诱导分化,并通过特异性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采用酶消化法能有效分离纯化hUCMSCs。接种24 h,贴壁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型、多边形或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P3、P7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第3代细胞强烈表达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经成骨诱导分化后4周,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经成脂诱导3周,油红O染色呈阳性,有明显的脂滴出现。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套体外稳定培养扩增hUCMSCs的方法。所培养的细胞成分单一、扩增迅速、生物学形状稳定,并能使其在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有望成为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和骨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隋杰 李志忠 +3 位作者 林永新 孙国栋 焦根龙 任炼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9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PVP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X线片测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9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PVP治疗和保守治疗。通过X线片测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后倾角(θ角)。观察治疗后1 a两组患椎邻近椎体的退变情况及骨折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术后1 a患椎上下椎体前缘压缩率、中柱压缩率及θ角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1)。手术组术后1 a发生患椎邻近椎体骨折5例(16.7%),对照组无邻近椎体骨折发生(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加速患椎邻近椎体退变,并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椎退变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志刚 李志忠 +2 位作者 焦根龙 孙国栋 隋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定... 目的观察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复查X线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定,以疼痛改善率表示。结果 48例中46例(96%)疼痛明显缓解,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本组术后2 a疼痛改善率为83.6%±4.4%,X线检查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为17.20°±5.37°,平均矫正率为56%。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1例,当即修补,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出现背升肌力下降1例,臀部疼痛2例,对症治疗后均改善。随访24~48个月,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现象,无假关节形成,Cobb角、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退变性腰椎侧弯 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融合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泵应用管理路径的构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洁微 李艳萍 +9 位作者 卢筱华 周佩如 陈伟菊 周燕 陈晓宇 刘雪彦 陈庆玲 黄定一 焦根龙 钟敏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泵应用管理路径,为医护人员实施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参考胰岛素泵治疗管理指南、护理管理规范、专家共识等;根据国内外血糖管理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结合医院围手术期血糖... 目的构建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泵应用管理路径,为医护人员实施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参考胰岛素泵治疗管理指南、护理管理规范、专家共识等;根据国内外血糖管理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结合医院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现状和实践经验,通过规范分析、归纳总结,按照临床路径制定的方法和原则编制形成初稿,再由研究小组经过12次小组共识会议反复讨论及试运行后形成终稿。结果制定了以时间-项目为框架的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泵应用管理路径。管理路径表单包含3个阶段6个环节,即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6个环节即胰岛素泵治疗(入院当天)、胰岛素泵治疗(第1天~术前1 d)、胰岛素泵治疗(手术当天)、胰岛素泵治疗(术后第1天)、胰岛素泵治疗(术后第2天~撤泵前1 d)、胰岛素泵治疗(撤泵当天),每个环节均有医护人员清晰的工作内容。结论构建了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泵应用管理路径。管理路径的时间点、工作内容、人员分工明确,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高血糖患者 胰岛素泵 管理路径 糖尿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