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铁基硫酸盐正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世讲 王哲 +1 位作者 王伟 焦树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9,共15页
近年来,锂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问题日益突出。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料丰富、成本低等特点使得研究热度持续升高。在钠离子电池体系中,正极材料的性能对电池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开发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正... 近年来,锂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问题日益突出。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料丰富、成本低等特点使得研究热度持续升高。在钠离子电池体系中,正极材料的性能对电池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开发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正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铁基硫酸盐正极材料因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和工作电压高而备受关注。本文全面总结了铁基硫酸盐正极材料的特点与研究进展,特别是alluaudite-type Na_(2+2x)Fe_(2-x)(SO_(4))_(3),具有稳定的框架结构和约3.8 V的工作电压,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高性能正极材料。此外,本文还比较了采用不同方法合成的样品的物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能,旨在通过总结和分析这些关系来阐明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最后讨论了铁基硫酸盐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其性能优化策略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硫酸盐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_(2)@PANI正极材料构筑及其在铝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雷海萍 魏天威 +2 位作者 罗乙娲 涂继国 焦树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4,共11页
本文以聚苯胺(PANI)复合硫化钴(CoS_(2))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正极材料CoS_(2)@PANI,并对其在铝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S_(2)和CoS_(2)@PANI正极材料具有非均... 本文以聚苯胺(PANI)复合硫化钴(CoS_(2))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正极材料CoS_(2)@PANI,并对其在铝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S_(2)和CoS_(2)@PANI正极材料具有非均匀的微米颗粒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发现CoS_(2)@PANI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Al-CoS_(2)电池的首圈放电比容量约为100 mA·h/g,而Al-CoS_(2)@PANI电池的首圈放电比容量约为230 mA·h/g,循环100圈后,比容量还保持在196 mA·h/g。以上结果均表明,CoS_(2)@PANI正极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铝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展示PANI材料在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CoS_(2)@PANI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法电解合成聚苯胺 被引量:11
3
作者 焦树强 彭霞辉 +2 位作者 周海晖 陈金华 旷亚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8-1121,共4页
在 0 .2 mol/ L苯胺和 0 .5 mol/ L H2 SO4介质中采用脉冲电流法电解合成聚苯胺 (PANI)膜 .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与恒电流法相比 ,脉冲电流法制得的 PANI膜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 .扫描电镜 (SEM)对膜层的微观形貌观察发现 ,这种特殊的聚... 在 0 .2 mol/ L苯胺和 0 .5 mol/ L H2 SO4介质中采用脉冲电流法电解合成聚苯胺 (PANI)膜 .循环伏安研究表明 ,与恒电流法相比 ,脉冲电流法制得的 PANI膜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 .扫描电镜 (SEM)对膜层的微观形貌观察发现 ,这种特殊的聚苯胺膜层呈纳米纤维状结构 ,不同于恒电流法制取的颗粒状 PANI膜 .讨论了脉冲通断比和频率对于膜层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法 电解合成 聚苯胺 恒电流法 循环伏安法 导电聚合物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聚苯胺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宏 陈劲松 +3 位作者 周海晖 焦树强 陈金华 旷亚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3-597,共5页
采用脉冲电流方法(PGM)合成了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导电聚苯胺(PANI).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层观察表明,PANI膜是由直径约为100 nm的掺杂态聚苯胺纤维交织而成.以纳米纤维状聚苯胺组成电化学电容器,研究了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并与恒电流方法(GM... 采用脉冲电流方法(PGM)合成了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导电聚苯胺(PANI).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层观察表明,PANI膜是由直径约为100 nm的掺杂态聚苯胺纤维交织而成.以纳米纤维状聚苯胺组成电化学电容器,研究了其电化学电容性能,并与恒电流方法(GM)制备的颗粒状PANI电容器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沉积电量下,PGM制备的纳米纤维状PANI电化学电容器比颗粒状PANI电化学电容器具有更大的电容容量,其电化学电容器的比电容可高达699 F·g~1,能量密度为54.6 Wh·kg-1.并且该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法 电化学电容器 纳米纤维聚苯胺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微粒修饰纳米纤维聚苯胺电极对甲醇氧化电催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海晖 焦树强 +2 位作者 陈金华 魏万之 旷亚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4,共6页
以脉冲电流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状聚苯胺(PANI)为Pt催化剂载体,用它制备了甲醇阳极氧化的催化电极Pt/(nano-fibularPANI).研究结果表明,Pt/(nano-fibularPANI)电极对甲醇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并有协同催化作用.在相同的Pt载量条件下,P... 以脉冲电流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状聚苯胺(PANI)为Pt催化剂载体,用它制备了甲醇阳极氧化的催化电极Pt/(nano-fibularPANI).研究结果表明,Pt/(nano-fibularPANI)电极对甲醇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并有协同催化作用.在相同的Pt载量条件下,Pt/(nano-fibularPANI)电极比Pt微粒修饰的颗粒状聚苯胺电极Pt/(granularPANI)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此外,Pt的电沉积修饰方法同样影响Pt/(nano-fibularPANI)电极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活性.脉冲电流法沉积Pt形成的复合电极较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得到的Pt复合电极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微粒修饰 纳米纤维聚苯胺电极 甲醇氧化 电化学催化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反相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春玉 周海晖 +3 位作者 曾伟 焦树强 罗胜联 旷亚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3,共5页
分别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与正己烷、正己醇和水构成反相微乳液.研究了水相H+浓度、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水相H+浓度可大幅度提高... 分别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与正己烷、正己醇和水构成反相微乳液.研究了水相H+浓度、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对微乳液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水相H+浓度可大幅度提高反相微乳液的导电能力,当H+浓度由1.0mol·L-1增加到10mol·L-1时,微乳液的电导率可提高1 ̄2个数量级.当水相H+浓度为10mol·L-1时,微乳液的电导率随溶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水油体积比为3∶10时,两种体系的电导率均达到3200μS·cm-1.TritonX-100浓度对微乳液的电导率影响较大,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而CTAB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较小,电导率随其浓度增加略有减小;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使非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下降,而使阳离子型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先增大,然后减小,呈骆峰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电导率 H+浓度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活化赤泥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吸附净化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凯 李一飞 +1 位作者 焦树强 朱鸿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82-3188,共7页
采用一种活化赤泥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净化。考察吸附剂用量、pH值、亚甲基蓝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活化赤泥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稀柠檬酸活化处理可显著提高赤泥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效率;吸附率随吸附剂... 采用一种活化赤泥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净化。考察吸附剂用量、pH值、亚甲基蓝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活化赤泥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稀柠檬酸活化处理可显著提高赤泥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效率;吸附率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加,随初始亚甲基蓝浓度和温度升高而降低;测得活化赤泥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0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计算出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9.88 kJ/mol。对吸附过程焓和熵值的计算结果表明,活化赤泥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柠檬酸 活化 吸附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金属新型冶金技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鸿民 焦树强 宁晓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7-43,63,共7页
尽管金属钛及其合金具有非常优异的机械性能,很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而且钛的矿藏资源在地球上也非常丰富,但全球金属钛的产量不到原铝产量的1%,也不到钛白粉产量的1/1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钛金属生产方式,Kroll法... 尽管金属钛及其合金具有非常优异的机械性能,很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而且钛的矿藏资源在地球上也非常丰富,但全球金属钛的产量不到原铝产量的1%,也不到钛白粉产量的1/1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钛金属生产方式,Kroll法的成本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十种新型的钛金属生产方式被提出,包括新的金属热还原,氯化物电解,氧化物熔体电解,氧化物固体电解以及复合阳极电解的方式。对上述新型钛生产工艺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及钛合金 冶金技术 金属热还原 熔盐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_xO_(1-x)在450℃LiCl-KCl体系中的阳极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宁晓辉 焦树强 朱鸿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8,共3页
采用化学、电化学—气相质谱分析联用等方法详细研究了TiCxO1-x固溶体在450℃LiCl-KCl熔盐体系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CxO1-x固溶体在450℃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与在750℃NaCl-KCl体系中相同,TiCxO1-x固溶体在LiCl-KC... 采用化学、电化学—气相质谱分析联用等方法详细研究了TiCxO1-x固溶体在450℃LiCl-KCl熔盐体系中的阳极溶解行为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CxO1-x固溶体在450℃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与在750℃NaCl-KCl体系中相同,TiCxO1-x固溶体在LiCl-KCl体系450℃下可发生电化学溶解,Ti以低价钛离子的形式溶入熔盐中,同时C和O以CO的气体形式放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xO1-x固溶体 LiCl-KCl体系 电化学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0℃下合成Ti-C-O固溶体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起 王泽宇 +2 位作者 肖九三 焦树强 朱鸿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22,共4页
以TiC和TiO_2为原料在900℃烧结得到了与USTB钛电解工艺所用阳极原料类似的Ti-C-O固溶体,并对该固溶体在750℃NaCl-KCl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固溶体可以发生电化学溶解,钛元素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熔盐中,碳元素和... 以TiC和TiO_2为原料在900℃烧结得到了与USTB钛电解工艺所用阳极原料类似的Ti-C-O固溶体,并对该固溶体在750℃NaCl-KCl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固溶体可以发生电化学溶解,钛元素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熔盐中,碳元素和氧元素则以CO为主、CO_2为辅的气体形式析出。以该固溶体为阳极进行恒电流电解,最终在阴极得到了金属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O固溶体 电化学溶解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参数对LiCl-NaCl-KCl-TiCl_x熔盐体系沉积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龙 朱骏 +2 位作者 宋阳 卢建红 焦树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8-1074,共8页
以TA3钛板为阳极,纯镍板为阴极,在550℃的LiCl-NaCl-KCl-TiCl_x体系中,研究钛离子阴极电化学行为;同时研究脉冲电解参数对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上Ti^(3+)的电化学行为是经放电变成Ti^(2+)再进一步被还原成Ti的过程;与恒电... 以TA3钛板为阳极,纯镍板为阴极,在550℃的LiCl-NaCl-KCl-TiCl_x体系中,研究钛离子阴极电化学行为;同时研究脉冲电解参数对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上Ti^(3+)的电化学行为是经放电变成Ti^(2+)再进一步被还原成Ti的过程;与恒电流电解相比,脉冲电解更易得到致密沉积产物,且产物结晶度更高、氧氮含量更低;脉冲电解参数对阴极产物沉积形貌有重要影响,电解周期(t_c)为10min时,通断比(n)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阴极产物长大,且阴极电流效率低。最佳脉冲电解条件为阴极电流密度0.3A/cm^2、通电周期20min、通断比(n)1,此时获得的阴极产物结晶度高,颗粒尺寸大且产物致密,电流效率达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熔盐电解 阴极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电极过程可视化与定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思奇 李娜 +2 位作者 陈浩森 焦树强 宋维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5-817,共23页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明确了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对发展新能源电池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在电池服役过程中,电极过程反映了电化学系统中的工作机制与演化规律,随着高比能电池体系的开发...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明确了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对发展新能源电池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在电池服役过程中,电极过程反映了电化学系统中的工作机制与演化规律,随着高比能电池体系的开发应用以及单体电池体积的增大,电池电极过程的不均匀程度更加突出。然而,电池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存在多尺度、多层级、多过程、多步骤及多场耦合的复杂特点。本综述重点整理了不同活性离子体系电池的电极过程,包括液相传质、表面电子转移、固相扩散三个主要步骤,并以高比能电池、功率型电池、长寿命电池为例,分析了电位、过电位、扩散系数、不同尺度的几何参数等对各种电池设计目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尺度下电极过程的非均匀对电池性能衰减的影响机制。基于已开发的电极过程可视化方法与定量化分析技术,系统总结了锂离子电池与铝电池的典型电极过程,深入分析了这两类电池电极过程的差异,为基于理解电极过程设计材料体系与优化电池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建立电极过程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展望了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为科学指导电池设计与制造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池 电极过程 多尺度 原位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ZSP陶瓷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钠离子熔盐中的稳定性
13
作者 涂继国 常诚 +3 位作者 冯鑫 罗乙娲 孟龙 焦树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81-4188,共8页
开发能长期使用、电位可靠、重现性好的参比电极是熔盐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玻璃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熔盐体系中难以实现离子传导及稳定液接电位等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以Na^(+)离子导电陶瓷Na_(3)Zr_(2)Si_(2)PO_(12)(NZ... 开发能长期使用、电位可靠、重现性好的参比电极是熔盐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玻璃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熔盐体系中难以实现离子传导及稳定液接电位等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以Na^(+)离子导电陶瓷Na_(3)Zr_(2)Si_(2)PO_(12)(NZSP)为隔膜,适用于低温Na^(+)离子熔盐体系的新型Ag/AgCl参比电极;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该Ag/AgCl参比电极的稳定性和电位重现性。结果表明:NZSP隔膜能有效阻挡隔膜两端液相之间的互相扩散,Ag/AgCl参比电极的电阻低至300Ω,显示出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多次重复使用后,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变化仅±5 mV,显示出优异的电极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特性。总的来说,基于NZSP陶瓷隔膜的新型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Na^(+)离子熔盐体系中表现出电位稳定、响应快速及长期使用再现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钠离子熔盐 Ag/AgCl参比电极 NZSP陶瓷 离子电导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非晶Si2N2O粉末的SPS烧结及烧结体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起 焦树强 +1 位作者 朱鸿民 赵世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58-63,共6页
通过低温还原,以Si_2OCl_6为原料,以Na溶液为还原剂,在液氨溶液中成功合成了纳米非晶态Si_2N_2O粉末.在不加任何烧结助剂的条件下,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了致密的陶瓷块体.制得的纳米非晶粉末颗粒尺寸约为20 nm,XRD结果显示样品在1 ... 通过低温还原,以Si_2OCl_6为原料,以Na溶液为还原剂,在液氨溶液中成功合成了纳米非晶态Si_2N_2O粉末.在不加任何烧结助剂的条件下,通过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了致密的陶瓷块体.制得的纳米非晶粉末颗粒尺寸约为20 nm,XRD结果显示样品在1 100℃开始晶化.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的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能,致密块体在1 600℃下经过20 h氧化后,其增重仅有1.1%,烧结块体的力学性能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烧结温度高于1 500℃时,继续增加烧结温度力学性能的增加趋势变得平缓.1 500℃烧结样品的维氏硬度、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了19.6 GPa,440 MPa和4.1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氨 纳米 非晶 Si2N2O粉末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对化学铜二元络合剂体系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建红 邓小梅 +3 位作者 阎建辉 涂继国 王明涌 焦树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39-542,548,共5页
二元络合剂化学镀铜体系相较于一元络合体系,因增大了对沉积反应的调控空间而备受关注,稳定剂是二元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当前关于稳定剂在二元络合体系中的作用规律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2,2′-联吡啶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四羟丙基... 二元络合剂化学镀铜体系相较于一元络合体系,因增大了对沉积反应的调控空间而备受关注,稳定剂是二元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当前关于稳定剂在二元络合体系中的作用规律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2,2′-联吡啶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四羟丙基乙二胺(THPED)化学镀铜二元络合体系为稳定剂,测试了体系的电化学特征和镀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活性离子的吸附差异,化学镀铜的二元络合体系混合电位分为诱导、过渡和稳定三个反应过程,发现2,2′-联吡啶使体系的混合电位值负向移动的趋势放缓。线性伏安法扫描数据表明,由于2,2′-联吡啶在反应电极表面的吸附,减缓了铜络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还原峰电流密度下降了34.3%,沉积反应受阴极还原步骤控制;镀层的沉积速率随2,2′-联吡啶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强络合作用抑制了Cu+氧化,起到了稳定镀液的作用。通过SEM、EDS和XRD揭示,加入了2,2′-联吡啶后二元体系所制备的化学镀层呈均匀致密的菱形颗粒状,晶界面清晰分明,具有较高的纯度,以及明显的(220)晶面择优取向趋势,这与2,2′-联吡啶定向吸附在(111)、(200)生成方向抑制这二类晶面的生长,而在(220)生长方向吸附微弱从而抑制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化学镀铜 混合电位 晶面择优取向 定向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离子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诺 郭轲 +2 位作者 郭玉玺 王伟 焦树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铝离子电池因其原材料成本低,金属铝负极理论容量高,以及整个电池体系的高安全性而被认为是“后锂时代”储能系统的有力候选者。目前,铝离子电池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正极材料方面,然而电解质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液态还是固态铝... 铝离子电池因其原材料成本低,金属铝负极理论容量高,以及整个电池体系的高安全性而被认为是“后锂时代”储能系统的有力候选者。目前,铝离子电池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正极材料方面,然而电解质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液态还是固态铝离子电池中,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安全性都具有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有关铝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究报道迅速增加。基于此,文中综述了铝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水系电解质和非水系离子液体、无机熔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探讨了不同电解质体系在电化学窗口、稳定性、工作温度条件、离子电导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电池 电解质 研究进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on electroactivity of polyaniline
17
作者 周海晖 焦树强 +3 位作者 李松林 罗胜联 魏万之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on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in 0.5mol·L-1 H2SO4 solution by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The effects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on the electroac...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on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in 0.5mol·L-1 H2SO4 solution by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The effects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on the electroactivity of polyanili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activity of polyaniline film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synthetic conditions, such as the ratio of “on time” to “off time”(ton/toff), frequency, monomer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mean current density. Different electroactivities of polyaniline are caused by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 polyaniline. The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has higher electroactivity than polyaniline with other morphologies.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mean current density of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13mA·cm-2, ton/toff 1, frequency 200Hz, monomer concentration 0.3mol·L-1 and temperature 20℃, nano-fibrous polyaniline film with the highest electroactivity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nano-fiber MORPHOLOGY ELECTRO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