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种质资源果实质地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薛晓芳 焦文丽 +5 位作者 苏万龙 任海燕 王永康 石美娟 李登科 赵爱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8-1328,共11页
旨在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枣果实质地品质鉴定评价方法,为枣种质资源质地品质精准鉴定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50份枣种质脆熟全红期果实为试材,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鉴定果实质地品质,并对果实质地品质进行感官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果... 旨在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枣果实质地品质鉴定评价方法,为枣种质资源质地品质精准鉴定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50份枣种质脆熟全红期果实为试材,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鉴定果实质地品质,并对果实质地品质进行感官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果皮穿刺强度、果皮破裂距离、果皮韧性、皮肉跌落脆性、果肉平均坚实度和果肉纤维指数6项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为18.31%~40.40%。口感感官评价方法鉴定的果皮厚度、果肉质地和果肉粗细在不同种质间差异较大。质构仪分析得到的各项参数与感官评价参数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果皮穿刺强度、果皮破裂距离、果皮韧性、果肉平均坚实度和果肉纤维指数5项指标均与感官评价的果肉质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纤维指数与感官评价的果皮厚度、果肉质地和果肉粗细间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2、-0.364和-0.549。因子分析共提取两个主因子,包括果皮韧性、果肉平均坚实度和皮肉跌落脆性3项指标,累积贡献率为75.909%。基于因子分析结果,采用系统聚类法将50份供试种质分为3个类群,根据质地参数特征,分别将其定义为皮厚质密群、皮薄质疏群和中间类群。本研究建立了质构仪检测枣果质地品质的标准体系,可用于枣果实质地品质的精准鉴定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穿刺 质地品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品种资源果实的糖酸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薛晓芳 赵爱玲 +7 位作者 焦文丽 王永康 任海燕 石美娟 苏万龙 李毅 刘丽 李登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1,共12页
糖和酸是构成果实风味的重要物质,鉴定评价枣品种资源果实的糖酸风味,比较不同资源间的糖酸风味构成差异,建立枣品种资源果实糖酸风味评价体系,对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10份枣资源脆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 糖和酸是构成果实风味的重要物质,鉴定评价枣品种资源果实的糖酸风味,比较不同资源间的糖酸风味构成差异,建立枣品种资源果实糖酸风味评价体系,对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10份枣资源脆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及糖组分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1)10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在9.81%~34.70%,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度值和总糖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蔗糖含量的范围差异最大,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4.54倍。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可滴定酸、甜度值、固酸比和糖酸比等8项指标符合正态分布,可溶性固形物和甜酸比不符合正态分布。(2)果糖、葡萄糖、蔗糖与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甜度值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与固酸比、糖酸比和甜酸比间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固酸比、糖酸比、甜酸比两两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为91.781%。结合各项指标的聚类分析,筛选出果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5项评价枣果实糖酸风味的指标。(4)基于5项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210个枣品种分为5个类群,根据各类群不同指标的含量特征,分别定义为低蔗糖型、高酸型、果糖优势型、中间型和蔗糖优势型,其中蔗糖优势型包含的种质最多。可用果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5项指标对枣果实糖酸风味进行评价,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类群资源的糖酸指标特点进行针对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资源 糖酸风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焦文丽 《种子科技》 2019年第2期38-38,41,共2页
现如今,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大力提倡的是要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选取恰当的发展战略是关键。其中的林业生态发展战略是根本,也是目前林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的... 现如今,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大力提倡的是要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选取恰当的发展战略是关键。其中的林业生态发展战略是根本,也是目前林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所在,也就是说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法,提升林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生态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