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XLPE电缆阻水缓冲层烧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青 焦宇阳 +4 位作者 尚英强 郑天宇 刘明亮 朱梦瑶 李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试验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实时监测烧蚀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接触不良与受潮是引发烧蚀的必要条件,当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接触良好位置附近的空隙处会产生电场集中,含水率达到5%时即可引发局部放电。接触良好区域的缓冲层因容性电流集中产生局部温升,含水率达到25%时局部温度可达烧蚀起始阈值。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烧蚀现象仅在铝电极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发生,接触良好时仅出现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会产生高阻白色粉末,使得电压和温度稳定上升,伴随局部放电的发生,此时电压最高可达147 V,温度最高可达187.8℃,导致缓冲层部分聚酯纤维熔断,进一步引发电流集中,最终导致阻水缓冲层材料的热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 缓冲层烧蚀 电-热-流仿真分析 模拟烧蚀试验 局部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缆隧道修复的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大为 郑天宇 +3 位作者 焦宇阳 王健 朱乐喜 崔圣爱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电缆隧道所处地下环境复杂,受地层变形及腐蚀性介质影响结构裂损及渗漏水等问题严重.目前所采用的传统修复材料对于短时间内解决电缆隧道劣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性能无法保障.采用玄武岩纤维棒(BFB)作为增韧组分,设计玄武岩纤... 电缆隧道所处地下环境复杂,受地层变形及腐蚀性介质影响结构裂损及渗漏水等问题严重.目前所采用的传统修复材料对于短时间内解决电缆隧道劣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性能无法保障.采用玄武岩纤维棒(BFB)作为增韧组分,设计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修复材料,研究BFB不同体积掺量下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获得其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基于抗折试验荷载-挠度曲线,采用ASTM C1018韧性评价标准计算韧性指数.依据单轴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极限拉伸应变.采用CT测试技术及图像分析软件Avizo分析玄武岩纤维棒高韧性水泥基材料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明显提高,但其抗压强度随BFB体积掺量的提高呈缓慢降低趋势.当BFB体积掺量为2.5%时,复合材料抗折韧性最佳,韧性指数为I5=8.36,I10=17.86.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后,试件的极限拉伸应力和极限拉伸应变显著提升,脆性有明显改善,当纤维棒体积掺量为3.0%时,极限拉伸应变达为4.68%,且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同时,掺入玄武岩纤维棒对复合材料孔隙结构影响很小,提高纤维棒掺量,孔隙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对于老旧电缆隧道渗漏水修复加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电缆隧道 裂损修复 高韧性玄武岩纤维棒水泥基材料 抗折强度 单轴拉伸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受阻硫脲键的自修复硅橡胶的绝缘性能
3
作者 丁一铭 焦宇阳 +2 位作者 翟涵君 吕泽鹏 马宪伟 《电工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0-158,共9页
含有动态受阻硫脲键的有机硅是一种新型智能绝缘材料,可用于电力设备和电子器件。目前关于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机械性能的修复效率,较少关注其绝缘性能。为研究自修复材料在电气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该文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体... 含有动态受阻硫脲键的有机硅是一种新型智能绝缘材料,可用于电力设备和电子器件。目前关于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机械性能的修复效率,较少关注其绝缘性能。为研究自修复材料在电气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该文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体,通过对苯二异硫氰酸酯和氨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合成动态硫脲键,利用无水哌嗪提供空间位阻结构,同时采用三(2-氨乙基)胺调整分子链结构,研制了一种具有修复效果和良好绝缘性能的材料。基于拉伸试验、击穿和电导试验、宽带介电谱测试及热修复试验,对比样品修复前后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和介电性能,发现动态键的加入使材料具备自修复能力,且相对介电常数增加。随着交联密度的提高,样品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上升。该文可为开发同时具有修复性和绝缘性能的材料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材料 硫脲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绝缘性能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电荷和脱陷电流的油纸绝缘界面电荷与陷阱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青 刘志国 +4 位作者 马博翔 焦宇阳 陈荣佳 马运同 吕泽鹏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不同老化程度的变压器油纸材料中存在的油纸/油界面,在直流电场下空间电荷积聚特性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油纸绝缘体系的老化状态和绝缘性能。用一种型号的绝缘纸和两种型号的绝缘油材料分别制作油纸/油双层试样,分别测试了不同油纸... 不同老化程度的变压器油纸材料中存在的油纸/油界面,在直流电场下空间电荷积聚特性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油纸绝缘体系的老化状态和绝缘性能。用一种型号的绝缘纸和两种型号的绝缘油材料分别制作油纸/油双层试样,分别测试了不同油纸材料组合试样的空间电荷分布和极化/去极化电流变化,根据空间电荷分析界面电荷的特性,提取界面势垒参数,并利用极化/去极化电流研究脱陷电流的变化规律,发现了陷阱特征参数与界面样本势垒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界面电荷 脱陷电流 陷阱参数 极化/去极化电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楼梯疏散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焦宇阳 马鸿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615,共5页
为避免社会力模型仿真中的重叠及刚性碰撞现象,修正其人体弹性系数,通过模拟仿真确定系数参考范围。引入下降速度心理力,行人通过判定实际速度与期望速度控制减速行为,改进传统社会力模型二维特性,在三维楼梯空间验证社会力模型可行性... 为避免社会力模型仿真中的重叠及刚性碰撞现象,修正其人体弹性系数,通过模拟仿真确定系数参考范围。引入下降速度心理力,行人通过判定实际速度与期望速度控制减速行为,改进传统社会力模型二维特性,在三维楼梯空间验证社会力模型可行性。验证了在楼梯疏散中相对速度因素影响人员心理并限制疏散速度,仿真结果符合真实疏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模型 楼梯疏散 人体弹性系数 速度心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模糊优化的火灾疏散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焦宇阳 马鸿雁 刘世松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1-1194,共4页
对人员因素、建筑因素、火灾环境因素三种火灾疏散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应用模糊逻辑制定与生理因素、期望速度、恐慌程度相关的疏散速度模糊优化规则;基于FDS对某高层建筑火灾状况进行烟气数值模拟;采用Pathfinder参考人员特性及火灾状... 对人员因素、建筑因素、火灾环境因素三种火灾疏散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应用模糊逻辑制定与生理因素、期望速度、恐慌程度相关的疏散速度模糊优化规则;基于FDS对某高层建筑火灾状况进行烟气数值模拟;采用Pathfinder参考人员特性及火灾状况分析数据对人员进行疏散仿真。通过多因素结合的联合仿真,优化了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系统,提升了仿真系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火灾疏散 模糊规则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世松 马鸿雁 焦宇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4-798,共5页
以某高层办公楼为例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研究。分别利用PyroSim和Pathfinder仿真软件建立该办公楼的火灾模型和疏散模型,通过对不同区域烟气层高度、烟气温度、能见度以及CO浓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区域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 以某高层办公楼为例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研究。分别利用PyroSim和Pathfinder仿真软件建立该办公楼的火灾模型和疏散模型,通过对不同区域烟气层高度、烟气温度、能见度以及CO浓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区域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并采用Pathfinder对有无人员引导作用以及有无电梯参与疏散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在火灾情况下人员引导作用以及电梯的使用可以大幅减少人员必须安全疏散时间RSET,提高了疏散效率。针对火灾易波及区域的特殊情况,采用PyroSim和Pathfinder联合仿真,对疏散过程做进一步优化,使仿真结果更加接近于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人员疏散 联合仿真 电梯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变色微胶囊环氧复合绝缘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黄小羽 王文婷 +2 位作者 焦宇阳 冀然 高建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6,共6页
本文制备了热致变色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绝缘材料(TEP),并对其工频介电常数(ε_(r))、介质损耗因数(tanδ)以及直流电导率(σ)的温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绝缘材料介电常数的温度特性在70℃时存在拐点,当温度低于70℃时,ε_(r)随... 本文制备了热致变色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绝缘材料(TEP),并对其工频介电常数(ε_(r))、介质损耗因数(tanδ)以及直流电导率(σ)的温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绝缘材料介电常数的温度特性在70℃时存在拐点,当温度低于70℃时,ε_(r)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当温度高于70℃时,ε_(r)随温度的变化率显著下降。tanδ在温度为50~70℃内显著降低。而添加热致变色微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复合绝缘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在热致变色温度区间50~70℃内,热致变色微胶囊内部会发生固液相变,这是导致ε_(r)和tanδ特殊温度特性的主要原因。在固液相变过程中,微胶囊内芯材的分子活性逐渐增强,使其随外电场转向极化所需克服的阻力减小,导致ε_(r)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tanδ显著降低。当微胶囊内芯材全部转变为液态后,其分子活性随温度变化程度减小,导致ε_(r)随温度的变化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环氧绝缘 热致变色 介电常数 介质损耗因数 直流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