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航天器原子氧通量仿真软件AOFS的验证计算 |
焦子龙
姜海富
姜利祥
刘宇明
徐焱林
李涛
乔世英
|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
2024 |
0 |
|
2
|
深空探测用微流星体环境模型综述 |
焦子龙
姜利祥
刘宇明
徐焱林
王鹏
|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
2024 |
0 |
|
3
|
利用色质谱方法检测卫星真空热试验污染物成分 |
焦子龙
庞贺伟
易忠
杨东升
臧卫国
于钱
|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4
|
卫星真空热试验污染物成分分析 |
焦子龙
庞贺伟
易忠
杨东升
臧卫国
于钱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09 |
12
|
|
5
|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污染物成分分析 |
焦子龙
庞贺伟
易忠
杨东升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10 |
11
|
|
6
|
利用并行八叉树划分技术开展复杂构型航天器放气污染分析研究 |
焦子龙
姜利祥
黄建国
孙继鹏
朱云飞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16 |
3
|
|
7
|
分子污染光学效应试验研究 |
焦子龙
杨东升
庞贺伟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09 |
7
|
|
8
|
空间光学系统真空热试验污染控制经验综述 |
焦子龙
姜利祥
孙继鹏
黄建国
朱云飞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15 |
3
|
|
9
|
海洋卫星水色仪羽流污染DSMC模拟研究 |
焦子龙
庞贺伟
|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0
|
星载激光雷达系统污染增强损伤效应及防护试验研究 |
焦子龙
姜利祥
孙继鹏
黄建国
朱云飞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17 |
3
|
|
11
|
航天器分子污染返回流计算方法 |
焦子龙
庞贺伟
|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2
|
原子氧作用下聚合物薄膜材料表面形貌变化研究综述 |
焦子龙
姜利祥
刘宇明
徐焱林
乔世英
姜海富
|
《装备环境工程》
CAS
|
2023 |
1
|
|
13
|
GEO卫星整星分子污染初步预估 |
焦子龙
杨东升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08 |
4
|
|
14
|
利用Simons模型研究卫星羽流污染 |
焦子龙
庞贺伟
杨东升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07 |
2
|
|
15
|
航天器分子污染计算方法综述 |
焦子龙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10 |
5
|
|
16
|
航天器分子污染返回流计算方法 |
焦子龙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08 |
5
|
|
17
|
QB50项目概述 |
焦子龙
|
《国际太空》
|
2015 |
3
|
|
18
|
基于蒙特卡罗射线追踪的航天器空间环境因素暴露通量统一计算方法 |
焦子龙
胡松林
姜利祥
黄建国
孙继鹏
朱云飞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19 |
6
|
|
19
|
低地球轨道原子氧-太阳远紫外协合效应地面试验条件探讨 |
焦子龙
姜海富
姜利祥
翟睿琼
杨艳斌
|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20
|
宇宙尘星载原位探测技术研究 |
焦子龙
姜利祥
李涛
孙继鹏
黄建国
朱云飞
|
《装备环境工程》
CAS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