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坡耕地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周一诺 马新 +4 位作者 刘文利 热伊罕古丽·喀迪尔 许冲 吴景贵 李建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2-813,共12页
水土流失是最为典型且长期持续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由于降雨的季节性分布和人为因素,坡耕地会发生水土流失。笔者分析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在时空角度上对坡耕地入渗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明有机物料对坡耕地入渗能力调控的路径。结果... 水土流失是最为典型且长期持续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由于降雨的季节性分布和人为因素,坡耕地会发生水土流失。笔者分析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在时空角度上对坡耕地入渗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明有机物料对坡耕地入渗能力调控的路径。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提升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较于对照(CK)处理,鸡粪处理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和饱和含水量均分别显著提升了134.79%和6.50%;鸡粪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最明显(4.41%);菌渣处理的毛管孔隙度提升最多(2.21%)。随着作物种植时间的增加,在第150天时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较第30天时均有提升,且施用有机物料后坡位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入渗拟合效果来看,Horton模型对该入渗过程拟合适用性最好。从结构方程模型来看,土壤水分特征、土壤孔隙特征以及土壤容重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起关键作用,且不同有机物料由于自身性质不同,对于土壤入渗调控路径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鸡粪处理对于土壤入渗性能的提升效果以及对土壤容重的减小效果最好,菌渣处理对于土壤孔隙特征以及土壤水分特征的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坡耕地 水分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热伊罕古丽·喀迪尔 刘文利 +4 位作者 周一诺 许冲 马新 吴景贵 李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6,共8页
为阐明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为期2 a的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单品种单播(T1)、两品种间作(T2)、三品种间作(T3)和四品种间作(T4)下根质量密度(RMD)、根长密度(RLD)与土壤团聚体粒级和稳定性指标[大于0.25... 为阐明玉米多品种间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为期2 a的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单品种单播(T1)、两品种间作(T2)、三品种间作(T3)和四品种间作(T4)下根质量密度(RMD)、根长密度(RLD)与土壤团聚体粒级和稳定性指标[大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R_(>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单品种单播相比,间作处理(T2~T4)的RMD、RLD、MWD、GMD、R_(>0.25)均呈递增趋势。与T1相比,T2、T3、T4处理的RMD分别显著(P<0.05)提高232%、657%、702%,RLD分别显著提高515%、1508%、1531%;干筛法测定的R_(>0.25)分别显著提高0.65、0.89、1.02百分点,MWD分别显著提高7.2%、10.7%、15.7%,GMD分别显著提高13.1%、21.1%、31.9%;湿筛法测定的R_(>0.25)分别显著提高4.34、9.42、11.81百分点,MWD分别显著提高19.6%、41.2%、54.9%,GMD分别显著提高27.0%、64.9%、87.8%。综上,玉米多品种间作可通过提高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等根系特征,改善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根系性质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