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不同部位蓖麻碱的含量及其杀虫活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进进 袁慧慧 +2 位作者 王金威 潘铁英 蓝闽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测定并比较了蓖麻Ricinus communis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蓖麻叶中蓖麻碱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蓖麻不同部位中蓖麻碱的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叶(1.00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测定并比较了蓖麻Ricinus communis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蓖麻叶中蓖麻碱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蓖麻不同部位中蓖麻碱的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叶(1.005%)>籽壳(0.568%)>饼粕(0.451%)>茎(0.429%)>籽仁(0.235%);不同生长期蓖麻叶中蓖麻碱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别,其中鲜绿叶中的含量最高。提取的蓖麻碱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施药72 h后对2龄幼虫的LC50值为0.3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蓖麻碱 高效液相色谱 甜菜夜蛾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 NMR和GC-MS法分析表征煤液化油 被引量:6
2
作者 羊丽君 潘铁英 +3 位作者 史新梅 蔺华林 张德祥 高晋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91,共4页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循环油饱和烃部分主要由C2-C2直链烷烃组成,芳香烃部分主要组成是烷基取代的氢化单环芳烃及少量的多环芳烃。而循环油经420℃“加氢”后饱和烃部分除了含C12~C27的直链烷烃,还有一些直链烷烃的异构体和环烷烃,芳香烃部分主要是双环、三环、四环芳烃,单环芳烃则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油 族组分分离 核磁共振氢谱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蔺华林 张德祥 +3 位作者 徐熠 羊丽君 潘铁英 高晋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对神华煤在连续液化装置的加氢液化油(试样1^#)和实验室获得的液化油(试样2^#)进行了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谱图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两种液化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式和相... 对神华煤在连续液化装置的加氢液化油(试样1^#)和实验室获得的液化油(试样2^#)进行了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谱图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两种液化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式和相关的结构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推测了模型分子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试样1^#和试样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8,299;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17H23N0.1S0.006O0.02和C23H21N0.02S0.002O0.1试样1^#的模型分子结构以含一个芳香环的部分氢化芳烃为主体;试样2^#主要以含3~4个芳香环的缩合芳烃为结构单元;两种试样芳香环上均存在取代基,但取代基的碳数不一样,且存在少量氮和氧形成杂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模型分子结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乙丙橡胶的^(13)C-NMR定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史新梅 潘铁英 +4 位作者 王复 罗会俊 贺彩霞 董师孟 虞宇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4,共4页
用 13C核磁共振波谱法对三元乙丙橡胶进行了研究 ,通过图谱中各个峰的积分值 ,并用特定的计算公式测定了三元乙丙橡胶中乙烯及第三单体乙叉降冰片烯的含量 ,为红外光谱批量的定量分析建立了基准化的标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乙叉降冰片烯 乙烯 核磁共振谱法 定量分析 碳13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对褐煤提质及其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鹏 王岚岚 +2 位作者 张德祥 鲁锡兰 潘铁英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了提高褐煤利用效率,强化水处理技术对褐煤提质的影响,采用高压反应釜对褐煤进行水热处理,考察了水热处理条件对煤低温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煤样的碳、氢含量增加,氧含量降低,水热处理对煤样有脱氧提质作用。处理温度... 为了提高褐煤利用效率,强化水处理技术对褐煤提质的影响,采用高压反应釜对褐煤进行水热处理,考察了水热处理条件对煤低温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煤样的碳、氢含量增加,氧含量降低,水热处理对煤样有脱氧提质作用。处理温度为260℃时,热解焦油产率相对提高19%,热解水产率降低了20%。通过固体核磁共振(NMR)分析可知,水热处理温度在180~260℃条件下,煤中分子有机结构中的弱化学键有一定断裂,含氧官能团逐步减少,热解水产率降低;芳香碳含量基本不变,芳香侧链增加,热解时容易断裂形成焦油,达到提高煤焦油产率之目的。但水热处理温度过高时,其热解焦油产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脱氧提质 低温热解 焦油 固体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内酯的核磁共振结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新梅 贺彩霞 +3 位作者 周丽芳 潘铁英 邹小卫 吴范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利用核磁共振中 1H、13C和 19F谱以及二维技术对含氟内酯的结构及空间构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为含氟内酯合成反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含氟内酯 核磁共振 化学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