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崇金谷园及其园林历史想象——人造自然的观念再造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逸炜 张春彦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作为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石崇金谷园在物质空间湮灭后仍持续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以观念再造的形式呈现。金谷园形象的时代流变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迁,进而引发对园林史料认识和历史叙述构建的反思。【方法】通过梳理和区分... 【目的】作为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石崇金谷园在物质空间湮灭后仍持续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以观念再造的形式呈现。金谷园形象的时代流变反映了自然观念的变迁,进而引发对园林史料认识和历史叙述构建的反思。【方法】通过梳理和区分西晋时期一手文献和后代文献,考察其中对金谷园特征的描述,阐述对金谷园认识和评价所具有的集体特征,结合自唐至清的金谷园绘画,进一步佐证对园林认知观念的变迁。【结果】发现自西晋到明清时期,文人对金谷园的描述逐渐从全景式的描写转向对楼阁建筑的关注,进而聚焦到陈设物,山石植物退为配景。这一过程中,金谷园从自然进入观念,逐渐成为文学意象和文化共识。【结论】提出金谷园的形象通过文人诗、文、画的不断重现和更新,由此指向对时间理解的再思考。文学和绘画作品是作者在其当下对过去的感知和重构,其中金谷园在诗文绘画中的不断重现保证了园林意象的绵延,对其时代性的解释更新赓续了园林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魏晋园林 历史想象 自然观 时间性 金谷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本枯山水庭园的《维摩诘经》经义象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潘逸炜 王计平 《南方建筑》 201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园林的独特形式,为了探索日本枯山水庭园的营造动机和思想渊源,结合文献和实例,通过分析枯山水庭园的营造背景、所在寺院的宗派特色及其在寺院中的位置,指出其与日本禅宗的联系;进而对其出现的佛教思想和禅宗典籍的研究...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园林的独特形式,为了探索日本枯山水庭园的营造动机和思想渊源,结合文献和实例,通过分析枯山水庭园的营造背景、所在寺院的宗派特色及其在寺院中的位置,指出其与日本禅宗的联系;进而对其出现的佛教思想和禅宗典籍的研究,推断《维摩诘经》经义对枯山水景观的营造有重要影响。对照经本的经义及注疏,发现枯山水庭园所表现的大千世界、般若正见、宴坐修行等象征特点皆在《维摩诘经》中能够得到印证,因此《维摩诘经》经义是枯山水的重要意向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园林 枯山水 维摩诘经 日本佛教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