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重量及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迪光 郭盛兰 +1 位作者 刘唐威 庞玉生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 (3DE)技术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DCM)中的实用性、准确性 ,并分析 DCM左室重量(L VMASS)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DCM组共 39例 ,正常自愿组 2 0例 ,均分别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3DE测量L VMASS、左心功能 ...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 (3DE)技术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DCM)中的实用性、准确性 ,并分析 DCM左室重量(L VMASS)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DCM组共 39例 ,正常自愿组 2 0例 ,均分别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3DE测量L VMASS、左心功能 ,分别比较两组中 2 DE、3DE所得的 L VMASS、左心功能 ;将 3DE所测的 L VMASS、左心功能作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自愿组中 2 DE、3DE测量 L VMASS、左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DCM组 L VMAS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容积 2 DE、3DE所得值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2 DE所得值有所低估 ,左心 EF、SV的 2 DE、3DE各所得值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3DE所得 L VMASS与左心功能 EF呈负相关 ,r=- 0 .897。DCM患者左室各节段整体活动减弱。结论 :3DE重建 DCM左心室安全、准确、可行 ,能较准确地判断 DCM的心肌重量、心功能。对心腔明显扩大变形者 3DE测值有异于 2 DE,2 DE可能低估测值。L VMASS与左心功能呈负相关 ,有效减少 L VMASS可改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左室心肌重量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迪 潘迪光 +1 位作者 李全忠 易飞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84-1086,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潘迪光 伍于斌 +2 位作者 刘桂勇 蒋靖波 张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88,共2页
对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发病后1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震荡(HRT)情况,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O负值明显... 对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发病后1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震荡(HRT)情况,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1)。提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ACS患者HRT现象,从而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震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稳心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潘迪光 潘迪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14期658-659,共2页
随着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白细胞(WBC)尤其是中性粒细胞(PMN)在心肌缺血时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数学者均认为WBC及PMN是心肌损伤时的主要介质。我们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前后WBC及PMN的变化情况... 随着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白细胞(WBC)尤其是中性粒细胞(PMN)在心肌缺血时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数学者均认为WBC及PMN是心肌损伤时的主要介质。我们对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前后WBC及PMN的变化情况作一分析,以探讨WBC、PMN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房有效不应期与右房大小的关系
5
作者 潘迪 潘迪光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右房有效不应期与右房大小的关系。方法:对36例住院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自发或诱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收缩末期横径(RAES)和舒张末期横...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右房有效不应期与右房大小的关系。方法:对36例住院进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自发或诱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收缩末期横径(RAES)和舒张末期横径(RAED)大小;于术中对高位右心房进行S1、S2扫描,测定右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对二者行相关分析。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右心房ERP与RAES、RAE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54及-0.661。结论:右房大小影响右房电重构,减小右房可能改善右房电生理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右房 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右心部位起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潘迪光 潘迪 +3 位作者 伍于斌 刘桂勇 蒋靖波 张伟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637-63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部位起搏对患者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20例,分别用超声测定窦性心律、右心房(右心耳)、右室心尖部起搏3种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及左室收缩和舒... 目的:探讨不同右心部位起搏对患者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20例,分别用超声测定窦性心律、右心房(右心耳)、右室心尖部起搏3种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及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结果:3种部位起搏左心功能均有差异(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较窦性心律时心功能下降最明显,右心耳起搏较窦性心律时心功能下降次之。结论:不同部位的右心起搏可明显影响左心功能,窦房结起搏时心功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 右心 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7
作者 潘迪光 张伟 +1 位作者 伍于斌 潘迪 《华夏医学》 200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CRP的影响。方法:38例中,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的患者组28例,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MI)10例,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6例;健康...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CRP的影响。方法:38例中,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MI)的患者组28例,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MI)10例,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6例;健康体检者中筛选出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CS组服用辛伐他汀,每天晚上顿服20mg,4周后复查CRP浓度。结果:ACS组治疗前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4周后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是ACS一种新的危险因子,辛伐他汀可有效控制CRP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血清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迪光 张伟 伍于斌 《华夏医学》 2004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 32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 ,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血脂... 目的 :研究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 32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 ,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 (P<0 .0 1 )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患者血 TC和 L DL降低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洛伐他汀保护内皮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冠心病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进展
9
作者 潘迪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2期1045-1047,共3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治疗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地位
10
作者 潘迪光 《华夏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143-144,共2页
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地位潘迪光(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桂林市541000)硝酸甘油(NTG)是外周循环和冠状动脉的强效血管扩张剂。自1846年Sahreron[1]首次合成以来,久用不衰,目前仍是治疗心血... 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地位潘迪光(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桂林市541000)硝酸甘油(NTG)是外周循环和冠状动脉的强效血管扩张剂。自1846年Sahreron[1]首次合成以来,久用不衰,目前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70年代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血管扩张剂 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 梗塞面积 治疗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伟 张伟 +2 位作者 伍于斌 潘迪光 蒋靖波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比较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2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08例和经股动脉组116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更换导管率、操作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 目的:比较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2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08例和经股动脉组116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更换导管率、操作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组的造影成功率、操作总时间、穿刺时间、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上低于经股动脉组,但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穿刺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 潘迪光 唐小山 《华夏医学》 2004年第2期283-286,共4页
心包穿刺术对缓解心脏压塞及诊断心包积液性质有重要意义,但其为比较危险的技术操作,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Seldinger穿刺法并改进留置导管可防止心肌或冠状动脉损伤。
关键词 心包穿刺术 心包积液 置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张琳 潘迪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不良预后发...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校正QT间期(Q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SBP、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QTc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36%、12.50%、1.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32.14%、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果显著,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恢复窦性心律,增强心肌收缩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卡维地洛 胺碘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4
作者 贺翔 蒋靖波 +2 位作者 潘迪光 邓显宇 姚瑶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14岁,具备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25例,应用85 cm长的美敦力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结果:临时起搏电极植入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14岁,具备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25例,应用85 cm长的美敦力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结果:临时起搏电极植入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位的24例,植入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的1例。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为0.6(0.5,1.0)V,感知的R波振幅为8.0(6.7,11.2)mV,电极阻抗为(746.2±113.0)Ω,手术时间为(46.8±7.3)min,临时起搏电极体外段的长度为27.0(26.0,29.4)cm,X线曝光剂量为(15.3±3.0)mGy。术后24 h复测的起搏参数与术中测试的结果相似。临床转归为植入永久起搏器19例,心率恢复正常5例,院内死亡1例。2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 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F与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15
作者 陈伟 张伟 +2 位作者 伍于斌 潘迪光 蒋靖波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