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堤垸聚落模式、营建机制及其生态智慧研究——以天潜沔地区为例
1
作者 万之源 刘梦馨 潘莹紫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1,共8页
江汉平原由古云梦泽演化而来,其堤垸聚落是在两千多年的人水抗争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宏观上运用AI Earth,识别出不同聚落的用地分布,根据地形与聚落形态特征归纳出岗塆型、堤台型、网台型三类空间模式,并... 江汉平原由古云梦泽演化而来,其堤垸聚落是在两千多年的人水抗争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宏观上运用AI Earth,识别出不同聚落的用地分布,根据地形与聚落形态特征归纳出岗塆型、堤台型、网台型三类空间模式,并从时间、竖向、水利、设施综合四方面阐述了其聚落择地与高效用地的思想智慧;然后重点围绕堤台式、网台式两种江汉平原的堤垸聚落模式,归纳出“挖塘筑台、土方平衡”“连台成堤、高枕人居”“围堤成垸、渠网田园”“渔樵耕读、天人合一”的聚落生成过程,并解析了其水塘、堤台、垸田系统的生态格局与智慧。以期拓展对江汉平原堤垸聚落空间营造机制的认识并体现对其中生态智慧的发掘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堤垸聚落 营建机制 生态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往知来、守正创新:从江汉平原管窥中国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敏 潘莹紫 +1 位作者 姚佳其 王凯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城市八景在幅员辽阔的国土空间中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然而其保护与更新在理论上鲜有论及,实践上则五花八门。基于此,立足“守正创新”视野,以时间为线索、以江汉平原为例,围绕历史上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当代遗产体系中城... 城市八景在幅员辽阔的国土空间中有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然而其保护与更新在理论上鲜有论及,实践上则五花八门。基于此,立足“守正创新”视野,以时间为线索、以江汉平原为例,围绕历史上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当代遗产体系中城市八景的保护、当代非遗产类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3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考察,提出:1)顺变型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八景“守正创新”的主流;2)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城市八景“守正”传承的重要基石;3)保护性更新、新八景评选中的新旧并存、发掘八景中的非遗内涵是“守正创新”正道等的经验总结。以此拓展对八景保护与更新的认识,并丰富我国风景园林遗产学科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遗产 城市八景 保护与更新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八景文化的潜在世界非遗特质阐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敏 潘莹紫 +1 位作者 姚佳其 王凯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围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拟定的非遗特质大纲,阐述了八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重大价值,分析了八景文化的存续情况、实物场所和保护状况,从政府、科教、行业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八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想。认为八景是由景物实体、方志中的诗... 围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拟定的非遗特质大纲,阐述了八景文化的传承、特征和重大价值,分析了八景文化的存续情况、实物场所和保护状况,从政府、科教、行业3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八景文化”保护与传承设想。认为八景是由景物实体、方志中的诗图文等构成的庞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知识体系;其思想本源是“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天圆地方”的时空观,经儒道“天人合一”融通而成,并具有高度公共性、地域代表性、时空均衡性、吉时祥瑞性和持续再创性五大特征;其传承群体是由封建帝王、地方官儒、全民百姓共构而成。提出八景是华夏文明在城市风景规划与建设领域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全方位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独特贡献,是极具冲击世界非遗潜质的大遗产的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八景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潘莹紫 余思奇 万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围绕八景溯源与地方八景研究、八景诗图文研究、八景空间格局及其传承更新三大方面回顾和阐述了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的研究进展。从八景溯源论、传播影响、方志八景意义、八景演变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八景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在泛东亚地区的... 围绕八景溯源与地方八景研究、八景诗图文研究、八景空间格局及其传承更新三大方面回顾和阐述了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的研究进展。从八景溯源论、传播影响、方志八景意义、八景演变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八景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在泛东亚地区的宗源地位;从形成发展、文化输出等方面综述了八景诗图文发展脉络及其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意义;从八景格局分布、现代空间组织、保护恢复、传承更新等方面综述了八景对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泛东亚地区 八景文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唐河八景中的三景营造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莹紫 姚佳其 +1 位作者 王凯悦 万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3-68,共6页
综述了城市八景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指出城市八景的保护与传承虽有一定实践,但理论探讨不足,相关实践以隶属文保单位的城市八景为主,而非文保单位的实践却难有公认的章法;提出保护性更新对城市八景才是具有传承和发展价值之正... 综述了城市八景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指出城市八景的保护与传承虽有一定实践,但理论探讨不足,相关实践以隶属文保单位的城市八景为主,而非文保单位的实践却难有公认的章法;提出保护性更新对城市八景才是具有传承和发展价值之正道的观点。围绕唐河八景中的“龟井寒泉”“泌桥飞雪”“竹林晚翠”三景的遗迹不存、遗迹尚存、遗迹受迫的3种现象,探讨了相应的史料考证式、存古容今式、文脉延续式3种城市八景的保护性更新方法,并展示了其实际功效。在同一城镇,多个城市八景景目的保护性更新项目得以设计并落地建成,在全国并不多见,希望其经验对其他城市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八景 唐河八景 保护与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湖河网络八景系统的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万敏 王之羿 潘莹紫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0-15,共6页
叠加不同时代的江汉平原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湖圈,以注入或流出该圈的5条河流为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轴圈上的城镇为节点,形成"十二点、五岛"的节点性城镇系统,以此关联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的种类、构... 叠加不同时代的江汉平原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湖圈,以注入或流出该圈的5条河流为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轴圈上的城镇为节点,形成"十二点、五岛"的节点性城镇系统,以此关联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的种类、构成、特征与演变,从而建立对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解析与认识的总体框架。通过"十二点、五岛"八景的词云分析,认识到江汉平原风景的湖、河、台特色与月、古、晴景象;立足节点城镇八景之横向系统,解析了该平原风景的江汉朝宗大气与山水楼台创意;立足节点城镇八景之纵向系统,认识到其上江轴地理剖面中山水的格局及其八景的呼应配合,以及其他各轴自然地理剖面反映的空间大开大合、山体大起大落的"灵秀湖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汉平原 区域风景特色 湖河网络 八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