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对稠油拟组分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莉娟 李舒彤 +3 位作者 陈龙 王田田 潘竟军 赵仁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火驱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和产出原油组分变化规律,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将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划分为不同沸程的拟组分,研究了体系压力对沸程高于350℃的稠油拟组分氧化行为的影响,并在线性升温条件下进行燃烧池实验,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火驱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和产出原油组分变化规律,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将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划分为不同沸程的拟组分,研究了体系压力对沸程高于350℃的稠油拟组分氧化行为的影响,并在线性升温条件下进行燃烧池实验,研究体系压力对稠油各拟组分与空气反应时的产气体积分数、温度和放热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系压力对低温氧化阶段的加氧反应和脱羧反应有显著影响,且对低沸程拟组分的影响更加明显;沸程为350~420℃的拟组分在体系压力为3.0 MPa时的CO+CO_(2)生成量是其在1.0 MPa时的10倍;高沸程拟组分虽然受体系压力影响较小,但沸程大于500℃的拟组分的放热量可高达12.26 kJ/g;稠油火驱的改质效果取决于重质组分的消耗量和裂解反应。研究结果为火驱过程中稠油组分的缺失情况和油藏温度的合理分析及预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稠油 燃烧池 低温氧化 拟组分 体系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基复合网络导电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2
作者 王鑫楠 邓志峰 +1 位作者 艾桃桃 潘竟军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基于柔性水凝胶的传感器因其制作简单、精度高、响应快、高柔韧性、可穿戴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柔性可穿戴设备的理想材料。将聚盐酸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PDA@CNT)加入丙烯酸(AA)、壳聚糖(CS)、明胶(Gel)复合网络水凝胶中制备了PDA@CNT/AC... 基于柔性水凝胶的传感器因其制作简单、精度高、响应快、高柔韧性、可穿戴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柔性可穿戴设备的理想材料。将聚盐酸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PDA@CNT)加入丙烯酸(AA)、壳聚糖(CS)、明胶(Gel)复合网络水凝胶中制备了PDA@CNT/ACG复合水凝胶,并对PDA@CNT/ACG复合水凝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之后将其制备成柔性传感器测试其传感系数和人体运动中的信号变化。结果表明:加入PDA@CNT后,PDA@CNT/ACG复合水凝胶体系内形成大量的氢键和π-π堆积,使其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拉伸强度由0.12 MPa提升至0.15 MPa,断裂伸长率由480%提升至1010%;其传感系数高达2.446,在人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变化中电阻变化信号可被迅速、稳定地捕捉,在柔性传感设备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柔性传感器 聚丙烯酸/壳聚糖 聚盐酸多巴胺改性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在钠、铝和铁蒙脱土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竟军 陈光明 +1 位作者 韩布兴 阎海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研究了亚甲基蓝阳离子分别在钠、铝和铁蒙脱土上的吸附反应。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三种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呈现 Langm uir 型,但在低吸附量区域,钠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发生了非单调变化。这反映不同交换性阳离子对蒙脱... 研究了亚甲基蓝阳离子分别在钠、铝和铁蒙脱土上的吸附反应。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三种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呈现 Langm uir 型,但在低吸附量区域,钠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发生了非单调变化。这反映不同交换性阳离子对蒙脱土的结构和性质有不同的影响,使粘土表面吸附分子层的分布和分子之间侧向作用力不同。由饱和吸附量计算了悬浮体中三种蒙脱土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钠蒙脱土 铝蒙脱土 铁蒙脱土 溶液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和乙烷在风城稠油中的溶解度及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密度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竟军 韩布兴 阎海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用实验室建立的正反循环式气液平衡仪,在65 .0 —18 .0 ℃、常压至10 M Pa 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乙烷及摩尔比1∶1 的甲烷乙烷混合气在新疆风城超粘稠油中的溶解度、平衡体系的气液相组成、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 用实验室建立的正反循环式气液平衡仪,在65 .0 —18 .0 ℃、常压至10 M Pa 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乙烷及摩尔比1∶1 的甲烷乙烷混合气在新疆风城超粘稠油中的溶解度、平衡体系的气液相组成、气体饱和稠油的粘度和密度数据。讨论了溶解度、粘度和密度与温度、压力和气体性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乙烷 稠油 溶解度 粘度 密度 气体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油层注气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竟军 周杨平 +1 位作者 陈龙 马远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火烧油层的注气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点火需求优化注气参数。考虑了空气在井筒、油层的流动及换热过程,包括空气进入油层的混合过程、水蒸发进入空气和湿空气降温后凝结为水的组分及相态变化、油层之间的导热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瞬态模型... 在火烧油层的注气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点火需求优化注气参数。考虑了空气在井筒、油层的流动及换热过程,包括空气进入油层的混合过程、水蒸发进入空气和湿空气降温后凝结为水的组分及相态变化、油层之间的导热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瞬态模型,提出了基于龙格库塔法的求解方法。利用该模型及求解方法进行了模拟注气验证,并用于油田的实际火烧油层点火过程的监测系统。研究表明:点火过程中加热带扩展速度非常有限(6 d后加热带半径仍小于0.6 m),并且受油层中含水率影响较大,加热带温度主要受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影响,受注气时间长短影响较小。点火过程中应保持电加热器功率和注气速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注气加热 监测系统 数学模型 龙格库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原油含蜡量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潘竟军 张焱 韩晓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34-936,共3页
建立了DSC方法测定原油含蜡量的热分析方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与SY/T0537《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标准方法对比试验表明,对莫北、石西、北三台、陆九油田共计12个原油样品的对比分析,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15... 建立了DSC方法测定原油含蜡量的热分析方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与SY/T0537《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标准方法对比试验表明,对莫北、石西、北三台、陆九油田共计12个原油样品的对比分析,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15%。对陆梁油田19口井原油含蜡量用DSC法测定结果表明,平均相对偏差的分布在±10%的范围内。DSC法可在原油石蜡析出过程中直接进行原油含蜡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相对于氧化铝吸附法,不用苯、酮等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DSC) 含蜡量测定 热焓值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高探1井管壁沉淀物的组成与沉积机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潘竟军 苏日古 +4 位作者 陈森 王旭生 熊启勇 邓伟兵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8-443,共6页
准噶尔盆地高探1井生产过程中,油管内壁形成大量黑色固体状沉淀物,严重影响生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三氯乙烯对井壁内沉淀物的不同部位进行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提取,表征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分析了无机物对原油吸附和沉积的影响,进一... 准噶尔盆地高探1井生产过程中,油管内壁形成大量黑色固体状沉淀物,严重影响生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三氯乙烯对井壁内沉淀物的不同部位进行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提取,表征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分析了无机物对原油吸附和沉积的影响,进一步探明了沉淀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有机和无机成分含量相差较大,沉淀物中心的无机物含量达到71.51%,而分散在表面颜色较深的部位仅为16.55%;不同部位有机物的族组分含量却相近,其中沥青质占比为52.71%~58.37%。侧链长度大、支化程度高的沥青分子缔合体更易沉积。沉淀物中的无机物主要为硫酸钡,其具有的片层状结构表面粗糙,加大了对沥青质的吸附。高探1井沥青垢的沉积机理为1~20μm的片层状硫酸钡等无机颗粒吸附原油中侧链长度大、支化程度高的沥青分子缔合体,聚集为20~100μm的大颗粒堆积体,共同形成沉淀物黏附于管壁造成管柱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 沉淀物 三氯乙烯 沥青质 硫酸钡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钠、铝蒙脱土吸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竟军 阎海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用静态法在 pH 2— 12范围内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TMAB)在钠和铝蒙脱土上的吸附反应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HDTMAB在这两种蒙脱土上的吸附有离子交换和分子吸附两种机理 ;pH值增加时吸附量增加。Al3+不易被交换 。
关键词 钠蒙脱土 铝蒙脱土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深部调剖的聚合物强凝胶堵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潘竟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由分子量 3× 10 6~ 5× 10 6、水解度 2 5 %的聚丙烯酰胺 (5~ 6 g/L)、重铬酸钠的氧化还原体系、延缓剂 (10 0~6 0 0mg/L)组成的聚合物强凝胶堵剂 ,可用 pH值 6 .5~ 8、矿化度 <1× 10 5mg/L的水配制 ,温度 2 0~ 7... 由分子量 3× 10 6~ 5× 10 6、水解度 2 5 %的聚丙烯酰胺 (5~ 6 g/L)、重铬酸钠的氧化还原体系、延缓剂 (10 0~6 0 0mg/L)组成的聚合物强凝胶堵剂 ,可用 pH值 6 .5~ 8、矿化度 <1× 10 5mg/L的水配制 ,温度 2 0~ 75℃范围内成胶时间可在 0 .5~ 8天范围内调节。报道了典型配方实验堵剂液的性能研究结果 :在 5 0℃时 ,在人造砂岩岩心中的成胶时间为 44小时 (由突破压力曲线测得 ) ,岩心封堵率 >99.9%,经注水 5 0PV冲刷后仍不低于 99.8%,突破压力梯度在高渗透率 (87.9μm2 )岩心中不低于 30MPA/m ,在低渗透率 (9.0 μm2 )岩心中较低 ,为 2 3MPA/m ,显示了一定的选择性。在 3支串联高渗透率岩心和 3支串联低渗透率岩心并联而成的非均质模型上 ,在水驱饱和油之后(合层采收率 18.8%) ,依次用实验堵剂封堵第一、第二、第三高渗透岩心后水驱 ,合层采收率分别达到 41.8%,6 1.5 %和 74.8%。由各个岩心和岩心组的采收率得出结论 :封堵深度越大 ,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讨论了有关的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铬凝胶 强凝胶 调堵剂 深部调剖 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在钠蒙脱土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竟军 杨冠英 +1 位作者 韩布兴 闫海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90,共8页
在293.15-338.15K范围内,溶液初始pH值为2、3和4条件下,用静态法系统地研究了铝在钠蒙脱土的吸附等温线及pH值、温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在粘土表面的铝除Al3+... 在293.15-338.15K范围内,溶液初始pH值为2、3和4条件下,用静态法系统地研究了铝在钠蒙脱土的吸附等温线及pH值、温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在粘土表面的铝除Al3+形式外,还有水解产物形式(羟基铝)。根据pH变化估算了反应过程中,粘土边缘吸附的H+,吸附于粘土表面Al3+的水解所束缚的OH-和表面水解度。对三价离子与粘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及pH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吸附 表面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钠蒙脱土和铝蒙脱土上的吸附焓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竟军 赵杨 +1 位作者 韩布兴 阎海科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30-130,共1页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钠蒙脱土和铝蒙脱土上的吸附焓潘竟军,赵杨,韩布兴,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表面活性剂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对粘土的一些性质有很大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石油开...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钠蒙脱土和铝蒙脱土上的吸附焓潘竟军,赵杨,韩布兴,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表面活性剂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对粘土的一些性质有很大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石油开采中粘土矿物的稳定、化学驱油剂的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铝蒙脱土 钠蒙脱土 吸附焓 吸附机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粘土矿物 吸附规律 吸附等温线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热研究铝与钠蒙脱土交换反应
12
作者 潘竟军 杨冠英 +2 位作者 赵扬 韩布兴 闫海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Exchange enthalpies of aluminum with Na-montmorillonite suspension are determined at 3O3.15K and PH=3, and 4, using titration calorimetry and the exchange reaction mechanism are further studied by combining calorimetr... Exchange enthalpies of aluminum with Na-montmorillonite suspension are determined at 3O3.15K and PH=3, and 4, using titration calorimetry and the exchange reaction mechanism are further studied by combining calorimetric results and exchange isotherm determined by static method. The adsorption of aluminum on Na-montmorillonite is endothermic, and therefore exchange reaction is a process driven by entropy.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montmorillonite saturated by Na+ and Al3+ are determined at wet and dry state respectively. The reslllts show Al3+ adsorbed on the clay can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expansion of montmorillonite because Al3+prevents osmotic sw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交换焓 量热法 交换反应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在水-叔丁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13
作者 潘竟军 韩布兴 +2 位作者 闫海科 李芝芬 刘瑞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1-507,共7页
在303.15K、313.15K、323.15K、333.15K温度下,0-6MPa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在水-叔丁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溶剂中叔丁醇的摩尔分数(x(TBA))从0到1.结果表明,在温度和溶剂组成一定条件下,甲烷的溶解度随其分区的增加而... 在303.15K、313.15K、323.15K、333.15K温度下,0-6MPa压力范围内测定了甲烷在水-叔丁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溶剂中叔丁醇的摩尔分数(x(TBA))从0到1.结果表明,在温度和溶剂组成一定条件下,甲烷的溶解度随其分区的增加而增大,随x(TBA)的增加,在富水区内,甲烷的溶解度变化较缓慢,当x(TBA)超过某值时,甲烷的溶解度随x(TBA)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幅度较大;在x(TBA)约为0-0.045范围内,甲烷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x(TBA)约在0.045-0.15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x(TBA)约在0.15~1.0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根据溶解度与温度和溶剂组成的关系可以推测,在303.15-333.15K、0-6MPa范围内,水-叙丁醇混合溶剂中仍存在笼合物结构.根据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讨论了甲烷在此混合溶剂中的亨利常数、偏摩尔体积、标准溶解自由能、标准溶解焓和标准溶解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叔丁醇 溶解度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丙烷─风城稠油体系的相平衡测定与预测
14
作者 潘竟军 李培勋 +4 位作者 柯杰 韩布兴 杨冠英 赵扬 阎海科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9-11,共3页
甲烷─丙烷─风城稠油体系的相平衡测定与预测潘竟军,李培勋,柯杰,韩布兴,杨冠英,赵扬,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气体─稠油体系的相平衡性质对稠油开发和理论研究都很重要。因此,人们在此方面已做了不少... 甲烷─丙烷─风城稠油体系的相平衡测定与预测潘竟军,李培勋,柯杰,韩布兴,杨冠英,赵扬,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气体─稠油体系的相平衡性质对稠油开发和理论研究都很重要。因此,人们在此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已有工作主要集中在纯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稠油 相平衡 状态方程 甲烷 丙烷 泡点压力 相互作用系数 关联计算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与钠蒙脱土交换反应研究
15
作者 潘竟军 韩布兴 阎海科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6-17,共2页
铝与钠蒙脱土交换反应研究潘竟军,韩布兴,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对土壤改良、放射性废料的处置,水质净化、矿物选取,石油开采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铝等高价离子对粘土的结构和... 铝与钠蒙脱土交换反应研究潘竟军,韩布兴,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粘土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对土壤改良、放射性废料的处置,水质净化、矿物选取,石油开采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铝等高价离子对粘土的结构和性质影响较大,而且在溶液中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蒙脱土 交换反应 平衡浓度 中国科学院 交换量 悬浮液 水质净化 数学模型 放射性废料 高价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气一风城特稠油体系的相平衡研究
16
作者 潘竟军 柯杰 《世界石油工业》 1998年第9期56-59,共4页
在60~135℃,0~10MPa范围内测定了甲烷-乙烷,甲烷-丙烷混合气体在新疆风城特稠油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气体后稠油的粘度和密度,结果表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 在60~135℃,0~10MPa范围内测定了甲烷-乙烷,甲烷-丙烷混合气体在新疆风城特稠油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气体后稠油的粘度和密度,结果表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从大小到的顺序为:丙烷〉乙烷〉甲烷,对于一种二元混合气体,其溶解度介于两种纯气体溶解度之间;气体的溶解使稠油的粘度大大降低;对于不同的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稠油 相平衡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裂缝产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天雨 赵金洲 +2 位作者 王嘉淮 潘竟军 郭建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前的水力压裂理论多数是建立在单裂缝延伸基础之上的,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随着储层改造复杂性的增加和认识手段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有复杂的裂缝形态存在,包括转向裂缝、鱼刺状小裂缝、不同方位的多裂缝、... 目前的水力压裂理论多数是建立在单裂缝延伸基础之上的,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随着储层改造复杂性的增加和认识手段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有复杂的裂缝形态存在,包括转向裂缝、鱼刺状小裂缝、不同方位的多裂缝、同方位的多裂缝及纵向上的多裂缝等。这些复杂的裂缝形态与裂缝尺寸、改造效果及压裂施工的成败直接相关。结合射孔方式、地层特点、地应力结构及裂缝产生的微观过程,阐述了各种裂缝形态的产生条件,从而提高压裂设计的针对性与压裂施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裂缝 转向裂缝 多裂缝 产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热采井的几种高温调剖堵水剂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跃 王正良 +3 位作者 王志龙 刘先灵 李远林 潘竟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13,219,共3页
介绍了克拉玛依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中使用的一种水泥堵剂、一种膨润土水泥堵剂的配方、应用性能及一种可固化的改性沥青 C9 树脂反应产物的应用。该有机复合树脂可用作水泥、膨润土水泥堵剂的添加成分,也可用作两种无机颗粒段塞... 介绍了克拉玛依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中使用的一种水泥堵剂、一种膨润土水泥堵剂的配方、应用性能及一种可固化的改性沥青 C9 树脂反应产物的应用。该有机复合树脂可用作水泥、膨润土水泥堵剂的添加成分,也可用作两种无机颗粒段塞之后的封口段塞。这几种堵剂常温粘度低,利于泵注;滤失量小,利于深部封堵;凝结时间长,利于施工;在克拉玛依油田六区、九区12 口蒸汽吞吐稠油井用于调剖取得成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堵水剂 稠油 堵水剂 热力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驱原油活性氢组分变化规律认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洪 苏日古 +4 位作者 陈莉娟 王旭生 陈龙 潘竟军 郭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2,共6页
为识别火驱开发中是否发生高温氧化以及高温氧化程度,应用实沸点蒸馏法对新疆油田红浅试验区火驱受效前后的原油进行分离,绘制相应的实沸点蒸馏曲线,测定各馏分的酸值,并用超高分辨质谱仪对不同类型酸性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源... 为识别火驱开发中是否发生高温氧化以及高温氧化程度,应用实沸点蒸馏法对新疆油田红浅试验区火驱受效前后的原油进行分离,绘制相应的实沸点蒸馏曲线,测定各馏分的酸值,并用超高分辨质谱仪对不同类型酸性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电离源条件下进行分析,对O2类组分的等效双键指数(DBE)和碳数分布进行了详细归类。结果表明:虽然火驱受效前后原油酸值波动范围小于1.0 mg/g,但受效原油中的中低沸点组分含量和实沸点蒸馏质量收率明显提高,受效原油的部分组分氧化生成了含有活性氢官能团的化合物,在200~250℃、300~420℃沸点范围出现2个波峰;质谱分析表明,火驱见效原油O2类组分中DBE为3和4的相对丰度增大,二元、三元环烷酸占比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原油火驱过程和馏分产品精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原油组分 氢组分变化 实沸点蒸馏 等效双键指数 O2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剂回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焦国盈 王嘉淮 +2 位作者 潘竟军 张天翔 王玉斌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压后支撑剂回流有很大的危害性。会使近井地带形成瓶颈裂缝,影响压裂效果;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产出砂腐蚀井下和地面设备。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通道理论、砂拱说和瓶颈机理来解释压裂砂返吐现象。从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力学... 压后支撑剂回流有很大的危害性。会使近井地带形成瓶颈裂缝,影响压裂效果;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产出砂腐蚀井下和地面设备。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通道理论、砂拱说和瓶颈机理来解释压裂砂返吐现象。从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力学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经验关系法、图版法、临界速度法、半力学法和数值分析法来预测支撑剂回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树脂砂、纤维、热塑薄带、变形颗粒和支撑剂表面增强剂等控制方法。对于支撑剂回流,应该将重点放在控制技术上,研究新型控制技术,降低控制介质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回流 机理 预测方法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