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土工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元参数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秋景 孙广灿 +2 位作者 蔡永敏 苏栋 李凤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析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利用该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概率分布及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深圳某项目,针对单组土工试验样本利用物理参数成功预测了其力学参数,并利用少量样本正确预测了该工程场地的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缺失参数样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实现了通过大范围地区勘察数据降低局部工程场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目的,可为深圳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设计和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参数分布 数据库 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法的土钉支护边坡震后位移三维上限分析
2
作者 余家骥 黄旭东 +3 位作者 陈志宇 王玲 阮波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移与试验结果大致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一个表征边坡中土钉强度及三维分布特征的无量纲系数Mt,探究3组Mt下边坡宽高比、c/γH、边坡倾角和土内摩擦角对临界地震加速度的影响规律,计算不同边坡倾角、土内摩擦角及Mt的位移系数设计图表,并通过对2种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二次积分得到了地震积分位移表。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系数Mt越大,土钉支护边坡的临界地震加速度越大,地震诱发边坡位移越小,且随着土钉的长度和强度的提高,相应临界地震加速度增长率逐渐降低;边坡倾角增大会导致位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Mt越大时位移系数取峰值时对应的边坡倾角越大。基于边坡参数,结合临界地震加速度、位移系数和地震积分位移的设计图表,可直接估计边坡的地震永久位移值。研究结果可对土钉支护边坡工程的震后位移预测以及土钉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边坡 地震稳定 Newmark位移 三维稳定性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域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复合地层隧道掘进地表沉降预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秋景 吴洪涛 +1 位作者 张子龙 宋克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9-551,共13页
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诱发地表沉降的准确预测是隧道工程安全建设与施工决策的关键问题。基于隧道施工诱发地层变形机制构建隧道收敛变形与掘进位置的联系,并将其耦合至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简称DNN)框架,建立了预测盾构掘... 复合地层中盾构掘进诱发地表沉降的准确预测是隧道工程安全建设与施工决策的关键问题。基于隧道施工诱发地层变形机制构建隧道收敛变形与掘进位置的联系,并将其耦合至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简称DNN)框架,建立了预测盾构掘进诱发地层变形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简称PINN)模型。针对隧道上覆多个地层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多域物理信息神经网络(multi-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简称MPINN)模型,实现了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不同地层的物理信息分区域表达。结果表明:MPINN模型高度还原了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可以准确预测复合地层中隧道开挖诱发的地表沉降;由于融入了物理机制,MPINN模型对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沉降的问题具有普适性,可应用于不同地质和几何条件下隧道诱发地表沉降的预测;基于工程实测数据,提出的MPINN模型准确预测了监测断面的地表沉降曲线,可为复合地层下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机器学习 数据物理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盾构竖向姿态预测深度学习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树英 汪来 潘秋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99,共15页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竖向姿态控制难度较大,盾体常与设计轴线产生偏差。为解决既有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无法准确提取数据特征和有效去除数据噪声的问题,充分挖掘盾构掘进实测数据时间序列信息,依托合肥地铁7号线耕耘路站—清潭路站区间盾构...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竖向姿态控制难度较大,盾体常与设计轴线产生偏差。为解决既有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无法准确提取数据特征和有效去除数据噪声的问题,充分挖掘盾构掘进实测数据时间序列信息,依托合肥地铁7号线耕耘路站—清潭路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对收集的掘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停机状态数据及异常数据,提出用于盾构竖向姿态预测的CNN-LSTM组合模型,并将测试集上的模型预测结果与传统回归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对不同样本数量及固定网络参数时的模型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NN-LSTM组合模型对盾构竖向姿态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E_(MA)和均方根误差E_(RMS)较低,同时预测的决定系数R^(2)较高,表明模型具有较小的预测误差和较高的预测精度;与ARIMA、LSTM和SVR模型相比,CNN-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预测的R^(2)分别提高了1.04%、19.75%和79.63%,此外,模型的预测E_(MA)和E_(RMS)较低,并且训练耗时显著降低;不同训练集样本数量对CNN-LSTM模型性能有一定影响,当训练集样本数量与测试集样本数量之比为4:1时,模型预测的R^(2)最高,表明此时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增加训练集样本数量可能导致过拟合问题,降低模型的泛化能力,减少训练集样本数量则可能导致欠拟合问题,使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下降;固定部分网络参数可以有效减少训练参数量和训练时间,同时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固定4层网络参数时,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预测的R^(2)为0.93,预测的E_(MA)和E_(RMS)分别为0.029和0.048,训练耗时为4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构竖向姿态 停机状态 CNN-LSTM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非均质性和孔隙水压力耦合作用的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阜 纪恒博 +2 位作者 王子钦 潘秋景 凌同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针对非均质和富水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诱发槽壁坍塌失稳的发生机理和破坏模式研究尚不透彻这一现状,利用空间离散技术构建了地下连续墙槽壁极限状态下的三维离散型破坏机制。基于该破坏机制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通过将土体非均质特... 针对非均质和富水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诱发槽壁坍塌失稳的发生机理和破坏模式研究尚不透彻这一现状,利用空间离散技术构建了地下连续墙槽壁极限状态下的三维离散型破坏机制。基于该破坏机制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通过将土体非均质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引入内外能耗功率计算获得了极限状态下槽壁的安全系数目标函数。利用非线性规划算法对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了地下连续墙槽壁安全系数的最优上限解。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计算得到的槽壁安全系数分别与已有计算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与已有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非均质特性和孔隙水压力的耦合作用对地下连续墙槽壁的安全系数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非均质性对地下连续墙槽壁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地下连续墙槽壁安全系数随地下水位高度Hw的升高和黏聚力非均质系数kc的增大而减小,随重度非均质系数kg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非均质特性 孔隙水压力 上限分析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盾构土舱压力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雒伟勃 李龙 +2 位作者 汪来 孙佳利 潘秋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1-2180,共10页
土舱压力是保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和控制施工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盾构土舱压力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的掘进参数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构建具有多个残差块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 土舱压力是保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和控制施工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盾构土舱压力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的掘进参数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构建具有多个残差块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所建立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对盾构土舱压力进行预测,并评估模型对土舱压力的预测性能。最后,对残差神经网络的关键模型参数(包括残差块数目、网络宽度和学习率)进行参数分析,比较参数变化时土舱压力的预测性能,确定最佳的模型结构。并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所提出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盾构土舱压力,不同位置的土舱压力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2)1#、2#、3#、4#、5#和6#土舱压力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95、0.96、0.94、0.90、0.91和0.96,均方根误差(E RMSE)介于0.017~0.023 MPa;3)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RF)模型,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对土舱压力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土舱压力 残差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膨胀土边坡变形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潘秋景 孙志彬 杨小礼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在利用FLAC软件模拟膨胀土边坡内部湿度应力场的基础上,对不同筋材长度、加筋间距、筋材倾角的加筋膨胀土边坡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及坡面水平位移。并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了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将实际工程的监测... 在利用FLAC软件模拟膨胀土边坡内部湿度应力场的基础上,对不同筋材长度、加筋间距、筋材倾角的加筋膨胀土边坡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及坡面水平位移。并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了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将实际工程的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加筋材长度、减小加筋间距均可提高边坡稳定性,一定的倾角也有利于边坡的稳定。加筋间距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加筋长度与加筋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膨胀土边坡 土工格栅 数值模拟 加筋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变异性的分层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炼恒 董潇阳 +2 位作者 胡世红 左仕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80-3187,共8页
考虑土体参数间的互相关性和空间自相关性,通过Cholesky分解技术生成二维互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场。基于ABAQUS平台利用Python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高效随机有限元分析,结合蒙特卡罗法对分层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考虑土体参数间的互相关性和空间自相关性,通过Cholesky分解技术生成二维互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场。基于ABAQUS平台利用Python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高效随机有限元分析,结合蒙特卡罗法对分层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随机场参数的变化范围内,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间的互相关性、变异系数、水平和竖向波动范围的改变都会使边坡的稳定性状态产生变化。可靠度随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黏聚力变异系数或内摩擦角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水平或竖向波动范围的增大而减小。安全系数均值随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黏聚力变异系数或内摩擦角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水平或竖向波动范围的增大而增大。相比于安全系数均值,可靠度对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和波动范围的变化更加敏感;相比黏聚力变异系数和横向波动范围,内摩擦角变异系数和竖向波动范围对边坡的可靠度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空间变异性 可靠度 蒙特卡洛法 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台阶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上限解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路路 潘秋景 杨小礼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极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三台阶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三台阶边坡的破坏机构,推导其外部功率与内部能量耗散功率的平衡方程,求出其临界高度的上限解。将由本文计算出的稳定系数与已有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 在极限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三台阶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三台阶边坡的破坏机构,推导其外部功率与内部能量耗散功率的平衡方程,求出其临界高度的上限解。将由本文计算出的稳定系数与已有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台阶边坡 极限分析 稳定性分析 上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黏土坡三维动态上限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路路 潘秋景 杨小礼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89,共3页
针对存在一定坡顶倾角的边坡,基于已有的三维旋转破坏机构,在原有破坏机构中插入平移破坏机构,使改进后的机构更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地震荷载作用,计算边坡的外功率和内能耗散率,将边坡临界高度的求解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讨论边坡稳定... 针对存在一定坡顶倾角的边坡,基于已有的三维旋转破坏机构,在原有破坏机构中插入平移破坏机构,使改进后的机构更符合实际情况。考虑地震荷载作用,计算边坡的外功率和内能耗散率,将边坡临界高度的求解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讨论边坡稳定系数和边坡宽度与高度比值B/H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滑坡体宽度的增大,边坡的临界高度减小;当B/H增大到5以上,临界高度基本上不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上限定理 破坏机构 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BiLSTM模型的块石回填土区盾构姿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来 王树英 +1 位作者 潘秋景 肖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48-2960,共13页
为了解决盾构机在穿越块石回填土区段姿态难以控制的难题,依托重庆地铁5号线北延伸段中~椿区间穿越块石回填土层工程实例,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AM-BiLSTM),对掘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进行预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传... 为了解决盾构机在穿越块石回填土区段姿态难以控制的难题,依托重庆地铁5号线北延伸段中~椿区间穿越块石回填土层工程实例,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AM-BiLSTM),对掘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进行预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传统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进行对比,并对AM-BiLSTM模型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最后总结了块石回填土区盾构姿态调整的针对性措施。研究结果显示:AM-BiLSTM模型对盾构姿态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盾首垂直和水平偏差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和86%,盾尾垂直和水平偏差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和96%;AM-BiLSTM模型与BiLSTM,LSTM对盾构姿态的预测效果存在差异,其中,AMBi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预测准确率最高,BiLSTM的平均预测准确率次之,LSTM的平均预测准确率最低;通过AM-BiLSTM模型预测盾构姿态,结合盾构姿态调整的工程措施,盾首平均垂直、水平偏差较未应用AM-BiLSTM模型时分别降低47.9%和35.8%,盾尾平均垂直、水平偏差较未应用AM-BiLSTM模型时分别降低8.9%和4.8%;块石回填土区盾构姿态调整的工程措施包括:通过减小盾构推力、提高刀盘转速和减小刀盘扭矩的方式,加大刀具对孤石的切削、冲击频率;采取地面注浆、旋喷等辅助注浆加固手段对工作面进行加固,减小盾构掘进的不均匀阻力;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在35~50 mm/min并采取短行程多循环的方式进行掘进;及时靠拢千斤顶并拧紧纵、环向螺栓,当成环管片推出盾尾后,根据拼装后的圆环椭圆度,再次复紧纵、环向螺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块石回填土 盾构姿态 AM-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上限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许敬叔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4,共5页
盾构在掘进的过程中,必须确保隧道开挖面前方土体的稳定。将隧道沿纵向简化成平面应变情况,利用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隧道开挖面前方土体的主动破坏形式进行研究。将盾构机作用在开挖面上的支护力视为均布荷载... 盾构在掘进的过程中,必须确保隧道开挖面前方土体的稳定。将隧道沿纵向简化成平面应变情况,利用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对隧道开挖面前方土体的主动破坏形式进行研究。将盾构机作用在开挖面上的支护力视为均布荷载,得到支护力的上限解,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该上限解的最优解,讨论各参数对破坏模式形状和支护力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破坏模式的形状由内摩擦角φ决定;随着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增大,隧道的支护反力σt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 对数螺旋线 支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安全系数上限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黄阜 潘秋景 凌同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1-1469,共9页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水渗流情况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渗流场进行模拟,获得了隧道开挖面周边各节点的孔隙水压力。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利用各节点孔隙水压力计算出隧道开挖面上限破坏机制中的孔隙水压力功率,并将其视为一个外力功率...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水渗流情况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渗流场进行模拟,获得了隧道开挖面周边各节点的孔隙水压力。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利用各节点孔隙水压力计算出隧道开挖面上限破坏机制中的孔隙水压力功率,并将其视为一个外力功率代入虚功率方程中,构建出考虑渗流影响的开挖面安全系数目标函数。通过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开挖面安全系数上限解。利用强度折减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用于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地下水渗流的情况下,开挖面安全系数随土体黏聚力、摩擦角、开挖面支护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减小;开挖面的破坏范围随摩擦角的增大而显著减小,但地下水位线的位置对开挖面的破坏范围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渗流 上限分析 孔隙水压力 安全系数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离散机构在盾构隧道渗流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志彬 唐辉湘 +3 位作者 潘秋景 李永鑫 侯超群 方立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利用三维离散破坏机构对渗流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将渗流效应等效为孔隙压力做功,提出三维离散破坏机构下的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相应的孔隙压力功率公式。结合开挖面附近的孔隙压力分布方...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利用三维离散破坏机构对渗流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将渗流效应等效为孔隙压力做功,提出三维离散破坏机构下的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相应的孔隙压力功率公式。结合开挖面附近的孔隙压力分布方程,计算三维离散破坏机构中总孔隙压力功率,根据内外功率互等原理进一步推导渗流条件下开挖面临界支护力的表达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临界支护力的最优上限解。利用数值模拟及已有算例对得到的临界支护力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该方法研究水位高度、开挖面透水性等因素对临界支护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隧道破坏范围的变化情况。本文还提供了计算图表,便于工程上快速计算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稳定 极限分析 渗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某尾矿坝永久位移分析及稳定性评估
15
作者 沈欣 果召强 +3 位作者 黄旭东 高永 余家骥 潘秋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6期839-845,共7页
以印度尼西亚某项目尾矿坝为例,文章基于离散机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及Newmark法,提出一种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坝脚位移的计算方法,探究坝体几何参数和土体强度参数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规范地震动下,该项目尾矿坝最危... 以印度尼西亚某项目尾矿坝为例,文章基于离散机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及Newmark法,提出一种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坝脚位移的计算方法,探究坝体几何参数和土体强度参数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规范地震动下,该项目尾矿坝最危险滑动面坝脚位移为0.12 cm;尾矿坝倾角对坝脚位移影响显著,随着倾角增大至25°,坝体达到界定失稳标准;随着尾矿坝高度增大,坝脚位移迅速增大后趋于平缓,需合理设计高度以平衡稳定性和经济性;内摩擦角的增大会显著提高坝体的抗震能力,尤其在使用中风化石料时,内摩擦角较高能有效减少震后坝脚位移,提升尾矿坝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了土体黏聚力随深度线性增大情况下的尾矿坝震后位移变化规律,考虑黏聚力非均匀性导致位移计算值偏小,不趋于保守。该研究结果对尾矿坝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地震 Newmark位移 稳定性 上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