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硼阻燃剂处理杨木的工艺及阻燃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潘景 吴赵旭 +1 位作者 王风玫 母军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了探索杨木阻燃处理工艺对其阻燃效果的影响,采用氮磷硼系阻燃剂,进行了4种杨木浸渍处理工艺试验,并检测其氧指数、载药量、浸渍深度、释热速率和释热总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和超声波联合浸渍工艺处理杨木的阻燃性能较优;就木... 为了探索杨木阻燃处理工艺对其阻燃效果的影响,采用氮磷硼系阻燃剂,进行了4种杨木浸渍处理工艺试验,并检测其氧指数、载药量、浸渍深度、释热速率和释热总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和超声波联合浸渍工艺处理杨木的阻燃性能较优;就木材自身而言,边材的阻燃性能略优于心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硼阻燃剂 杨木 处理工艺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柞木刨切薄木的漂白工艺研究
2
作者 潘景 母军 《中国人造板》 2012年第9期18-21,共4页
以双氧水为漂白主剂,利用不同的漂白配方对变色柞木刨切薄木进行漂白试验。在适宜的漂白温度下,以双氧水浓度、硅酸钠浓度、漂白时间为考查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对漂白后柞木刨切薄木的色差和白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漂白工艺... 以双氧水为漂白主剂,利用不同的漂白配方对变色柞木刨切薄木进行漂白试验。在适宜的漂白温度下,以双氧水浓度、硅酸钠浓度、漂白时间为考查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对漂白后柞木刨切薄木的色差和白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漂白工艺为双氧水浓度3%,硅酸钠浓度0.7%,常温下漂白30min,浴比为10:1,漂白溶液pH值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刨切薄木 变色 漂白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Ⅱ、EGF对ICR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景 刘洋 周红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含葡萄糖、胰岛素的CZB培养液中对ICR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①在含有葡萄糖、胰岛素的CZB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0.1,1,10,100μg/L的IGF-Ⅱ,体外培养观察其对ICR小...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含葡萄糖、胰岛素的CZB培养液中对ICR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①在含有葡萄糖、胰岛素的CZB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0.1,1,10,100μg/L的IGF-Ⅱ,体外培养观察其对ICR小鼠1-细胞胚胎的作用,并设单独CZB培养液对照组。②在含葡萄糖、胰岛素和0.1μg/L IGF-Ⅱ的CZB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0.1,1,10,100μg/LEGF,体外培养观察其对ICR小鼠1-细胞胚胎的作用,并设单独CZB培养液对照组。比较各组囊胚率、孵化率和胚胎细胞数的变化。结果:①0μg/LIGF-Ⅱ组囊胚率、孵化率及囊胚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100μg/L IGF-Ⅱ组囊胚率、孵化率及囊胚细胞数低于0,0.1,1,10μg/L IGF-Ⅱ各组(P<0.05);0.1μg/LIGF-Ⅱ组囊胚细胞数最高(P<0.05)。②0μg/L EGF组囊胚率、孵化率及囊胚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0.1,1,10μg/L EGF各组囊胚率、孵化率高于0,100μg/L EGF组(P<0.01);0.1μg/L EGF组孵化率最高(P<0.05),囊胚细胞数高于0μg/LEGF组(P<0.01);100μg/LEGF组囊胚细胞数最低(P<0.05)。结论:①1,10μg/LIGF-Ⅱ和葡萄糖及胰岛素相互作用对胚胎细胞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②1,10μg/LEGF参与葡萄糖、胰岛素、IGF-Ⅱ对胚胎细胞分化的调节,却无增殖作用。③0.1μg/L IGF-Ⅱ和EGF作为胚胎培养浓度较佳。④100μg/LIGF-Ⅱ和EGF对胚胎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表皮生长因子 小鼠 胚胎发育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景 李成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第13期3-4,共2页
文章借助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湖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此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正确制定自主创新策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AHP 自主创新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严旭新 黄玉强 +2 位作者 于文菡 郝亮 潘景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2,共4页
研究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介绍了传统色纺混色工艺两种方法(条混法和全混法)的混色效果及其优缺点。开发出了新型色纺精细混棉机及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该流程具有流程短、混色均匀度高、柔性化生产模式、清洁维护简单方便... 研究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介绍了传统色纺混色工艺两种方法(条混法和全混法)的混色效果及其优缺点。开发出了新型色纺精细混棉机及新型色纺精细混棉工艺流程,该流程具有流程短、混色均匀度高、柔性化生产模式、清洁维护简单方便等优势。生产实践证明,使用该流程后混和均匀度平均误差率可达到0.96%,色纺产品色差均在客户允许范围内。认为:该新型色纺工艺流程能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色纺原料混纺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混色方法 JSB125型精细混棉机 工艺流程 混和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