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工顺序对陡坡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薇 邹江海 +1 位作者 潘文硕 李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3,共6页
为了研究陡坡偏压条件下不同施工顺序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考虑"先浅后深"与"先深后浅"两种施工顺序,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 为了研究陡坡偏压条件下不同施工顺序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考虑"先浅后深"与"先深后浅"两种施工顺序,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施工顺序对地表边坡、拱圈特征点围岩以及中夹岩柱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施工顺序下的隧道开挖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先施工深埋侧隧道会加剧围岩整体偏压效应,并会对中夹岩柱处围岩产生往返的扰动,不利于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且先开挖浅埋侧隧道的安全性高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 偏压 施工顺序 围岩稳定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式回转炉处理电解MnO_2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建锋 刘建华 +2 位作者 潘文硕 何献文 周震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5-538,共4页
为克服高温烘箱法处理电解MnO2(EMD)时锰粉受热不均、加热时间过长等缺点,采用内热式回转炉处理EMD。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经回转炉和烘箱热处理后,EMD的主要成分均从!-MnO2转变为"-MnO2,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发生了相应变化... 为克服高温烘箱法处理电解MnO2(EMD)时锰粉受热不均、加热时间过长等缺点,采用内热式回转炉处理EMD。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经回转炉和烘箱热处理后,EMD的主要成分均从!-MnO2转变为"-MnO2,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发生了相应变化,晶粒尺寸显著增大,结晶度得到提高。两种方法得到的#$-MnO2结晶相组成和结晶度非常接近,但在相同温度下热处理EMD时,回转炉法比烘箱法用时短,能耗低,粉体受热均匀、充分,处理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式回转炉 高温烘箱 电解MnO2(EMD)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坡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扰动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德兴 李伟平 +2 位作者 谢宝超 王薇 潘文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6-913,共8页
为了解陡坡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对围岩的空间扰动影响,以排头隧道为工程依托,依据工程实际进行隧道施工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对隧道施工影响下的围岩扰动效应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考虑了中夹岩柱的位移及应力演化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 为了解陡坡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对围岩的空间扰动影响,以排头隧道为工程依托,依据工程实际进行隧道施工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对隧道施工影响下的围岩扰动效应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考虑了中夹岩柱的位移及应力演化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偏压与施工偏压的叠加效应导致后行洞开挖初期为施工全过程中变形控制的最关键阶段,中夹岩柱受力状态控制的关键时期及重点控制区域为先行洞开挖期间先行洞的外侧拱脚区域及后行洞开挖期间先行洞外侧拱脚至墙脚及后行洞内侧拱脚至墙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 偏压隧道 中夹岩柱 扰动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对圆柱形Li/MnO_2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献文 李少华 +1 位作者 潘文硕 谢远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7,共2页
使用LiClO4电解液、LiPF6电解液及两者的混合电解液装配圆柱形Li/MnO2电池,分析LiPF6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引入LiPF6后,虽然开路电压上升,放电容量下降;但过放电时的峰值温度最高下降137℃,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 锂/二氧化锰电池 高氯酸锂(LiClO4) 六氟磷酸锂(LiP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对圆柱形Li/FeS_2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献文 劳忠奋 +1 位作者 潘文硕 李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7-788,共2页
采用LiCl来消除Li/FeS2电池的初始高电压,并详细地研究了LiCl的加入对Li/FeS2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极片真空烘烤过程中,FeS2通过与LiCl形成的嵌锂化合物使正极处于微放电态,消去初始高电压;同时LiCl的加入提高了电池在高平台的... 采用LiCl来消除Li/FeS2电池的初始高电压,并详细地研究了LiCl的加入对Li/FeS2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极片真空烘烤过程中,FeS2通过与LiCl形成的嵌锂化合物使正极处于微放电态,消去初始高电压;同时LiCl的加入提高了电池在高平台的放电时间,更好地满足数码产品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S2电池 氯化锂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