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南北高架交通运行状况及承担交通功能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潘敏荣
《交通与运输》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上海南北高架(内环线内)建成于1995年,贯穿中心区。其南端和北端分别以互通形式与内环高架相连,从共和新路立交至鲁班路立交全长约7.5公里;规划双向6车道,建成双向6车道,实际运行通过划线组织双向6~8车道。
关键词
交通运行状况
交通功能
高架
海南
内环线
中心区
车道
立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总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过秀成
盛玉刚
+3 位作者
潘昭宇
潘敏荣
卢光明
何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0-933,共4页
采用改进的事故频数法选取了江苏、安徽两省部分二级以上公路事故黑点,运用事故数及致死事故率2个指标对事故黑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公路事故黑点总体特征表明:公路事故黑点所占里程短、事故数集中,事故致死率略大于一般路段;各等...
采用改进的事故频数法选取了江苏、安徽两省部分二级以上公路事故黑点,运用事故数及致死事故率2个指标对事故黑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公路事故黑点总体特征表明:公路事故黑点所占里程短、事故数集中,事故致死率略大于一般路段;各等级公路事故黑点在事故时间分布、季节及气候影响、事故的道路线形分布等特征方面具有相似性,在事故类型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空间分布等方面又具有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黑点
总体特征
事故频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3
作者
潘昭宇
过秀成
+2 位作者
盛玉刚
潘敏荣
卢光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8年第3期96-101,共6页
针对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原因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人、车、路、环境4个子系统整体出发,确定与事故相关的主因素。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各主因素的主元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元素的事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最...
针对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原因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人、车、路、环境4个子系统整体出发,确定与事故相关的主因素。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各主因素的主元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元素的事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最终通过各主元素关联度的大小来确定事故黑点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因素
关联度
事故成因
交通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轨道交通初步成网阶段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智永
潘敏荣
+1 位作者
陈城
唐方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2,118,共6页
概述了苏州轨道交通的3个发展阶段(一条线运营阶段、两条线运营阶段和初步成网阶段),重点分析了线网客流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的客流特征、进出站客流特征及乘客出行OD(起讫点)特征等,总结了苏州轨道交通客流发展的...
概述了苏州轨道交通的3个发展阶段(一条线运营阶段、两条线运营阶段和初步成网阶段),重点分析了线网客流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的客流特征、进出站客流特征及乘客出行OD(起讫点)特征等,总结了苏州轨道交通客流发展的4个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苏州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初步成网阶段
客流特征
客流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苏州市域职住空间和通勤出行分析
被引量:
17
5
作者
邹戴晓
过秀成
+2 位作者
樊钧
潘敏荣
郑美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2期16-21,共6页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分析
手机信令数据
通勤出行
通勤距离
职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控规土地利用与交通影响评价互馈方法应用——以苏州市平江新城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姜科
潘敏荣
《交通与运输》
2018年第6期37-39,共3页
控规是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法定规划,是规划理论到规划管理控制的桥梁,在控规层面加强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关系研究,使土地开发与交通容量相适应,从源头避免用地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交通矛盾,是控规交通影响评价的核心工作任务。笔者从...
控规是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法定规划,是规划理论到规划管理控制的桥梁,在控规层面加强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关系研究,使土地开发与交通容量相适应,从源头避免用地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交通矛盾,是控规交通影响评价的核心工作任务。笔者从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特征出发,重点针对中心城区开发成熟、未批地块少、用地与交通互动敏感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交通的互馈优化方法,并结合苏州市平江新城控规交通影响评价实例提出研究方法与模型,以期对类似区域的控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
苏州市
控规
应用
城市规划体系
土地开发
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太湖新城湾区综合交通整合提升策略探讨
7
作者
王志玮
樊钧
+2 位作者
潘敏荣
胡日明
张珏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太湖新城是以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思想,引领苏州走向“太湖时代”的未来南部城市发展中心,是苏州在环太湖湾发展空间重组和品质重塑方面做出的新典范。研究从太湖新城发展目标和面临的挑战问题出发,提出“强集聚、高时效、显魅力”...
太湖新城是以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思想,引领苏州走向“太湖时代”的未来南部城市发展中心,是苏州在环太湖湾发展空间重组和品质重塑方面做出的新典范。研究从太湖新城发展目标和面临的挑战问题出发,提出“强集聚、高时效、显魅力”的综合交通提升总体策略思路,并进一步从国际经验借鉴出发,分别从“公交优先、健康公平、特色彰显”角度提出交通品质进一步提升的策略建议,为太湖新城交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城湾区
综合交通提升
高质量出行环境
人本健康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8
作者
姜科
潘敏荣
陈双燕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始终秉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但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不明、合力不足。近年来古城小汽车出行主导态势加剧,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慢行交通品质不优,古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面临挑战。文章从苏州古...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始终秉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但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不明、合力不足。近年来古城小汽车出行主导态势加剧,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慢行交通品质不优,古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面临挑战。文章从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历程出发,剖析交通问题与症结,研判交通发展趋势,提出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的路径及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绿色交通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绿色交通
交通政策
交通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南北高架交通运行状况及承担交通功能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潘敏荣
机构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
出处
《交通与运输》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文摘
上海南北高架(内环线内)建成于1995年,贯穿中心区。其南端和北端分别以互通形式与内环高架相连,从共和新路立交至鲁班路立交全长约7.5公里;规划双向6车道,建成双向6车道,实际运行通过划线组织双向6~8车道。
关键词
交通运行状况
交通功能
高架
海南
内环线
中心区
车道
立交
分类号
U12 [交通运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总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过秀成
盛玉刚
潘昭宇
潘敏荣
卢光明
何明
机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0-93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22283)
文摘
采用改进的事故频数法选取了江苏、安徽两省部分二级以上公路事故黑点,运用事故数及致死事故率2个指标对事故黑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公路事故黑点总体特征表明:公路事故黑点所占里程短、事故数集中,事故致死率略大于一般路段;各等级公路事故黑点在事故时间分布、季节及气候影响、事故的道路线形分布等特征方面具有相似性,在事故类型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空间分布等方面又具有不同特征.
关键词
交通事故黑点
总体特征
事故频数法
Keywords
traffic accident black-spots
general feature
accident frequency method
分类号
U491.3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3
作者
潘昭宇
过秀成
盛玉刚
潘敏荣
卢光明
机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8年第3期96-10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0422283)
文摘
针对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原因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人、车、路、环境4个子系统整体出发,确定与事故相关的主因素。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各主因素的主元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元素的事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最终通过各主元素关联度的大小来确定事故黑点成因。
关键词
主因素
关联度
事故成因
交通事故
Keywords
Main factor, primary element, association degree, cause of accident, traffic accidents
分类号
U491.3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轨道交通初步成网阶段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智永
潘敏荣
陈城
唐方慧
机构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112,118,共6页
文摘
概述了苏州轨道交通的3个发展阶段(一条线运营阶段、两条线运营阶段和初步成网阶段),重点分析了线网客流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高峰小时客流最大断面的客流特征、进出站客流特征及乘客出行OD(起讫点)特征等,总结了苏州轨道交通客流发展的4个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苏州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初步成网阶段
客流特征
客流发展规律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preliminary network-ing stage
passenger flow characteristics
passenger flow development law
分类号
U293.13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苏州市域职住空间和通勤出行分析
被引量:
17
5
作者
邹戴晓
过秀成
樊钧
潘敏荣
郑美娜
机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2期16-21,共6页
文摘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关键词
职住空间分析
手机信令数据
通勤出行
通勤距离
职住平衡
Keywords
job-hous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cellular signaling data
commuting trip
commuting distance
commuting balance
分类号
U-9 [交通运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规土地利用与交通影响评价互馈方法应用——以苏州市平江新城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姜科
潘敏荣
机构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交通与运输》
2018年第6期37-39,共3页
文摘
控规是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法定规划,是规划理论到规划管理控制的桥梁,在控规层面加强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关系研究,使土地开发与交通容量相适应,从源头避免用地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交通矛盾,是控规交通影响评价的核心工作任务。笔者从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特征出发,重点针对中心城区开发成熟、未批地块少、用地与交通互动敏感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和交通的互馈优化方法,并结合苏州市平江新城控规交通影响评价实例提出研究方法与模型,以期对类似区域的控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交通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
苏州市
控规
应用
城市规划体系
土地开发
中心城区
分类号
TU984.19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太湖新城湾区综合交通整合提升策略探讨
7
作者
王志玮
樊钧
潘敏荣
胡日明
张珏
机构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所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文摘
太湖新城是以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思想,引领苏州走向“太湖时代”的未来南部城市发展中心,是苏州在环太湖湾发展空间重组和品质重塑方面做出的新典范。研究从太湖新城发展目标和面临的挑战问题出发,提出“强集聚、高时效、显魅力”的综合交通提升总体策略思路,并进一步从国际经验借鉴出发,分别从“公交优先、健康公平、特色彰显”角度提出交通品质进一步提升的策略建议,为太湖新城交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太湖新城湾区
综合交通提升
高质量出行环境
人本健康公平
Keywords
Taihu Bay area new tow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
High quality travel environment
Health and Equity
分类号
F51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U12 [交通运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8
作者
姜科
潘敏荣
陈双燕
机构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市姑苏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中心
出处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文摘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始终秉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但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不明、合力不足。近年来古城小汽车出行主导态势加剧,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慢行交通品质不优,古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面临挑战。文章从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历程出发,剖析交通问题与症结,研判交通发展趋势,提出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的路径及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绿色交通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苏州古城
绿色交通
交通政策
交通综合治理
Keywords
Ancient city of Suzhou
Green transportation
Traffic policy
Comprehensive traffic management
分类号
F51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U12 [交通运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南北高架交通运行状况及承担交通功能分析
潘敏荣
《交通与运输》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总体特征分析
过秀成
盛玉刚
潘昭宇
潘敏荣
卢光明
何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潘昭宇
过秀成
盛玉刚
潘敏荣
卢光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苏州轨道交通初步成网阶段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
王智永
潘敏荣
陈城
唐方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苏州市域职住空间和通勤出行分析
邹戴晓
过秀成
樊钧
潘敏荣
郑美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控规土地利用与交通影响评价互馈方法应用——以苏州市平江新城为例
姜科
潘敏荣
《交通与运输》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苏州太湖新城湾区综合交通整合提升策略探讨
王志玮
樊钧
潘敏荣
胡日明
张珏
《交通与港航》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姜科
潘敏荣
陈双燕
《交通与港航》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