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手扶式小型薏米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 1
-
-
作者
潘思奇
孙世佳
刘崇林
金丽宇
刘强
-
机构
黑龙江工业学院现代制造工程学院
-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4期94-96,共3页
-
基金
2024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东北丘陵地区薏米精量播种机的设计”
黑龙江省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411445021)。
-
文摘
播种是薏米种植中的关键环节,但现阶段薏米专用播种机械较少,同时用其他作物的播种机不适用于播种薏米的作业,影响规模化种植。为提高薏米的机械化种植水平,针对现有的薏米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漏播、伤种和精度低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款手扶式小型薏米精量播种机,该机采用带勺式排种技术。根据浸泡后薏米种子的形态特征和三轴尺寸设计了取种勺,并对整个充种过程进行分析后,设计了种层限位装置和搅种装置,通过对多种类型开沟器的比较最终选用圆盘式开沟器。
-
关键词
薏米
播种机
开沟器
取种勺
-
分类号
S223.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粘重土壤下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8
- 2
-
-
作者
赵胜雪
赵越
刘权磊
周东麟
潘思奇
-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
出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57-63,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601905-04)
平台支持计划(PTJH201804)。
-
文摘
在粘性土壤下进行马铃薯收获机械作业时,受到其影响严重,导致采用升运链式的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常常存在升运链尺寸匹配不准确等问题,因此针对在寒地粘重土壤条件下,设计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试验因素为机车前进速度、二级升运链尺寸以及其线速度,以明薯率作为试验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为试验设计方案,确定最佳结构参数并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拟合。得到试验优化结果为机车前进速度为1.793 9 m·s^-1、二级升运链尺寸为2.5 m以及其线速度为0.8 m·s^-1,该参数组合下明薯率为99.5%,高于二次正交回归模型优化得到的明薯率98.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的函数拟合精度较高,试验结果准确,可以解决农业机械结构设计中相似的优化问题。
-
关键词
马铃薯挖掘机
BP神经网络
黏重土壤
输送分离装置
优化
田间试验
-
Keywords
potato excavator
BP neural network
clayey soil
transporta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
optimization
field test
-
分类号
S225.7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勺带式马铃薯排种器种薯充种特性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潘思奇
赵胜雪
刘崇林
周东麟
刘权磊
-
机构
黑龙江工业学院现代制造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马铃薯机械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601905-04)。
-
文摘
马铃薯播种机在作业时排种器的充种性能是影响其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勺带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率和重播率,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以微型薯为研究对象,对勺带式排种器在工作过程中种薯在种箱内的运动状态进行仿真分析以及虚拟仿真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充种区种层高度是影响排种器充种性能的关键因素。此基础上,为保证充种区内种层始终保持最利于种勺充种的高度,结合种箱结构参数,设计了一种种层限位装置。为寻求最佳工作参数组合,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方法,以种层限位装置挡板长度、种层限位装置挡板倾斜角度和主动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空种率、重种率为试验指标,对排种器的性能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装种层限位装置的马铃薯排种器在限位装置挡板长度125mm、限位装置挡板倾斜角度57°、主动轮转速48r/min时作业性能最好,漏播率为3.29%,重播率为5.37%。
-
关键词
马铃薯
离散元
排种器
勺带式
-
Keywords
potato
discrete element
seed metering device
spoon-belt
-
分类号
S223.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勺带式马铃薯排种器改进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潘思奇
赵胜雪
刘崇林
周东麟
刘权磊
-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马铃薯机械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工业学院现代制造工程学院
-
出处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4-168,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601905-04)。
-
文摘
为了解决勺带马铃薯排种器存在的排种均匀性差等问题,通过建立排种器投种阶段的运动学模型,结合取种勺实际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取种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双层取种勺,可以有效减少种薯与护种罩的接触,使得相邻种薯的投种位置、释放角以及释放初速度更均匀,从而改善排种均匀性差等问题。基于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取种勺,改进后的取种勺种薯与护种罩的接触更少,投种位置相对固定,排种均匀性更好。以株距变异系数、漏播率、重播率为指标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其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4.18%、重播率平均值3.51%、漏播率平均值2.65%,优于国家标准研究,可为马铃薯排种器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马铃薯
排种器
离散元
取种勺
-
Keywords
potato
seed metering device
spoon
discrete element
-
分类号
S223.26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