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对褐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及谷子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郭甯 高日平 +7 位作者 龙步菊 蔡琳琳 杨荣到 高宇 高宏艳 赵沛义 潘志华 杜二小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耕作方式优化对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褐土土壤物理性质及谷子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浅耕30 cm(CK)作为对照,设置深耕机翻耕50 cm(SF)、深松机松耕50 cm(SS)、深松机松耕50 cm后旋耕机旋耕30 cm(SSX)、深耕机翻耕50 cm后旋... 【目的】探究耕作方式优化对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褐土土壤物理性质及谷子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浅耕30 cm(CK)作为对照,设置深耕机翻耕50 cm(SF)、深松机松耕50 cm(SS)、深松机松耕50 cm后旋耕机旋耕30 cm(SSX)、深耕机翻耕50 cm后旋耕机旋耕30 cm(SFX)4种处理,对比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对0~100 cm褐土层的土壤硬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以及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均改善了土壤结构,在0~10、10~20、20~40、40~60、60~80 cm土层,SS、SSX、SFX、SF处理的土壤容重较CK分别显著减小了0.16%~2.26%、4.63%~6.24%、3.81%~5.88%和1.08%~3.95%(P<0.05);在0~100 cm土层中均以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最高,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均为SSX>SFX>SF>SS>CK,其中,SSX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较CK增加了4.81%~9.90%。在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方面,SSX、SFX处理的穗粗、穗长、穗重、千粒重较CK分别显著提高11.67%、9.28%、8.25%、10.98%和9.63%、7.70%、6.04%、8.63%(P<0.05);SSX处理谷子产量较CK提升最显著,为7.65%(P<0.05);各生育期谷子耗水量均表现为CK>SS>SF>SFX>SSX,SSX处理的谷子耗水量为893.60 mm;4种处理下,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以SSX处理效果最佳,较CK提高了8.14%。【结论】耕作方式优化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耕层土壤水分、增加谷子产量,尤以深松机松耕50 cm后旋耕机旋耕30 cm处理效果最佳,是缓解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褐土土壤障碍、保证谷子稳产增产的较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褐土 土壤物理性质 谷子 产量 内蒙古 西辽河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春季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时空分布研究
2
作者 吕晓琴 陈小敏 +1 位作者 潘志华 吕润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19-527,共9页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南岛水稻春季安全制种的适宜时段,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1961-2020年2-8月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部地区是海南岛春...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南岛水稻春季安全制种的适宜时段,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1961-2020年2-8月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部地区是海南岛春季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首选地区,应选择育性敏感期起点温度较低的品种;南部地区春季两系杂交安全制种的时间,育性敏感期宜安排在5月初,扬花授粉期宜安排在5月,成熟收获期应在6月中旬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制种风险 气候诊断模型 适宜时段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矿渣—赤泥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潘志华 方永浩 +3 位作者 赵成朋 杨南如 于健 鲁家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39,52,共7页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不同模数的固体水玻璃,并着重从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固体水玻璃对矿渣—赤泥体系的激发效果。结果表明,就赤泥/矿渣重量比为30∶70的体系而言,当固体水玻璃的模数为1....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不同模数的固体水玻璃,并着重从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固体水玻璃对矿渣—赤泥体系的激发效果。结果表明,就赤泥/矿渣重量比为30∶70的体系而言,当固体水玻璃的模数为1.2、水玻璃掺量以Na2O计为3%时激发效果最佳。此时,碱—矿渣—赤泥水泥的28天净浆抗压强度可达67MPa,并且与碱—矿渣水泥类似具有早强的特性。另外,X—射线衍射对水化3天试样和未水化试样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化3天后试样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反应,说明模数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赤泥 固体水玻璃 水泥 无熟料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志华 郑晓卿 +1 位作者 何仁华 张宁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192,213,共4页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平台,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多媒体语音实验室...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平台,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是语音实验室发展的必要性和开放式自主学习是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特征,并结合我校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学习系统,从建立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室的环境及日常管理等方面讨论了数字网络化语音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 数字网络化 科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郁闭度及栽培措施对茯苓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蔡娅娅 潘志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探讨不同郁闭度的马尾松林分环境下,不同种植材料对茯苓产量的影响,分析最适宜茯苓生长的林分郁闭度与种植材料组合。选择了低郁闭度(0.4)、中郁闭度(0.6)和高郁闭度(0.8)3块马尾松林分,每块林分内设置不同长度和径级的段木及伐桩作为... 探讨不同郁闭度的马尾松林分环境下,不同种植材料对茯苓产量的影响,分析最适宜茯苓生长的林分郁闭度与种植材料组合。选择了低郁闭度(0.4)、中郁闭度(0.6)和高郁闭度(0.8)3块马尾松林分,每块林分内设置不同长度和径级的段木及伐桩作为种植材料。结果表明,伐桩种植中,随着伐桩高度的增加,单个茯苓鲜质量先增后减,中高度伐桩产量最高;段木种植中,长段木的茯苓产量显著高于短段木和中段木。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小径级和中径级段木均表现出随郁闭度增加先增后减的趋势,中郁闭度下茯苓的个数、总鲜质量以及单个茯苓鲜质量均达到最优水平。小径级段木在中郁闭度时,短、中、长段木的茯苓个数分别为11.4个/窖、12.1个/窖、12.8个/窖,总茯苓鲜质量分别为8.56 kg/窖、9.87 kg/窖、10.63 kg/窖;中径级段木在中郁闭度时,短、中、长段木的茯苓个数分别为16.3个/窖、17.8个/窖、19.1个/窖,总茯苓鲜质量分别为12.01 kg/窖、13.54 kg/窖、14.97 kg/窖。因此,中郁闭度结合长段木的规格能够显著提高茯苓的产量和品质,为优化茯苓种植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郁闭度 段木 伐桩 茯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CH系统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Ⅱ 水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志华 杨南如 +2 位作者 冈田能彦 高田みのり 齐藤亨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27,共6页
XRD、TG-DTA、IR和固体29SiNMR对ALC废渣中添加氢氧化钙后的ALC-CH混合物系统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同时用BET方法测定了水热处理物的比表面积随水热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表... XRD、TG-DTA、IR和固体29SiNMR对ALC废渣中添加氢氧化钙后的ALC-CH混合物系统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同时用BET方法测定了水热处理物的比表面积随水热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ALC废渣中添加适量氢氧化钙,经180℃下水热处理3~16小时后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αC2SH,其形成量随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热处理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于12~22m2/g之间,并且随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所以,适当延长水热处理时间将有利于αC2SH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以合成主含βC2S的贝利特水泥或高活性水泥混合材料为目的的后续煅烧过程。但是,过度延长水热处理时间不仅对增加α-C2SH的形成量作用不明显,而且会导致水热处理物比表面积的减小,影响最终烧成物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 废渣 水热处理 物理化学 废物处理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策略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潘志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1,共3页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 ,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把握好以下策略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有科学的定位策略 ;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有准确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发展策略 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河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及其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潘志华 罗扬 +2 位作者 谭伟 曹以群 王元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1期10-18,共9页
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土壤养分含量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存在相关性差异,TP和AK呈极显著相关(P<0.01),TK在P&... 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土壤养分含量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存在相关性差异,TP和AK呈极显著相关(P<0.01),TK在P<0.05下显著相关,SOC、TN和AN均无显著相关关系;(2)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TP在草丛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樱桃林,TK在耕地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AK在樱桃林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除耕地外的其他植被类型,且在耕地和马尾松林间的差异显著;(3)研究区各土壤养分均为中等程度的变异性,变异性大小表现为TK>TP>TN>SOC>AK>AN。除全钾外,其他土壤养分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主要是由结构因素引起。全钾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很弱,其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4)SOC、TN、AN和AK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均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在海拔高、坡度大的区域含量较高,TP呈零星斑块状分布,TK在流域内普遍为低值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植被类型 空间变异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碱-矿渣-赤泥胶凝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志华 方永浩 +4 位作者 潘拯生 陈前 杨南如 于健 鲁家喜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碱性激发剂的种类、掺量对碱矿渣赤泥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固体激发剂代替传统的液体水玻璃可以克服急凝现象,使体系正常凝结,同时保持体系原有的快硬早强特性。另外,采用有些固体碱激发剂...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碱性激发剂的种类、掺量对碱矿渣赤泥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固体激发剂代替传统的液体水玻璃可以克服急凝现象,使体系正常凝结,同时保持体系原有的快硬早强特性。另外,采用有些固体碱激发剂时,体系会发生严重慢凝,但加入适量烧石膏可使凝结恢复正常。X射线对硬化体的组成分析表明,与未水化试样相比,常温水化试样的物相组成变化不大,但80℃蒸养试样中形成了一种分子式为CaAl2Si4O12·4H2O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赤泥 固体水玻璃 水泥 激发剂 碱性激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无碱速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志华 徐永东 +2 位作者 吴承桢 严生 闵盘荣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63-67,共5页
探讨了以石灰石、矾土和少量助熔剂为原料,用烧结法制造速凝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速凝剂在水泥中添加8%,即可使初凝时间缩短至1min以内,终凝5min以内。且水泥砂浆的28d强度保留率显著提高,由现用的高碱速凝剂红... 探讨了以石灰石、矾土和少量助熔剂为原料,用烧结法制造速凝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速凝剂在水泥中添加8%,即可使初凝时间缩短至1min以内,终凝5min以内。且水泥砂浆的28d强度保留率显著提高,由现用的高碱速凝剂红星I型的60.1%提高至80.1%以上。XRD分析表明,本速凝剂主要由C12A7和C11A7CaF2等矿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速凝剂 水泥 速凝剂 外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校园文化创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志华 《学海》 2003年第6期170-172,共3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高等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废渣的加热活化及在水泥中的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志华 杨南如 +1 位作者 增田嗣也 齐藤亨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72-76,共5页
用XRD对ALC废渣中添加氢氧化钙后的ALC-CH系统,在室温至1000℃范围内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跟踪测定。β-C2S在700~850℃开始形成,在850~1000℃大量形成。并对掺加有1000℃下的AL... 用XRD对ALC废渣中添加氢氧化钙后的ALC-CH系统,在室温至1000℃范围内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跟踪测定。β-C2S在700~850℃开始形成,在850~1000℃大量形成。并对掺加有1000℃下的ALC-CH烧成物的水泥进行了强度测定。表明,可以用添加氢氧化钙后再加热的方法使ALC废渣活化。与ALC原渣相比,用活化ALC渣掺入水泥中,水泥的强度降低幅度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废渣水泥 水泥 加热活化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4年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5
13
作者 胡琦 董蓓 +7 位作者 潘学标 姜会飞 潘志华 乔宇 邵长秀 丁梦琳 尹紫薇 胡莉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32,F0003,共10页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 利用全国70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基于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近54a中国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和贡献率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干湿气候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全国气候在3个时间段(时段1:1961-1980;时段2:1981-2000;时段3:2001-2014)中经历了变湿到变干的过程;不同地区干湿状况变化差异很大,干旱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1961-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ET_0呈显著下降的趋势,61.6%的站点出现"蒸发悖论"现象。南方大部分地区和新疆的西北部由于降水量增加和ET_0减少,气候变湿;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和ET_0增加,气候呈显著变干的趋势。ET_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最敏感,风速的负贡献率是引起ET_0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时段内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对ET_0的负效应超过温度上升对ET_0的增大作用,导致全国ET_0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风速 参考作物蒸散量 湿润指数 敏感系数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及环境友好的玉米氮肥投入阈值确定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君 赵沛义 +5 位作者 潘志华 段玉 李焕春 王博 景宇鹏 董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143,共8页
为了寻求河套灌区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阈值,该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五原县连续三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河套灌区玉米产量、土壤N素残留量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为了寻求河套灌区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阈值,该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五原县连续三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河套灌区玉米产量、土壤N素残留量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实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 m土壤矿质氮质量分数呈指数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及施氮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N素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在0~80 cm土层间土壤N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盈余率为0时,施氮量为237 kg/hm^2,籽实产量为13.7 t/hm^2,2 m土壤矿质氮为478 kg/hm^2,土壤氮素回收率为24%,植株氮素回收率为41%,土壤-玉米系统总回收率为65%;95%最高产量到最高产量为13.2~13.9 t/hm^2,对应施氮量为193~291 kg/hm^2,2 m土壤矿质氮为419~563 kg/hm^2,氮素盈余率为-19%~23%,土壤氮素回收率为21%~26%,植株氮素回收率为41%,土壤-玉米系统总回收率为62%~67%。施氮量193~291 kg/hm^2是既保证玉米产量又满足土壤氮素盈余较少、土壤-玉米系统氮素回收较高的合理施氮阈值。该研究为河套灌区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土壤 玉米产量 施氮水平 氮素残留 投入阈值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宛麟 于洋 +5 位作者 张立祯 潘志华 苟芳 邸万通 赵沛义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8,共11页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单位叶面积氮含量(SL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年内蒙古武川县耕地质量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立为 安萍莉 +2 位作者 潘志华 赫迪 董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4-231,共8页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力、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呈显著干暖化趋势,在其影响下,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分是制约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键因素;旱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浇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该研究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干旱区 耕地质量 自然质量等指数 土地利用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辰 王靖 +2 位作者 潘学标 潘志华 魏玉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0-860,共11页
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A2(中-高气体排放情景)和B2(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情景)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 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A2(中-高气体排放情景)和B2(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情景)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的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1),且A2情景增幅大于B2情景;全区降水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A2及B2情景下,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及东部小部分地区各时段草地生产力呈降低趋势,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则呈上升趋势;草甸及典型草原草地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但其变率随时段的推移呈增加趋势,且B2情景下较A2情景下变率更大。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其中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变率随时段推移呈降低趋势;草原化荒漠生产力的变率在A2情景下随时段推移呈增加趋势,而B2情景下则呈降低趋势,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产力在A2情景下的变率均高于B2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产力 变率 CENTUR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用作高性能水泥性能调节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彦娜 潘志华 +1 位作者 李东旭 许仲梓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20-24,共5页
采用化学活化和热活化的方法,对赤泥进行预处理后再与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不同化学试剂处理、不同温度下加热处理和不同掺量的赤泥-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的胶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赤泥掺... 采用化学活化和热活化的方法,对赤泥进行预处理后再与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不同化学试剂处理、不同温度下加热处理和不同掺量的赤泥-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的胶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赤泥掺入水泥后,尤其是赤泥掺量大于20%时,水泥砂浆后期强度显著降低,而经特定化学试剂处理和一定温度煅烧处理后的赤泥掺入水泥熟料后,水泥砂浆的后期强度降低幅度得到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熟料 高性能水泥 赤泥 组分 化学活化 掺入 煅烧 处理 调节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粮草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赵举 郑大玮 +1 位作者 潘志华 程玉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5-9,共5页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80 ̄350mm。由于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已相当严重,因此应控制耕作,鼓励农民种草,耕作种植模式应以粮草带状间作为主。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比对照裸地平均...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80 ̄350mm。由于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已相当严重,因此应控制耕作,鼓励农民种草,耕作种植模式应以粮草带状间作为主。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比对照裸地平均降低近地面5cm风速31.6%,风蚀量平均降低79.4%;减缓地表风蚀粗化,>1mm的砾石为对照裸地的25%;生物量达3773kg/hm2,是天然草场的5.7倍。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的的作用,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农牧交错带 粮草间作 风蚀 耕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矿渣水泥缓凝物质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志强 周栋梁 +2 位作者 李付刚 潘志华 杨南如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64,68,共3页
研究了氯化钡、硝酸钡、硫酸铁、铬酸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等无机盐以及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对碱-矿渣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钡、硝酸钡、氯化镁、硫酸铝、酒石酸有良好的缓凝作用,硫酸铁、铬酸钠、硫酸镁、草... 研究了氯化钡、硝酸钡、硫酸铁、铬酸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等无机盐以及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对碱-矿渣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钡、硝酸钡、氯化镁、硫酸铝、酒石酸有良好的缓凝作用,硫酸铁、铬酸钠、硫酸镁、草酸不产生缓凝作用。通过强度测试发现,氯化钡、硝酸钡、氯化镁、硫酸铝、酒石酸均对碱-矿渣水泥的强度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缓凝 凝结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