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与不孕症的关系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开拓 姜朝新 +3 位作者 何思杰 曾令恒 何锋荣 陈文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与不孕症的关系,并对其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实验组为239例确诊为不孕症的患者,对照组为239例已生育的健康妇女,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实验组支原体感染率为54.4%(13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与不孕症的关系,并对其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实验组为239例确诊为不孕症的患者,对照组为239例已生育的健康妇女,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实验组支原体感染率为54.4%(130/239),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94例(39.3%),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4例(1.7%),Uu+Mh混合感染32例(13.4%);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率为23.8%(57/239),其中单纯Uu感染42例(17.6%),单纯Mh感染0例(0),Uu+Mh混合感染15例(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时,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及美满霉素敏感率较高,均达84%以上;单纯Mh感染及Uu+Mh混合感染时,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不孕症密切相关,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育龄妇女应常规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检查。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不容忽视,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时,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或美满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敏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52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开拓 姜朝新 +3 位作者 何思杰 曾令恒 何锋荣 陈文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10 652例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0 652例患者中支原体感染者5398例(50...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10 652例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0 652例患者中支原体感染者5398例(50.7%),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3703例(68.6%),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183例(3.4%),Uu+Mh混合感染1512例(28%)。支原体感染患者在<20岁、20~40岁、>40岁三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4.5%、70.5%、25%,以20~40岁这个年龄段的感染为主。单纯Uu感染时,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及美满霉素敏感率较高,达93.7%以上;单纯Mh感染时,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达98.4%以上;Uu+Mh混合感染时,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达89.9%以上。结论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中的感染率较高,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通过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明确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及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敏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nI、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令恒 赵艳华 +4 位作者 何思杰 潘开拓 王陈龙 何锋荣 姜朝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对照组与...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对照组与不同发病时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 Tn I、Mb、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血清c Tn I、Mb、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 Tn I、CK-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6 h升高,至12~24 h达到峰值;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6 h升高,至6~12 h达到峰值。观察组6~12 h死亡5例、12~24 h死亡3例、24~72 h死亡2例。结论血清心肌标志物c Tn I、Mb、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不同阶段水平不同,联合检测三种指标可减少误诊及漏诊,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令恒 赵艳华 +5 位作者 何思杰 潘开拓 陈文科 曾庆洋 何锋荣 黄翠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12-15,26,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登革热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499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登革热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学检查... 目的研究分析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登革热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499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登革热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后,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99例登革热患者平均年龄为(44.0±18.0)岁,其中22~61岁356例(占71.34%),男性243例(占49%),女性256例(占51%),登革热每年发病高峰期为9~10月。登革热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发热(99.4%)、畏寒/寒战(80.96%)、乏力(96.39%)、头痛(96.99%)、骨骼/肌肉疼痛(96.39%);部分患者出现颜面/胸部潮红(30.86%)、皮疹(24.25%)、结膜充血(5.41%)和眶后痛(5.41%)表现。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特点:白细胞计数减少(78.2%)、血小板减少(65.5%)、白蛋白降低(5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3.9%)、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4.3%)、乳酸脱氢酶升高(38.7%)、肌酸激酶升高(46.3%)、C反应蛋白升高(44.1%)、血清钾降低(49.7%),但血细胞压积增高比较少见(3.00%)。基础疾病:64例(占12.83%)合并基础疾病,最常见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预后情况:登革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5.9±2.2)d,平均病程为(9.5±3.0)d。474例(占94.99%)登革热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均可痊愈出院。结论登革热每年发病高峰期为9~10月,发病年龄以22~61岁为主,男女比例接近,以发热、畏寒/寒战、乏力、头痛、骨骼/肌肉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钾降低,经过有效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登革热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肌钙蛋白Ⅰ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低水平升高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艳华 曾令恒 +4 位作者 何思杰 潘开拓 何锋荣 陈文科 和仕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5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敏感肌钙蛋白Ⅰ(hs-c TnⅠ)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的升高特点,建立hs-c TnⅠ在这些疾病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79例hs-c TnⅠ升高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11组: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心... 目的研究分析高敏感肌钙蛋白Ⅰ(hs-c TnⅠ)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的升高特点,建立hs-c TnⅠ在这些疾病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79例hs-c TnⅠ升高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11组: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心率失常组、心力衰竭组、脑血管意外组、慢阻肺组、重症肺炎组、肾功能衰竭组、急性中毒及重症感染组、糖尿病组、重度高血压组,并设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别间的中位数,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临床诊断界值。结果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心率失常组、心力衰竭组、脑血管意外组、慢阻肺组、重症肺炎组、肾功能衰竭组、急性中毒及重症感染组、糖尿病组、重度高血压组的hs-c Tn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hs-c TnⅠ的临床诊断界值为0.306ng/m L,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结论高敏感肌钙蛋白Ⅰ在部分非心肌梗死疾病中也可见低水平的升高,为了更好鉴别诊断AMI,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以及疾病人群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感肌钙蛋白I 心肌梗死 ROC曲线 临床诊断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肌钙蛋白Ⅰ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诊断界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艳华 曾令恒 +4 位作者 何思杰 潘开拓 汤敏娟 王爱兰 何锋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1期104-10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高敏感肌钙蛋白I(hs-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界值,并建立分析其临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18例高敏感肌钙蛋白I的检测结果,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划分为AMI组与非AMI组,比较两组别的中位数情况,绘制受试者... 目的探讨研究高敏感肌钙蛋白I(hs-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界值,并建立分析其临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18例高敏感肌钙蛋白I的检测结果,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划分为AMI组与非AMI组,比较两组别的中位数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分析hs-cTnI的临床诊断界值。结果 AMI组hs-cTnI与非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hs-cTnI的临床诊断界值为0.906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结论高敏感肌钙蛋白I(hs-cTnI)在AM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验科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条件建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敏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ROC曲线 临床诊断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