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菌固态发酵豆渣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潘天玲 张东峰 +1 位作者 赵昌盛 李坤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35-36,41,共3页
对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混菌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培养基组成、接种物配比、初始pH值以及培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成为豆渣∶麸皮=8∶2,接种物配比为黑曲霉∶绿色木霉... 对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混菌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培养基组成、接种物配比、初始pH值以及培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成为豆渣∶麸皮=8∶2,接种物配比为黑曲霉∶绿色木霉∶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1∶1∶1∶3,调节初始pH值5 5,32℃培养72h,豆渣粗蛋白质含量达到28 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混菌固态发酵 菌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山茱萸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天玲 朱培仪 宋粉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0,共3页
提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山茱萸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55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pH 10.60的1.2 mmol.L-1三乙胺-盐-酸0.08 mmol.L-1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溶液,分离电压1... 提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山茱萸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55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pH 10.60的1.2 mmol.L-1三乙胺-盐-酸0.08 mmol.L-1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溶液,分离电压12.5 kV,流体静压进样10 s(高度20 cm)。以布洛芬为内标,齐墩果酸、熊果酸线性范围分别为4.1-114.8 mg.L-1和4.3-120.4 mg.L-1。测得平均回收率均为96.0%,所提出方法用于山茱萸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测得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2.03%,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山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味草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天玲 李坤平 +1 位作者 黄鸣宇 江嘉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研究姜味草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挥发油的提取率及β-CD包合物的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和包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优选。结果姜味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2... 目的研究姜味草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挥发油的提取率及β-CD包合物的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和包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优选。结果姜味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2倍量水,浸泡4 h,蒸馏5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用8倍量β-CD,加入β-CD 18倍量的水,40℃包合2 h。结论该工艺可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味草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韦塔桉RAPD反应条件优化研究
4
作者 潘天玲 李坤平 刘友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对13个韦塔桉种源的RAPD反应条件,即PCR反应体系、PCR扩增条件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PCR体系为:DNA模板为10.0μL、双蒸水4.0μL、10×缓冲液2.0μL、25mMMgCl21.5μL、10mMdNTPs0.35μL、0.1μM引物2.0μ1、5UTaqDNA聚合... 对13个韦塔桉种源的RAPD反应条件,即PCR反应体系、PCR扩增条件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PCR体系为:DNA模板为10.0μL、双蒸水4.0μL、10×缓冲液2.0μL、25mMMgCl21.5μL、10mMdNTPs0.35μL、0.1μM引物2.0μ1、5UTaqDNA聚合酶0.15μL。最佳PCR扩增条件为:92℃预变性2min,1个循环;92℃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2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min,1个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塔按 RAPD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贲永光 潘天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得率为指标,对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溶剂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强化提取的最...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得率为指标,对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溶剂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强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体积分数90%乙醇,固液比1∶15,功率为360W,频率40kHz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20min,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得率为0.732%;回流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是:固液比1∶15,90℃回流提取2次,每次30min,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得率为0.706%。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较溶剂回流提取法工艺简单,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味草 齐墩果酸 熊果酸 超声波强化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布渣叶的3种水解黄酮苷元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周宏兵 李卫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0-1062,共3页
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布渣叶的3种水解黄酮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4%(体积分数)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368 nm波长处,对布渣叶的水解液... 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布渣叶的3种水解黄酮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4%(体积分数)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368 nm波长处,对布渣叶的水解液进行了色谱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槲皮素的质量浓度在1.97-19.7 mg·L^-1,山奈酚在2.02-20.2 mg·L^-1,异鼠李素在2.11-21.1 mg·L^-1时分别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0%-99.6%,92.6%-99.8%,92.5%-99.5%,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2.48%,2.80%,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布渣叶 槲皮素 山奈酚 异鼠李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莲总皂苷定量分析方法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贲永光 林瑞卿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9-102,共4页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建立了比色法测定七叶莲总皂苷含量的方法;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七叶莲总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比色法定量分析时,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剂,70℃加热15min显色后...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建立了比色法测定七叶莲总皂苷含量的方法;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七叶莲总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比色法定量分析时,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剂,70℃加热15min显色后,选择546nm为测定波长,在40min内,测量结果稳定,总皂苷质量浓度在0.002-0.02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6%(n=6)。在提取过程中,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以50%(体积分数)乙醇为溶剂,控制固液比1:15(g:mL),80℃水浴提取2次,每次120min,此条件下总皂苷得率1.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皂苷 提取工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姜味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袁旭江 潘天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5-947,共3页
关键词 姜味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熊果酸 齐墩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选大孔树脂纯化七叶莲总皂苷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贲永光 孔繁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以总皂苷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从9种树脂中筛选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以总皂苷收率和总皂苷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最佳洗脱剂浓度,并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 以总皂苷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从9种树脂中筛选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以总皂苷收率和总皂苷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最佳洗脱剂浓度,并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70%乙醇为洗脱剂,以总皂苷收率为指标,优选的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0.976g/L、上样流速2.2mL/min、洗脱剂用量3.0BV(1BV=80mL,下同)、洗脱流速3.6mL/min,其总皂苷收率62.17%,总皂苷纯度41.22%;以总皂苷纯度为指标,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0.976g/L、上样流速2.8mL/min、洗脱剂用量0.6BV、洗脱流速0.8mL/min,其总皂苷收率41.25%,总皂苷纯度4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大孔树脂 总皂苷 纯化工艺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聚糖酶的诱导合成(Ⅰ)——碳源、氮源及碳氮比的影响
10
作者 李坤平 潘天玲 +1 位作者 吕晓霞 黄克瀛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70-72,99,共4页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LH-011为产酶菌株,利用自制复合碳源,就碳源浓度、氮源种类及碳氮比等因素对β-聚糖酶的诱导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5g/L预处理玉米芯 为碳源,利用复合氮源((NH4)2SO4+尿素+蛋白胨),控制C/N为6...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LH-011为产酶菌株,利用自制复合碳源,就碳源浓度、氮源种类及碳氮比等因素对β-聚糖酶的诱导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5g/L预处理玉米芯 为碳源,利用复合氮源((NH4)2SO4+尿素+蛋白胨),控制C/N为6.4,调节初始pH值4.8,温度为28~30℃,150r/min摇瓶培养72h,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达到了3.34U/mL和13.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工程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诱导合成 绿色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桉在湖南的抗寒与生长适应性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友全 刘加林 潘天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86-89,共4页
湖南多年引种桉树的历史表明 ,赤桉能忍耐 -8℃的低温 ,且生长良好 ,为湖南最适推广的桉树种之一 ,赤桉的半致死温度为 -10℃ ,而湖南 -10℃的低温周期约为 14a,因此营造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可避开此低温的伤害 .不同桉树及赤桉种源试验... 湖南多年引种桉树的历史表明 ,赤桉能忍耐 -8℃的低温 ,且生长良好 ,为湖南最适推广的桉树种之一 ,赤桉的半致死温度为 -10℃ ,而湖南 -10℃的低温周期约为 14a,因此营造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可避开此低温的伤害 .不同桉树及赤桉种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渡口赤桉等种源既耐寒 ,耐瘠薄 ,又表现早期速生 ,湘南是其最适推广区 .对与抗寒和生长有关的 3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 ,9种桉树中 ,赤桉、多枝桉抗寒力强的种类其 SOD酶活性也高 ,分别为 45 9.7活性单位 /mg蛋白质和 60 0活性单位 /mg;7种桉树在生长旺盛季节硝酸还原酶活力以渡口赤桉为最高 ,达 4.5 2 0μmol· g- 1 ( 3 0 min) - 1 ;8种桉树中以赤桉的光合速率最高 ,为 15 .5 mg· dm- 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桉 抗寒性 生长适应性 湖南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