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抗根线虫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大仁 WFriedt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共4页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的属间不育杂种(ACR)经0.1%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杂种小苗,使杂种小苗的染色体加倍产生可育株,获得了31% 可育的异源倍性植株。再用甘蓝型油菜与之回交,应用胚胎挽救技术产生了133 株回交后代(BC1 ...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的属间不育杂种(ACR)经0.1%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杂种小苗,使杂种小苗的染色体加倍产生可育株,获得了31% 可育的异源倍性植株。再用甘蓝型油菜与之回交,应用胚胎挽救技术产生了133 株回交后代(BC1 )的杂种株。从这些杂种株中筛选出部分抗线虫性强的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抗根线虫基因 油菜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向日葵花瓣色素成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剑亮 何琴 +1 位作者 潘大仁 周以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129,共5页
化学显色反应表明,观赏向日葵花瓣色素中主要是以类黄酮为母核的一类物质,以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为主,其中Joker和Ring of Fire品种中还可能含有花色素苷。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观赏向日葵4个品种的花瓣色素中均可能含有二氢... 化学显色反应表明,观赏向日葵花瓣色素中主要是以类黄酮为母核的一类物质,以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为主,其中Joker和Ring of Fire品种中还可能含有花色素苷。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观赏向日葵4个品种的花瓣色素中均可能含有二氢黄酮醇类物质,而红色系列的Joker和Ring of Fire品种在530 nm附近的可见光范围内还有最大吸收波长,其花瓣色素中可能含有花色素苷类物质。HPLC-MS技术检测表明,观赏向日葵Ring of Fire品种花瓣花色素中可能含有带有双糖(葡萄糖与阿拉伯糖)的天竺葵色素苷;Joker品种中可能含有锦葵素-3-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糖苷;而Ikarus和Valentine品种中可能均含有红花苷;4个花色品种可能均含有二氢槲皮素-3-葡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向日葵 花瓣色素 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分析锦锈杜鹃叶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梅 潘大仁 +2 位作者 周以飞 朱秋强 王少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211-5213,5514,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对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水(含浓度0.1%甲酸),流动相B相为无水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24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技术对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水(含浓度0.1%甲酸),流动相B相为无水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24 min,31%~42%B;24~30 min,42%~50%B;30~35 min,50%~60%B;35~40 min,60%B;进样量20μl;流速为0.7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6 nm。质谱条件为:电离源: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扫描;干燥气温度:350℃;干燥气体积流量(N2):10 L/min;雾化气压力275.8 KPa;毛细管电压:3.5 KV,毛细管出口电压100 V;质量扫描范围:m/z 200~700。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与文献数据和部分标准品对照,推断出锦锈杜鹃叶中含有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广寄生苷、槲皮苷、槲皮素。[结论]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有效的特点,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定性测定方法。其对锦锈杜鹃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为今后锦锈杜鹃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锦锈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NBS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灵杰 石松青 +3 位作者 周以飞 柯兰兰 潘大仁 刘崟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9-11,15,共4页
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湖南黑豆(HH)为试材,通过RT-PCR,从cDNA中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测序鉴定出2个含有通读阅读框的DNA片段:FNBS1、FNBS3。FNBS1大小为534 bp,编码178个氨基酸;FNBS3大小为513 bp,编码169个... 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湖南黑豆(HH)为试材,通过RT-PCR,从cDNA中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测序鉴定出2个含有通读阅读框的DNA片段:FNBS1、FNBS3。FNBS1大小为534 bp,编码178个氨基酸;FNBS3大小为513 bp,编码169个氨基酸。BLASTP分析表明,2个片段均具有NB-ARC结构域(与植物抗病有关),并且包含P-loop、Kinase-2、HD等结构域。基因FNBS1与大豆基因RPM1-lik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基因FNBS3与大豆基因N-lik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推测FNBS1、FNBS3可能是黑豆NBS-LRR类抗病基因的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NBS-LRR 抗病类基因 同源克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检测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清 周以飞 +2 位作者 白泽方 刘崟艳 潘大仁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293-294,299,共3页
也目的页建立中药材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提取及检测体系。也方法页采用石油醚超声处理,辅助旋转蒸发提取23-乙酰泽泻醇B,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Waters C18柱(4.6 mm&#215;250 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 也目的页建立中药材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提取及检测体系。也方法页采用石油醚超声处理,辅助旋转蒸发提取23-乙酰泽泻醇B,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Waters C18柱(4.6 mm&#215;250 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8 nm。也结果页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在25~500μg/mL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3.10%。也结论页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微量建泽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泽泻 HPLC 23-乙酰泽泻醇B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叶总黄酮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叶雅沁 李泳宁 +1 位作者 李小芬 潘大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南非叶总黄酮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25 mg/kg)和南非叶总黄酮低、中、高组(10、50、100 mg/kg)。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5... 目的:研究南非叶总黄酮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25 mg/kg)和南非叶总黄酮低、中、高组(10、50、100 mg/kg)。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5组试验组喂以高脂饲料,小鼠灌胃南非叶总黄酮,4周后称重并解剖,测定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肝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非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含量,并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肝指数。其中100 mg/kg南非叶总黄酮试验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相比,TG、TC值和LDL-C值分别降低了28.29%、17.55%和63.32%,HDL-C值提高了44.20%。结论:南非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叶 总黄酮 小鼠 降血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戴燕 潘大仁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S1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达尔文 生物学 自然选择理论 生物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锦绣杜鹃黄酮的累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梅 林棋 +2 位作者 娄本勇 潘大仁 周以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MeJA对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的MeJA对诱导杜鹃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MeJA对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的MeJA对诱导杜鹃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总黄酮含量最大值是对照处理的2.33倍,PAL活性是对照处理的7倍,POD活性是对照处理的2.54倍.而对PPO酶活性影响最显著的是100μg/mL的MeJA处理,PPO活性最大值比对照处理提高了52.51%.研究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锦绣杜鹃 黄酮类化合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