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艳云亭》传奇全本文献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培忠 蒋思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三十四出本”,曲家改订本则有“饮流斋本”及“古吴莲勺庐”过录本。梨园演出本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场上之曲”;而“饮流斋本”则从关目及曲词等方面,对梨园演出本做了大量改订,使之在艺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映了曲学家许之衡的治曲趣味及曲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佐朝 《艳云亭》 抄本 梨园演出本 曲家改订本 许之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说唱歌仔册的编目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培忠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6,共7页
歌仔册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谣的底本,深受海峡两岸民众和东南亚华人的喜爱,存世文献的庋藏遍及海内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歌仔册的目录编制历经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新文献的... 歌仔册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谣的底本,深受海峡两岸民众和东南亚华人的喜爱,存世文献的庋藏遍及海内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歌仔册的目录编制历经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新文献的陆续刊布,如今有必要全面、系统地重访文献,并以目验为据,重视对歌仔册版本及著录的查证,编制出内容详备、规范的新总目,以推动歌仔册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册 闽南语 编目 俗曲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闽台歌仔戏的“捡戏”传统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培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捡戏"是指捡戏者"将自己演过或看过的戏,移植到新的剧团"。"捡戏"对歌仔戏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不仅促成了歌仔戏剧种特色的形成,也对歌仔戏传统剧目的编创及剧种变异均有重要作用。剧种年轻且具... "捡戏"是指捡戏者"将自己演过或看过的戏,移植到新的剧团"。"捡戏"对歌仔戏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不仅促成了歌仔戏剧种特色的形成,也对歌仔戏传统剧目的编创及剧种变异均有重要作用。剧种年轻且具有包容性、身处繁盛的戏曲文化环境以及以演员为中心的演出机制和城市商业剧场的兴起等,是促成歌仔戏在上世纪20年代形成"捡戏"传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戏 “捡戏”传统 剧种特色 剧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奇案”新闻传播与通俗演绎——以“陈总杀媳”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潘培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共9页
发生于宣统二年(1910)的“陈总杀媳”案,经由近代报刊舆论的推波助澜以及资产阶级开明士绅的积极奔走,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华人地区引起热议,其实质乃是晚清大变革中的一次启蒙与觉醒。不久闽南的职业戏班将事件加以演绎,在两岸的城市商... 发生于宣统二年(1910)的“陈总杀媳”案,经由近代报刊舆论的推波助澜以及资产阶级开明士绅的积极奔走,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华人地区引起热议,其实质乃是晚清大变革中的一次启蒙与觉醒。不久闽南的职业戏班将事件加以演绎,在两岸的城市商业剧场搬演传播,使原本的悲剧案件成为娱乐与消费的商业戏剧演出。而南洋的说唱文学创作者,则在尊重案件事实的同时,以歌仔册固有的编创套路来劝诫、教化世人。以“陈总杀媳”作为研究案例,可以丰富对晚清“奇案”新闻传播与通俗演绎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总杀媳” “奇案” 新闻传播 商业剧场 歌仔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双金榜》传奇的重刻、批评与改订
5
作者 潘培忠 蒋思婷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184,共7页
传奇名作《双金榜》在清代遭到士人的刻意忽视,直到1919年才被董康加以重刻。董康所刻以明刊本为底本,却又从增补残缺文字、补充和更订曲牌名、改订曲文等方面对底本加以改动,同时对明末刊本的体例、脚色、科介等也有所调整。吴梅认为... 传奇名作《双金榜》在清代遭到士人的刻意忽视,直到1919年才被董康加以重刻。董康所刻以明刊本为底本,却又从增补残缺文字、补充和更订曲牌名、改订曲文等方面对底本加以改动,同时对明末刊本的体例、脚色、科介等也有所调整。吴梅认为董康重刊本“谬误擅改处极多”,他曾与许之衡、刘富梁共同研讨此剧,并留下八十余条批语,指出其在曲牌名称、曲文曲韵、曲词衬字及句式断句等方面的问题。许之衡则对重刊本加以抄录与改订,所改既有与吴梅批语相契合者,而在部分曲牌、曲文处理上又与批语有不同者。通过对《双金榜》传奇接受历程的考察,不仅可管窥董康、吴梅、许之衡三人的校曲理念和曲学趣味,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近代曲学研究与学人交往生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榜》 董康 吴梅 “饮流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代作家林章的两部文人剧
6
作者 潘培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08-212,共5页
明代作家林章性格豪宕,一生坎坷却又充满传奇色彩。在人生的两次低谷中,林章写就了戏曲作品《观灯记》与《青虬记》。前者是落第文士的"寄兴宣情",后者则表达了"蒙冤在狱"的困厄之感。这两部文人剧共同描摹了一幅... 明代作家林章性格豪宕,一生坎坷却又充满传奇色彩。在人生的两次低谷中,林章写就了戏曲作品《观灯记》与《青虬记》。前者是落第文士的"寄兴宣情",后者则表达了"蒙冤在狱"的困厄之感。这两部文人剧共同描摹了一幅明中叶文人士子群像,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非常有特点,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章 文人剧 《观灯记》 《青虬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