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潘公凯访谈录
1
作者 潘公凯 王瑞芸 《艺术设计研究》 2011年第1期51-52,61-68,共10页
本文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瑞芸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潘公凯的访谈,通过访谈,使读者对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有了多角度的全面了解。
关键词 潘公凯 画家 艺术 西方当代艺术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进程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现代美术——访美术理论家、画家潘公凯
2
作者 于洋(采访) 潘公凯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一、中国美术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深化于洋(以下简称“于”):我受《中国文艺评论》之托,对您进行此次专访,想请您就中国美术现代性和中国画发展的相关问题谈谈您最新的一些思考。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一个宏观的理论问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美术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深化于洋(以下简称“于”):我受《中国文艺评论》之托,对您进行此次专访,想请您就中国美术现代性和中国画发展的相关问题谈谈您最新的一些思考。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一个宏观的理论问题,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从这里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术 美术理论家 中国画发展 潘公凯 美术现代性 文艺评论 全球视野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美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公凯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2-33,35-37,共5页
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反思性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海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大陆美术界的研究主要从史学的角度对代表性画家和主要流派作偏重于史料梳理的研究,台湾的研究侧重于30年代的早期油画家,90年代以来,欧美对此项研究兴趣日增... 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反思性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海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大陆美术界的研究主要从史学的角度对代表性画家和主要流派作偏重于史料梳理的研究,台湾的研究侧重于30年代的早期油画家,90年代以来,欧美对此项研究兴趣日增,尤其关注“85新潮”及以后的艺术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术 现代性 中国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派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士潘天寿——兼论笔墨作为“表征系统”及其未来学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公凯 《中国书画》 2015年第5期76-95,共20页
近现代中国的剧裂动荡与变化,堪称自古未有。真诚而敏感的艺术家,总是能够感应时代的脉博,勇于承受命运的压力,并自觉地予以回应。国画大家潘天寿(1897-1971),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在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大家之后,别开... 近现代中国的剧裂动荡与变化,堪称自古未有。真诚而敏感的艺术家,总是能够感应时代的脉博,勇于承受命运的压力,并自觉地予以回应。国画大家潘天寿(1897-1971),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在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大家之后,别开一重天地。潘天寿的作品,富于刚劲奇崛的气象,以结构与格调取胜,这都与其笔墨追求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表征系统 笔墨 未来学 价值 儒士 近现代中国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与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公凯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3期6-8,共3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下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并不断地有新的开拓、新的想法、新的追求,现在创办《艺术学研究》这份杂志,我觉得这对于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艺术学的学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下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并不断地有新的开拓、新的想法、新的追求,现在创办《艺术学研究》这份杂志,我觉得这对于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艺术学的学科设置及相关研究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重要议题,最早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教育部在国务院指导要求下重新调整高校的学科目录,要缩减50%的学科名称,需要将400多个缩减成200多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 中国古典艺术 关联性 学科目录 学科设置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记张岳健的艺术历程
6
作者 潘公凯 卢炘 《书画艺术》 2016年第5期57-66,共10页
《礼记·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当年有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陆俨少、沙孟海等组成的一个老先生群体,教学与创作力量都非常强。他们... 《礼记·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当年有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陆俨少、沙孟海等组成的一个老先生群体,教学与创作力量都非常强。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要为中国培养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然而有好的先生也还需要有相应的学生,方能实现宏愿。善学的学生,不需先生多花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学者 礼记·学记 艺术教育家 潘天寿 沙孟海 陆俨少 陆维钊 艺术历程 诸乐三 浙江美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为余事——李铁映同志书画作品赏读
7
作者 潘公凯 《书画艺术》 2013年第6期8-11,共4页
中国的画学传统历来重视文人画,文人画的作者或仕或隐,他们借梅、兰、竹、菊、高山、渔隐,表达他们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寻,画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就像苏轼所说“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
关键词 书画作品 李铁映 赏读 同志 精神家园 心灵感受 文人画 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省的力量——我看方增先先生对于中国人物画中西融合的反思
8
作者 潘公凯 《中国美术》 2010年第6期39-41,共3页
方增先先生是我的老师,他是第一代“新浙派”画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浙派人物画的旗手,他对于中国人物画在技法观念、教学改革上的思考与实践,为现代中国人物画开一代新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人物画 中西融合 浙派人物画 反思 力量 内省 代表人物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设计第二生产力
9
作者 潘公凯 《中国纺织》 2009年第9期94-95,共2页
自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掀起工业革命浪潮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工业制造技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将早期工业制造技术雅向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方向的“现代设计”
关键词 现代设计 生产力 工业革命 工业发达国家 制造技术 欧洲国家 高附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振中书法辑评
10
作者 潘公凯 范迪安 +3 位作者 许江 曹意强 彭德 高名潞 《中国书画》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邱振中是这三十年中书法发展的亲历者。他在书法创作、教学、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留下了有影响的作品和著作。书法创作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他所有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他谦逊地面对民族和人类的一切遗产,细心体察,从不盲从,从... 邱振中是这三十年中书法发展的亲历者。他在书法创作、教学、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留下了有影响的作品和著作。书法创作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他所有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他谦逊地面对民族和人类的一切遗产,细心体察,从不盲从,从不粗心地舍弃,这使他能够获取来自更多方面的滋养。即使是从他接续传统的书法创作中,我们也能感到支持他的广阔的背景。这些书法作品,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怎样竭尽全力深入我们民族艺术的源头,然后从那里出发,去探寻艺术在当代的各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家 亲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现代美术的观照之眼--序《凝望之境:中国现代美术品读与省思》
11
作者 潘公凯 《中国书画》 2021年第2期130-130,共1页
于洋是近年来美术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与中青年艺术评论家,《凝望之境:中国现代美术品读与省思》是他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与评论工作的首部自选文集,凝结呈现了他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及当代美术生态的观察与思考,也是其研究、评论工作阶段性成... 于洋是近年来美术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与中青年艺术评论家,《凝望之境:中国现代美术品读与省思》是他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与评论工作的首部自选文集,凝结呈现了他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及当代美术生态的观察与思考,也是其研究、评论工作阶段性成果的精选汇集与系统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术 艺术评论家 美术研究 阶段性成果 当代美术 品读 观察与思考 优秀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语新态
12
作者 潘公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8期1-5,共5页
徐仲偶,1952年生,中央茭术学院教授、中央羑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原副院长,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2004年受邀为茭国马里兰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被巴尔的摩市政府授予终身荣誉市民称号。2... 徐仲偶,1952年生,中央茭术学院教授、中央羑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前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原副院长,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2004年受邀为茭国马里兰州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被巴尔的摩市政府授予终身荣誉市民称号。2005年受邀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完成巨幅肖像,作品被美国得克萨斯州布什总统图书馆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国前总统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版画 潘天寿 终身荣誉 马里兰州 巴尔的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派”与“传统主义”
13
作者 潘公凯 《中国书画》 2010年第3期J0016-J0019,共4页
从近年对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研究中,已经引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话题:“传统派”画家的主张与实践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背景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中西文化冲撞中的意义如何?而这些“传统派”画家对这种关系和意义的自觉程... 从近年对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研究中,已经引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话题:“传统派”画家的主张与实践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背景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中西文化冲撞中的意义如何?而这些“传统派”画家对这种关系和意义的自觉程度又是怎样?——这些问题很有兴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派 传统主义 中国文化背景 二十世纪 文化冲撞 吴昌硕 齐白石 黄宾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雅古拙 自然超逸
14
作者 潘公凯 《美术之友》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干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李际科是潘天寿先生早年的学生,不但工笔花鸟得清丽之妙.尤痴迷于画马,作品得自然超逸之妙,含淡雅古拙之意。
关键词 古拙 淡雅 工笔花鸟 潘天寿 李际科 画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