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潘伟强 徐军 姜鸿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11期280-281,共2页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互相依赖、互动发展的关系。本文以常州市为例,通过对常州市的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嵌岩地下连续墙弯矩计算及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锋 谌艳 +3 位作者 李衍航 潘伟强 颜枫 王雄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深基坑嵌岩地下连续墙弯矩承载能力是评估工程风险的重要指标,现有基于监测数据的计算方法无法定量分析上软下硬复杂地质条件下围护墙弯矩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与监测数据融合的方法,开展了深圳某基坑施工过程嵌... 深基坑嵌岩地下连续墙弯矩承载能力是评估工程风险的重要指标,现有基于监测数据的计算方法无法定量分析上软下硬复杂地质条件下围护墙弯矩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与监测数据融合的方法,开展了深圳某基坑施工过程嵌岩围护墙弯矩计算与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围护墙最大测斜变形、嵌岩处弯矩和安全余量分别为67mm、2080kN·m和0.44,可作为基坑嵌岩围护墙断裂风险判别准则,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弯矩 监测数据 弹性地基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第Ⅰ层承压水可持续回灌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雁飞 娄荣祥 潘伟强 《中国市政工程》 2008年第4期76-77,共2页
由于水质问题,上海地区的第I层承压水很难实现持续稳定回灌。介绍了将抽出的承压水经曝气、沉淀后持续回灌的试验,明显看出除铁离子和沉淀物的效果非常好,实现了30d的稳定回灌。
关键词 承压水 回灌 曝气 沉淀 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景琢 周强 +2 位作者 陈昊 龙燕武 潘伟强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9期14-19,39,共7页
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地基土体和增强体的潜能,在工程中应用广泛。针对目前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围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砂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及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展开研究,采用... 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地基土体和增强体的潜能,在工程中应用广泛。针对目前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围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砂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复合地基及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展开研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数值模型,首先对比计算值与理论值,证明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再重点分析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对比不同加固体深度、加固体间距和加固体强度对于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到相关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修正系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承载力 修正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承压水抽灌一体化设计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陆建生 潘伟强 +1 位作者 沈池 林长荣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控制因水位下降而引起的保护建(构)筑物的环境变形,提出了一种深基坑承压水抽灌一体化设计及运行控制的理念。其中"双水位"控制是一体化设计及运行控制的导向标,而抽汲出的水经一体化管路直接回灌至地层中,可避免含水层的污... 为控制因水位下降而引起的保护建(构)筑物的环境变形,提出了一种深基坑承压水抽灌一体化设计及运行控制的理念。其中"双水位"控制是一体化设计及运行控制的导向标,而抽汲出的水经一体化管路直接回灌至地层中,可避免含水层的污染,同时相对自来水回灌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对深基坑抽灌一体化的内涵、相关原理、组成特点及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最后以上海汉中路枢纽站为例,总结分析了深基坑抽灌一体化设计及运行控制在该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深基坑 抽灌一体化 双水位控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井水下挖掘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解与可视化自动控制方法
6
作者 朱雁飞 朱叶艇 +5 位作者 吴文斐 潘伟强 张益中 王彦杰 翟一欣 王泽源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34-140,共7页
为解决人工操作沉井机器人进行水下挖掘控制难度大、浆液内部环境不可视等现实难题,提出一种可视化自动控制方法。基于机器人工作机理构建其运动学计算模型,建立了绞吸头实际空间位置的正解方法。为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自动化控制,基于... 为解决人工操作沉井机器人进行水下挖掘控制难度大、浆液内部环境不可视等现实难题,提出一种可视化自动控制方法。基于机器人工作机理构建其运动学计算模型,建立了绞吸头实际空间位置的正解方法。为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自动化控制,基于绞吸头目标空间位置坐标建立了各关节目标运动量的逆解方法。正逆解计算结果与三维模型对比,误差均控制在±0.001mm范围。在正解获取绞吸头三维空间坐标的前提下,基于Canvas技术实现了运动路径的二维可视化。通过构建现场原位试验环境,完成了对机器人控制自动化与绞吸头路径可视化的可行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 机器人 正逆解 自动控制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合管幕结构结合缝压弯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3 位作者 张中杰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2-1350,共9页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施工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施工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结构力学性能和受力薄弱点均不清晰,亟需开展系列试验及模型研究。在工程需求和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压弯性能足尺试验研究,探究束合管幕结构在压弯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与承载能力。结果表明:1)结构挠度、结合缝张开可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2)结合缝脱开、混凝土局部破坏、CT型锁扣紧贴以及CT型锁扣脱开是结构的重要性能点;3)结构破坏形式表现为上部CT型锁扣脱开,无法继续承担外荷载;4)结合缝开裂荷载及结构承载力极限荷载的试验结果均与理论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预应力 结合缝 压弯试验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土地区束合管幕结构受力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毕湘利 张中杰 +3 位作者 刘书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3-959,共7页
为降低地下工程建设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地下束合管幕结构。基于工程需求,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1/4结构的足尺试验研究,以探究... 为降低地下工程建设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地下束合管幕结构。基于工程需求,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1/4结构的足尺试验研究,以探究束合管幕结构在设计工况、超载工况下的变形响应。结果表明:1)结构变形发展可以分为弹性受力阶段与非线性阶段2个阶段;2)束合管幕结构的薄弱位置在结构顶部1/4跨的结合缝处,结合缝脱开是关键点,脱开应力为2.106 MPa;3)束合管幕结构能够承受2倍的设计埋深对应荷载而不出现任何脱开,当结合缝脱开后结构刚度降低60%,同时,在4倍设计埋深对应荷载下,结构未破坏且仍具备承载能力;4)在超载工况时,预应力应变增量与结构竖向挠度之间几乎呈线性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横向预应力 足尺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基坑闪撑速降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9
作者 侯永茂 诸颖 潘伟强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46-50,共5页
深基坑无支撑暴露期间变形显著,为缩短基坑暴露时间,控制基坑变形发展,文章研发了闪撑速降技术,其借鉴伺服轴力补偿钢支撑系统及滑模技术,能对基坑进行提前主动支护,从而大幅缩短了暴露时间。结合杨高北路站深基坑开展工程应用,针对现... 深基坑无支撑暴露期间变形显著,为缩短基坑暴露时间,控制基坑变形发展,文章研发了闪撑速降技术,其借鉴伺服轴力补偿钢支撑系统及滑模技术,能对基坑进行提前主动支护,从而大幅缩短了暴露时间。结合杨高北路站深基坑开展工程应用,针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快速支撑区的最大侧移平均值为58.5 mm,相较普通支撑区域减少了约7 mm,验证了新工法对于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深基坑 闪撑速降技术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合管幕结构结合缝受剪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3 位作者 张中杰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为降低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该工法采用矩形钢管,通过沿环向施加预应力,使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形成受力整体... 为降低对城市地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改善管幕法修建的地下通道结构受力,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工法。该工法采用矩形钢管,通过沿环向施加预应力,使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形成受力整体,进而达到减小构件尺寸、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效果。然而,U-BIT束合管幕结构的施工工艺以及结构性能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结构力学性能和受力薄弱点均不清晰,为保障该结构的施工安全,探究该束合管幕结构的性能以及拓展该结构的适用性,亟需对束合管幕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在工程需求和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该束合管幕结构开展受剪性能的足尺试验,探究束合管幕结构在剪切作用下的变形响应,结果表明:预应力可有效增大结构抗剪刚度;结合缝薄弱位置出现在混凝土与钢管节的黏结界面处,无预应力作用时,主要由界面黏结作用及锁扣承担剪力,而锁扣抗剪承载仅在极限状态下发挥作用,设计时不宜考虑,建议仅考虑黏结作用;在结合缝张开以后,混凝土与钢管节有效黏结面积会显著减小,抗剪刚度随之降低,并引起结合缝错台的大幅增加,进一步引起抗剪承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预应力 剪切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类矩形钢顶管结构受力性能现场试验研究——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顶管车站工程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5-983,共9页
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地铁车站施工难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采用超大断面的类矩形钢顶管建造地铁车站。由于该新型结构的施工工艺及受力特性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设计关键点、受力薄弱点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该实际工程进行现场... 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地铁车站施工难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采用超大断面的类矩形钢顶管建造地铁车站。由于该新型结构的施工工艺及受力特性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设计关键点、受力薄弱点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该实际工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布置水土压力传感器、钢结构应变计,获取顶管施工全过程外荷载及钢结构应变的大小及变化规律,探究顶管结构在各个施工工况下的结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1)运营工况下,总压力值分布均匀、左右对称,顶部总压力略大于底部,下半环压力大致呈马鞍形分布;2)同步注浆工况下,泥浆套能快速传递注浆压力;3)二次注浆工况下,整环注浆压力约为330 kPa,相较运营工况提高了1.56倍,为最不利受力工况;4)管节环向受力机制接近整环矩形框架结构,结构顶、底部为最不利受力截面;5)管节纵向应力较小,需关注顶管隧道回退量,必要时增大止退反力,做好环缝防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类矩形钢顶管 结构受力 现场试验 水土压力 注浆荷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钢结构顶管纵向力时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献 焦伯昌 +1 位作者 潘伟强 黄爱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10-1816,共7页
顶管隧道断面上纵向力的大小,一方面影响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影响环缝止水垫的防水性能和环缝刚度。通过计算求解顶管隧道纵向力与摩阻力、掌子面压力以及止退反力之间的数学方程,建立了隧道断面纵向力随顶进里程的变化关系,并... 顶管隧道断面上纵向力的大小,一方面影响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影响环缝止水垫的防水性能和环缝刚度。通过计算求解顶管隧道纵向力与摩阻力、掌子面压力以及止退反力之间的数学方程,建立了隧道断面纵向力随顶进里程的变化关系,并将理论解与现场试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分析结果表明:(1)管节断面纵向力随顶进里程的变化规律为一条逐渐收敛的波动曲线,并在隧道贯通后迅速降低。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匹配性;(2)止退时及隧道贯通后断面纵向应力较小,不利于环缝防水,且隧道纵向刚度较小,易产生不均匀沉降;(3)止退装置弹性系数、顶进里程、隧道尺寸及隧道埋深是顶管断面纵向应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纵向力 摩阻力 止退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管幕群顶管施工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潘伟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01-204,共4页
依托上海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实例工程,对管幕群顶管顶进施工过程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群顶管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对本工程采用水土分算或合算进行讨论。根据顶进过程实际工况和监测数据,分析管幕群顶管施工影响地面... 依托上海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实例工程,对管幕群顶管顶进施工过程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群顶管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对本工程采用水土分算或合算进行讨论。根据顶进过程实际工况和监测数据,分析管幕群顶管施工影响地面的原因,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表明:①管幕群顶管施工引起最大地面沉降出现在始发井出加固区区域;②在本工程中采用水土合算计算正面土压力较为符合实际情况;③管幕群顶管施工过程中影响地面变形的因素主要包括前舱压力、顶进速度、洞门止水、管壁摩擦和同步注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管幕 群顶管 监测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土地区束合管幕结构无黏结预应力筋线型影响分析
14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3 位作者 张中杰 潘伟强 焦伯昌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9-1307,共9页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结构。该工法采用矩形管幕作为支护结构,管幕通过锁扣以及填充混凝土进... 为克服管幕法钢管节之间无法协同工作、支护效率差等缺点,进一步拓展管幕在浅埋大跨地下结构中的优势,提出一种依托横向预应力的新型地下结构形式——U-BIT束合管幕结构。该工法采用矩形管幕作为支护结构,管幕通过锁扣以及填充混凝土进行连接,并通过张拉横向预应力,使各个钢管之间协同受力,形成受力整体。为进一步研究预应力筋布置线型对束合管幕结构力学机制的影响,结合压弯试验及剪切试验,针对预应力筋二次型及双直线型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预应力筋线型布置不影响结合缝黏结界面的开裂荷载及结构破坏机制;2)压弯试验中结合缝张开后,张拉相同预应力时,二次型布置下的结合缝极限弯矩承载力是双直线型的1.4~1.6倍;3)剪切试验中,结合缝未出现张开及错动时,施加预应力可等视为外部施加水平力,而结合缝抗剪刚度基本随水平力线型增长,二次型布置会比相同水平力作用下双直线型结构中结合缝抗剪刚度大7%~9%;4)结构实际受力是处于压弯剪的复合受力状态,结合缝脱开会导致结构抗剪承载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合管幕结构 预应力筋 压弯试验 剪切试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合式诱导缝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及优化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伟强 董文澎 +1 位作者 郭智刚 刘沛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4-57,共4页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车站采用一种新型组合式诱导缝设置方式,此诱导缝不仅可以有效释放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应力,并可以有效防止车站渗漏水的发生。新型诱导缝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站的应用,针对不同工况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数值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车站采用一种新型组合式诱导缝设置方式,此诱导缝不仅可以有效释放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应力,并可以有效防止车站渗漏水的发生。新型诱导缝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青浦站的应用,针对不同工况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地铁车站标准段诱导缝间距设置的确定;顶板和衬墙分开与整体浇筑施工工况组合等为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诱导缝 数值分析 裂缝 优化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距离搜索法的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伟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2-45,共4页
传统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存在执行效率低、安全性较低等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近距离搜索法的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给出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结构,对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和分析。系统硬件设计包括门锁控... 传统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存在执行效率低、安全性较低等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近距离搜索法的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给出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结构,对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和分析。系统硬件设计包括门锁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射频卡读写器和网络连接电路等,对门锁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近距离搜索法对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给出不同权限角色登录流程和实验室设备信息查询流程,完成开放式实验室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执行时间较短,执行效果高达95%;在安全性方面,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系统安全性可达到约91%,具有很高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搜索法 执行效率 开放式实验室 智能管理 硬件设计 系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扣管幕顶管顶力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笑鹏 毕湘利 +3 位作者 潘伟强 于宁 王秀志 王茂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4,18,共6页
在管幕法顶管施工中,顶力计算的准确性对后续配套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现有的计算公式均未考虑锁扣对顶管顶力的影响。依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工程实例,对管幕顶管锁扣设计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锁扣对顶管顶力影响的机理... 在管幕法顶管施工中,顶力计算的准确性对后续配套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但现有的计算公式均未考虑锁扣对顶管顶力的影响。依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工程实例,对管幕顶管锁扣设计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锁扣对顶管顶力影响的机理。锁扣会阻碍泥浆套形成的完整性,增加顶进的摩阻力。锁扣挤压通过加固区时,会造成加固土体塑性破坏,对锁扣产生穿越加固区阻力。对分仓管、基准管、承插管和闭合管等4类顶管的实测顶力分别进行分析,提出带锁扣顶管顶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顶力较为吻合,可应用于类似工程的顶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管幕 顶管 锁扣 顶力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幕暗挖法土体开挖MJS加固效果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工程为例
18
作者 潘伟强 李金定 +2 位作者 朱敏敏 李昊 马险峰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7期20-23,共4页
文章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工程为背景,研究管幕暗挖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土体加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加固对于开挖造成的沉降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施工,可能会影响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对... 文章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管幕段工程为背景,研究管幕暗挖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土体加固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加固对于开挖造成的沉降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施工,可能会影响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沉降;在管幕暗挖法工程中,采用MJS工法对开挖土体进行预先加固,可确保土体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暗挖法 加固形式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断面管幕法在饱和软土地区桂桥路站地铁工程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雁飞 郭彦 +1 位作者 潘伟强 赵笑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2-561,I0015-I0024,共20页
为解决建筑空间拥挤、交通道路堵塞等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相关研究,并提出自由断面管幕法。饱和软土地区土层含水量大、压缩性高、自稳能力弱,目前在这些地区采用自由断面管幕法施工的工程案例较少。为此,依托上... 为解决建筑空间拥挤、交通道路堵塞等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相关研究,并提出自由断面管幕法。饱和软土地区土层含水量大、压缩性高、自稳能力弱,目前在这些地区采用自由断面管幕法施工的工程案例较少。为此,依托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桂桥路站工程,针对饱和软土地区土层特性,开展带油脂的外锁扣管幕顶管顶进技术、软土地层土体水平加固技术和管幕内土体分层开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表明,通过上述关键技术,可以确保管幕锁扣密封止水和有效连接,提高开挖土体的强度,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断面 管幕法 地下结构 饱和软土 顶管顶进 土体加固 分层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跨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雄 潘伟强 +2 位作者 李明广 诸颖 陈锦剑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0年第S01期18-23,共6页
地下空间开发涌现出大量新建深基坑邻近既有隧道的近接工程,基坑开挖卸荷作用会对既有隧道、紧邻管线和周边建筑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地铁14号线大世界站换乘区间基坑开挖为例,开展了复杂环境的PLAXIS 3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隧道上... 地下空间开发涌现出大量新建深基坑邻近既有隧道的近接工程,基坑开挖卸荷作用会对既有隧道、紧邻管线和周边建筑产生影响。本文以上海地铁14号线大世界站换乘区间基坑开挖为例,开展了复杂环境的PLAXIS 3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基坑分区分块开挖明显地控制了坑底土体隆起量;隧道与基坑边缘处采用MJS(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冻结法施工,致使隧道隆起变形呈现"凸鼓状"分布,最大隆起约8.5 mm,符合上海地区电力隧道保护要求。该成果可为同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邻基坑 卸荷作用 数值模拟 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