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侧推装置振动噪声故障诊断
1
作者 潘亚军 李晓政 +1 位作者 郎波 周进华 《声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S01期147-150,共4页
对某船侧推装置不同工况运行时的振动、噪声进行了试验测试和分析。依据对振动和噪声的频谱分析,推断出该装置的主要噪声源为齿轮箱内的某齿轮,并提出了该装置噪声控制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声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离心水泵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英友 邢维升 +1 位作者 朱显明 潘亚军 《中国舰船研究》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对某型离心泵机组进行振动测试,在测试数据基础上研究机组振动与截止阀开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截止阀50%开度时,该型离心泵的振动最小。分析机组的振动特征频率及其幅值随着截止阀开度变化的情况,指出离心泵振动所引发的舰艇辐射噪声贡献... 对某型离心泵机组进行振动测试,在测试数据基础上研究机组振动与截止阀开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截止阀50%开度时,该型离心泵的振动最小。分析机组的振动特征频率及其幅值随着截止阀开度变化的情况,指出离心泵振动所引发的舰艇辐射噪声贡献最大的特征频率。提出如何降低该型离心泵轴频、倍轴频以及如何减小泵内压力脉动和冲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截止阀 振动特性 辐射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码技术在传感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英友 原春晖 +1 位作者 潘亚军 陈炯 《中国舰船研究》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噪声振动测试往往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但早期的进口传感器和迄今为止国内生产的传感器都未能实现自动识别。应用这些传感器,采集系统的通道灵敏度系数需要手工设定。通过应用条形码技术读取传感器的序列号和灵敏度系数并保存到MS Word文档... 噪声振动测试往往需要大量的传感器,但早期的进口传感器和迄今为止国内生产的传感器都未能实现自动识别。应用这些传感器,采集系统的通道灵敏度系数需要手工设定。通过应用条形码技术读取传感器的序列号和灵敏度系数并保存到MS Word文档,在PULSE系统提供的组件对象模型以及COM技术、Automa- tion技术的基础上,以Visual C^(++)设计应用软件,进行PULSE系统软件与微软的Office程序Word之间的数据交换,很好地实现了采集系统通道灵敏度系数的设定,缩短了操作时间,也节省了购买TEDS传感器的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码 传感器 AUTOMATION技术 噪声振动测量 PULSE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分析的汽轮发电机组振源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炯 吴英友 +1 位作者 潘亚军 张琪 《中国舰船研究》 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
采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某型船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振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汽轮机的振动对整个机组有较大影响,指出机组轴系的不对中和轴系动平衡的变化是产生低频特征频率的主要原因。对部分特征频率的传递路径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振源诊断 汽轮发电机组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谐反应的制动器振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武辉 潘亚军 吕宗强 《声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S01期160-165,共6页
基于制动器钳体结构特征,建立了制动器钳体部件振动瞬态分析模型。模型有限元分析表明了各部件间模态振动频率,揭示了制动过程发生制动尖叫的主要原因是制动钳体零件间某阶频率十分接近;基于制动钳体和制动盘的谐反应有限元分析,分析表... 基于制动器钳体结构特征,建立了制动器钳体部件振动瞬态分析模型。模型有限元分析表明了各部件间模态振动频率,揭示了制动过程发生制动尖叫的主要原因是制动钳体零件间某阶频率十分接近;基于制动钳体和制动盘的谐反应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改变制动器钳体设计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制动器稳定性,特别是当制动盘厚度参数改变时,对制动器的振动稳定性和噪声的影响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器 模态分析 谐反应 振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基础缺陷处理及地基加固
6
作者 潘亚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25期291-291,共1页
地基是保证建筑物质量要求的首要前提,目前国内的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地基的加固处理,常导致后期的建筑质量问题频发,本文通过对建筑物的实例分析,列举了地基基础缺陷处理的若干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以供建设施... 地基是保证建筑物质量要求的首要前提,目前国内的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地基的加固处理,常导致后期的建筑质量问题频发,本文通过对建筑物的实例分析,列举了地基基础缺陷处理的若干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以供建设施工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地基基础缺陷 地基加固 施工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肝切除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长期生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少甫 潘亚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5期45-47,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肝切除术能否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的长期生存。方法以肝门部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肝切除术、生存率为中文检索词,以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klatskin tumor、hepatectomy、liver res...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肝切除术能否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的长期生存。方法以肝门部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肝切除术、生存率为中文检索词,以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klatskin tumor、hepatectomy、liver resection、survival rate为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手工检索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获得有关比较联合切肝和非切肝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生存情况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1月。结果本Meta分析纳入文献10篇,共952例患者,其中切肝组625例,非切肝组327例。与非切肝组相比,切肝组术后1年生存率的比值比(OR值)[95%可信区间]为1.79[0.89~3.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5年生存率的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3.45[2.06~5.79]、3.60[2.54~5.11]、5.66[3.30~9.72],两组术后2、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肝切除治疗HCCA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2~5年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 生存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