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子娴
周廷刚
李洪忠
赵东喆
潘一铭
-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空间信息中心
-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51,共12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资助(XDA19030301)
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项目“重庆库区重要支流(江津-长寿段)水生生境状况调查与评估”(5000002013BB5200002-7)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KCXFZ202002011006298)。
-
文摘
为了整体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风险水平,以GlobeLand30地表覆盖产品、气温和降水站点数据、MODIS NDVI产品和人口、GDP、粮食作物单产等统计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基于PSR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湿地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分析湿地的外界压力、自身状态和响应指标的变化特征,并对2000-2020年大湾区湿地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该区域湿地生态压力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扩张是影响湿地生态风险的主要压力因素;(2)湿地生态风险的状态水平逐渐下降,呈现“外高内低”的分布格局,景观内部破碎化相对严重。生态响应水平波动较小,但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滑趋势;(3)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湿地生态风险评估值分别为0.470、0.426和0.418,风险水平为“较高风险”。高风险地区比重下降了21.15%,中风险区域提升了约11.54%。从空间上看,西部和东部地区湿地生态风险显著降低,大部分城市的风险水平处于中等或者较高等级。粤港澳大湾区湿地资源的修复和管理面临众多挑战,建议处理好城市建设和湿地保护的矛盾、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注重与非湿地系统的调控并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协调湿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
-
关键词
湿地
生态风险
粤港澳大湾区
PSR模型
-
Keywords
wetland
ecological risk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