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稳定纳米铁的制备及其对地表水中Cr(Ⅵ)的去除性能 被引量:22
1
作者 耿兵 李铁龙 +1 位作者 金朝晖 漆新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6-799,共4页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稳定剂,制备了平均粒径为82.4 nm的纳米零价铁颗粒.热重分析表明,经壳聚糖改性后,纳米铁在340℃以下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批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水体中Cr(Ⅵ)有很强的去除能力,在空气中放置60 d后,...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稳定剂,制备了平均粒径为82.4 nm的纳米零价铁颗粒.热重分析表明,经壳聚糖改性后,纳米铁在340℃以下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批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稳定纳米铁对水体中Cr(Ⅵ)有很强的去除能力,在空气中放置60 d后,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可与Fe(Ⅲ)形成稳定的螯合物,阻止Cr(Ⅲ)和Fe(Ⅲ)共沉淀的形成,从而促进零价铁的腐蚀和Cr(Ⅵ)的还原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纳米零价铁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树脂催化转化果糖为5-羟甲基糠醛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芳 漆新华 +1 位作者 徐英钊 庄源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8-552,共5页
开发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固体酸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转化果糖为5-羟甲基糠醛的绿色工艺.在此催化体系中,100℃下反应10 min时5-HMF的产率达到78.0%,其反应时间远远小于已有文献报道的长达数小时... 开发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固体酸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转化果糖为5-羟甲基糠醛的绿色工艺.在此催化体系中,100℃下反应10 min时5-HMF的产率达到78.0%,其反应时间远远小于已有文献报道的长达数小时的反应时间.在此催化体系中,果糖起始浓度的增加对5-HMF产率影响不大,因而此工艺同样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果糖溶液.离子液体[BMIM]Cl和树脂组成的催化体系可以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5-羟甲基糠醛 离子液体 [BMIM]Cl 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壳聚糖催化环氧丙烷与CO_2合成碳酸丙烯酯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元 漆新华 +1 位作者 何良年 庄源益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采用化学键合法,将季铵盐分子负载到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上,制备了季铵化壳聚糖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季铵盐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通过共价键与壳聚糖氨基上的氮原子结合。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环... 采用化学键合法,将季铵盐分子负载到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上,制备了季铵化壳聚糖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季铵盐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通过共价键与壳聚糖氨基上的氮原子结合。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环氧丙烷与CO2合成碳酸丙烯酯(PC),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PC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1mmol、环氧丙烷4mL的条件下,PC的收率达98%、选择性达99%。反应压力对PC的收率和选择性影响不大。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PC的选择性变化不大,PC的收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二氧化碳 季铵化壳聚糖 多相催化 碳酸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丙烯酯合成的工艺绿色化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元 漆新华 +1 位作者 何良年 庄源益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6-699,共4页
以碳酸丙烯酯的合成为例,概要地介绍了这种化学品合成工艺的绿色化进展,其中包括各种合成方法采用的原始材料、催化剂选择和制备、副产物的生成、过程的原子经济性等。另外还介绍了以含叔胺基和季铵盐基团的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季铵化壳... 以碳酸丙烯酯的合成为例,概要地介绍了这种化学品合成工艺的绿色化进展,其中包括各种合成方法采用的原始材料、催化剂选择和制备、副产物的生成、过程的原子经济性等。另外还介绍了以含叔胺基和季铵盐基团的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季铵化壳聚糖为多相催化剂由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合成碳酸丙烯酯过程中各自的一些工艺试验参数、影响因素、收率和选择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丙烯酯 绿色化合成 催化剂 离子交换树脂 季铵化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脱氮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文平 孙玲 +3 位作者 汪银梅 衡强强 漆新华 江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83-87,共5页
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脱氮常见技术之一,而载体决定了生物膜特征和生物脱氮效果,载体研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概述了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脱氮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载体在生物脱氮研究领域的热点技术,分析了新型载体研发的... 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脱氮常见技术之一,而载体决定了生物膜特征和生物脱氮效果,载体研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概述了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脱氮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载体在生物脱氮研究领域的热点技术,分析了新型载体研发的技术原理,讨论了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脱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为生物膜法水体脱氮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生物膜 生物脱氮 富营养化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业园区尾水组合式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6
作者 曹文平 纵伟 +2 位作者 钱昊 高思雨 漆新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构建了一种以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生态浮岛/人工水草立体生态技术、生态浮岛/水底森林立体生态技术等为主体的组合式工艺,深度处理了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时,进水COD、... 构建了一种以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生态浮岛/人工水草立体生态技术、生态浮岛/水底森林立体生态技术等为主体的组合式工艺,深度处理了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时,进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为21.9~41.2、0.51~4.21、0.06~0.31、8.79~14.2 mg·L^(-1)时,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标准.该组合式工艺可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工艺 尾水 人工湿地 生态浮岛 立体生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漆新华 管玉荣 雷跃华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第9期157-159,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5G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将为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探讨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必要性,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5G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将为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探讨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必要性,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互联网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元素改性生物质炭应用于磷酸盐吸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小宁 贾博宇 +1 位作者 申锋 漆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75-2386,共12页
磷含量过高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农业径流以及河流湖泊中的磷酸盐浓度,对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磷酸盐固持方法中,生物质炭吸附法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广... 磷含量过高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农业径流以及河流湖泊中的磷酸盐浓度,对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磷酸盐固持方法中,生物质炭吸附法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未经改性的生物质炭对磷酸盐的吸附效率不佳,而通过金属元素改性能够显著提高该材料的磷酸盐吸附性能。本综述着重介绍不同金属元素(镁、钙、铁、镧及双金属)改性生物质炭应用于磷酸盐吸附领域中的主要制备方法和研究思路,并总结出该类材料在磷酸盐吸附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金属改性 污染防治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昉峻 周其文 +1 位作者 漆新华 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7-1834,共8页
为了研究海藻糖对水稻镉耐受性的影响,以T705品种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海藻糖对水稻幼苗镉吸收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动态变化。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镉含量随着镉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外源海藻糖... 为了研究海藻糖对水稻镉耐受性的影响,以T705品种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海藻糖对水稻幼苗镉吸收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动态变化。水稻幼苗茎叶和根系镉含量随着镉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外源海藻糖的施用则有效抑制了水稻镉吸收。经过88.96μmol·L^-1镉处理48 h后,水稻幼苗的镉积累量趋于平稳,镉+海藻糖处理的水稻茎叶镉含量相比只有镉处理的减少了42.0%,根系部分则下降了24.2%。水稻幼苗镉吸收速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根系积累量远高于地上部分。水稻幼苗镉含量随着海藻糖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镉+海藻糖处理的茎叶和根系的吸收速率分别比只有镉处理的减少了32.44%~41.4%和4.29%~21.56%。此外,海藻糖有效提高了相同镉处理下的钙、镁含量。伴随着镉浓度或者海藻糖浓度的升高,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在52.85 mmol·L^-1海藻糖处理下,8.89、17.79、44.48μmol·L^-1和88.96μmol·L^-1镉胁迫后的幼苗叶绿素含量降幅最大,与空白相比分别下降了27.6%、29.9%、36.2%和35.9%。试验结果表明,海藻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镉对水稻幼苗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海藻糖 动力学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